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大学生志愿活动参与社会救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研究了秦皇岛地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建议,以期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者在担负社会责任方面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但也存在着诸如参与动机表现出功利化、参与方式上缺少自主性、参与程度上无法向纵深发展、参与周期上缺乏长期战略意识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理想,加强志愿精神的宣传与推广;转变高等教育德育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建立社会责任感评价体系,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绩效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能得到有序、长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社会服务工作意义深远,特别是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建立合理、优化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模式,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开展,从而培养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者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工作模式的构建原则进行分析,应从组织保障、管理规范、经费支持等几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但实践过程中存在持续参与意愿不强、社会认可度下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组织运行管理机制以及学校社会反馈产生的实际效果等过程性要素影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效能的提升。优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设计理念、调整完善组织管理和反馈机制、创新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支持方式,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效能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4,(A2):145-147
通过对江西省具有代表性高校的300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非志愿者未参加的原因和阻碍因素,以及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各种因素,提出应通过加强志愿服务宣传,保障信息渠道畅通;扩大社会支持和关注度,营造积极的志愿服务氛围;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参与度等策略,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残疾大学生传统经济救助机制的分析,指出其救助理念滞后、救助目标偏低、救助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强调非经济救助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非经济救助以"发展型"为目标,指向全体残疾大学生,救助形式不拘一格,非经济救助的这些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经济救助的不足。同时指出做好非经济救助的建议:政府应加强非经济救助管理机制建设;高校和中介机构应鼓励组建互助组织;给予志愿者培训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志愿者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志愿者,向世人展现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缺乏持久性,志愿服务有流于形式的倾向,志愿精神尚难以内化为志愿者的自觉行为等。要增强和弘扬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就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协作;增强大学生社会认知,弘扬志愿精神等。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是党和政府社会救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NGO广泛参与民族贫困地区各个社会救助领域,有效弥补了政府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中的不足。文章以云南"蒲公英爱心助学团"为个案研究对象,以NGO参与民族贫困地区社会救助理论为基础,分析"云南蒲公英爱心助学团"救助模式的成效、优点及问题,提出民族地区NGO参与民族贫困地区社会救助的对策:妥善制定项目目标,合理设计项目形式;建立健全项目运作系统,科学评估救助项目;重视项目后续发展,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给予救助项目后续监管,保证项目收益正当使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志愿者队伍的主体力量,大学生群体通过组织参与支教、助残、敬老等公益活动,服务大型国际赛事和会议,参与建设非营利组织等多种形式逐渐为社会所认可。但是,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可分为利己型与利他型两类。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动机的调查研究,分析产生利己型动机的具体原因,指出可从学校、社会和个人多方入手以促进大学生志愿者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魏飚 《文教资料》2012,(14):125-126
高校是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者群体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并在此过程中培养社会参与意识,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积累社会交往经验,最终实现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目的。高校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和引导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他们是由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专业技能、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组成.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自己的所学所长、社会责任感,自觉、自愿为他人、集体、社会提供不计报酬的、非职业化的援助.大学生志愿者自主的选择志愿者组织,例如体育赛事、各种大型博览会、“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从事志愿者服务,并且以此为荣,志愿者的选拔亦是竞争激烈,丝毫不亚于职场竞争.那么,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选择动机和激励究竟源于何处呢?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关爱聋哑儿童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情况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特点,为关爱聋哑儿童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具体采用志愿者功能动机问卷对服务于渭南市曙光聋哑学院的77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从事关爱聋哑儿童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大一学生、教育专业学生和女生为主体力量;六种动机类型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价值表达型、知识理解型、自我增强型、社会交往型、职业生涯型和自我保护型;大学生关爱聋哑儿童的参与动机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参与动机在职业生涯型、自我保护型和自我增强型三种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寻求心理成长,提升个人价值,为职业发展做相应的积累和准备。  相似文献   

13.
董慧  梁凯 《文教资料》2011,(20):215-216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不但有利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提高道德等方面的素养。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内容及意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志愿服务是当前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对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应着力探索高效的志愿者服务注册管理模式,培育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将志愿者服务纳入日常教学范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就大型体育赛事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动机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认同动机、利他动机、成就动机、社交动机、压力动机五个维度构成大学生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动机的因子结构体系.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环境、个体生活经验等因素与大学生参与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动机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景仕荣 《学周刊C版》2019,(17):179-180
高校青年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结合。文章针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在"333"模式的指引下,提出了高校青年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傅艺娜 《文教资料》2009,(19):239-240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逐渐增大,在高等院校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救助,不仅体现了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促进国家未来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目前中国的高校中基本上都建立起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制度和政策,本文以山东大学为例,对贫困大学生救助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描述与分析山东大学救助模式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普通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原则为研究重点。认为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中知识与意识较高层面的人,对其进行志愿者服务的教育则有利与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在现实的高校志愿者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服务社会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人为本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无私和有偿相结合为建设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去政治化为原则;高校青年志愿者需以激励机制为建设原则。遵循这六个原则,加强高校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以使社会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是高校志愿者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高校志愿服务是增添社会正能量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形式,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社会作用。高校志愿者服务存在着缺乏实效性、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应通过建立严格的志愿者准入机制、选择丰富多样的适宜大学生志愿者的项目、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长期的志愿者培训制度等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高校志愿者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最具有朝气和活力的青年,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事务人人参与、现代文明和谐发展、爱心传递服务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服务意识,本文从高等院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特点出发,如何突出高校优势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具有鲜明高校特色的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