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处在特定文化和经济环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具有独特的媒介传播特性.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第一"叙事艺术体现了家庭通俗艺术的基本传统以家庭故事为主要题材,以日常经验为主体内容;以生活化戏剧为叙事特征,以主流意识为价值观念.与电影相比较,电影更重视情节、场面和奇观,电视剧则更重视人物、对话和细节,电影更强调以导演为中心,电视剧则以编剧和演员为核心;电影更体现流行文化的矛盾和差异,电视剧则更体现价值整合的主流性.中国电视剧这种家庭大众文化的传统正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张芳 《东南传播》2014,(9):89-90
纪录片是一种运用影视手段记录生活的影像艺术,是一种结合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再现艺术。真实是纪录片与故事片区别的根本,而故事化则是增添艺术表现力的手段。在从原则上保证记录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适当地运用充满戏剧冲突,适当地主观参与,把握节奏等叙事手法,是增加纪录片可视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试论影视剧的叙事方式及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剧与小说、戏剧、电影都是在讲故事,但由于它们各自属于不同的艺术形态,采用不同的叙事语言,叙事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本文通过对电视剧、小说、戏剧以及电影之间的比较阐述了各自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纪录片艺术创作理念的不断发展,其声音也越来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创作要素,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纪录片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创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声音在纪录片中的介入与电影的整体发展一样,也是从无到有,最终使声音成为重要的艺术元素、叙事元素、审美要素,为纪录片的艺术展现提供更佳的表现手段,使之在真实性、艺术性、故事性、审美性、体验性与思想性等方面作出更具魅力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学报编辑部在召开“电视剧理论座谈会”的通知中、提出了一个中心议题:如何进行电视剧的理论研究?如果将这作为一个试题,我的答卷将写下这样一句话——加强电视剧的基础理论研究。电视剧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至今不过四、五十年的历史,我国电视剧起步更晚,真正的发展也才十几个年头。它与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戏剧艺术,上百年历史的电影艺术  相似文献   

6.
谈到记录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对生活真实的一种记录,而故事性却很少有人涉及。众所周知,在小说、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叙事性作品中,故事性被广泛地运用,并成为其结构内容的重要手段;那么以真实性为前提的纪录片,是否需要故事化的叙述呢?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顾名思义是以客观纪录为主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最早是由英国电影评论家、纪录片理论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JohnGrierson)在1926年提出的。纪录片的纪实性不是完全的真实,只是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真实而引发人们思考。而真实性是完全客观记录真实事件过程,表现真实的人和事物,不对其进行任何的艺术加工。以历史题材的影片为例,同是在紫禁城拍摄取景的大型纪录片《故宫》和大型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区别就在于整部影片的纪实性和基础素材的真实性。从纪实性和真实性的区别入手,通过阐述摆拍、编排以及数码特效对纪录片的影响,来浅略分析现代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题。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叙事的清晰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审美媒介和接受方式上的特点,特别是日常性接受造成的非关注性,使得电视剧在艺术本体个性上表现出与戏剧和电影的不同。这种个性的表现之一即电视剧在叙事方面要求有比较高的清晰度。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电视剧制作在追求色彩鲜明表意清楚的画面、朴实明晰的叙事语句和相对单纯的叙率结构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但恰恰是一些执著于高品位艺术追求的创作者在认识上仍然在有误区,结果是许多凝聚着匠心的艺术处理恰恰产生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第一"叙事艺术生命力减弱中国人历来喜欢讲故事和听故事,电视剧在中国具有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电影、小说、戏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电  相似文献   

10.
我们现在所说的电视剧,实际上包括了两种类型,即戏剧型和电影型。这两种类型的电视剧,在艺术上有较明显的区别。戏剧型较多地保留了戏剧艺术的特点;电影型较多地采用了电影艺术的特点。很多国家在名称上就把这两种类型的电视剧区别开来了,把戏剧型的叫做电视剧,把电影型的称做电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在电影或电视剧作品中,由于其情节、人物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在导演完成分镜头剧本后,将作品中描述并表现人与物在运动过程的时候,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就获得一种叙事功能——讲述故事。什么叫蒙太奇?它来自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即将个别材料根据总体计划装配组合。在影视艺术中简称就是剪辑。在学术上蒙太奇大体分为哪几类,尚无定论,但是最主要的应该包括叙事、思维、表现、节奏等等。当我们的观众在欣赏一部纪录片作品时,感觉第一是它的真实性,第二就是它的可看性。什么样的作品观众喜欢看呢?纪录片又向…  相似文献   

12.
真实性,是纪录片赖以生存的基础,真实性同时包含着非真实性的问题。真正纯粹意义上的真实性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达到。纪录片要实现其社会功能,践行"真善美"的记录原则,则必须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表现方式的运用虽有碍客观记录的原则,却在一定程度的弥补了纪录片非真实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辩证的统一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非真实性,丰富了纪录片的艺术性与可视性,促进了纪录片的发展。辩证的看待纪录片的真实性,成为纪录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王阳明》以"纪实+演绎"的方式梳理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和心学思想变迁的历程.该片在叙事上的"间离效果"和可视化达成了叙事手段和视听语言的创新拓展.王阳明诗文的构成"自我叙事"、演员辛柏青以及专家三个视点,在"互文"中建构起王阳明的形象,正是纪录片真实性品格的体现.而地理疆域内容的植入与映照,则为诠释王阳明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4.
蒋迅 《声屏世界》2000,(3):9-10
电视剧是从模仿电影与戏剧起步的。而电视剧本身又是从短篇电视剧起步的。这是我们熟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温细鎚 《现代传播》2016,(4):109-112
文献纪录片以重大革命历史、重要历史人物和重点人文历史为传统关注对象,问世至今已先后跨越"形象化政论""新纪录电影"和"新媒体时代"三个审美转型期。围绕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两个修辞维度,各审美阶段的文献纪录片在创作观念、题材领域、叙事手法等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下历史人文纪录片中越来越普遍的纪实创作手法,"真实再现"推动了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发展创新,让历史人物和事件更易被如今的观众所接受和感知。《船政学堂》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完整地记录船政学堂发展脉络的纪录片,在尊重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的"真实再现"表现手法让这段历史以更具视觉性、故事性、趣味性和情感性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7.
记录电影《四个春天》是一部备受关注的纪录片,它从人文纪录片的视角记录了两位老人四年间平凡的生活,记录了普通百姓的真实情感,引发了观众广泛的情感共鸣。本文试图从形式与内容、影片承载的社会意义及非虚构叙事的表现手法等几方面,分析《四个春天》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8.
赵静 《视听》2022,(5):80-82
根植于革命历史题材叙事与聚焦于影像视听元素表达,在新主流电影中从不是矛盾与对立的,而是补充与融合的.《长津湖》于战争历史抒写中塑造平民英雄,《革命者》以情感演绎而非情节推进作为叙事动力.新主流电影在历史抒写上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真实性"是其叙事基调.同时,在英雄人物塑造中侧重呈现"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  相似文献   

19.
在电影、电视剧等荧屏艺术占主导的大众文化语境中,传统戏剧等小众化艺术逐渐被边缘化。作为中国经典的红色戏剧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本文将透过经典红色戏剧《白毛女》的历史发展流变,探析中国20世纪风靡一时的红色戏剧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与发展路径。从产业化的视角为中国戏剧提出生产前的解构与重新建构、制作过程的受众互动到发行上的宣传推广等具体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电影或电视剧的叙事手法,加强纪录片的“故事性“。本文结合纪录片的实际拍摄过程.阐述了纪录片的“故事化”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