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冬生 《考试周刊》2011,(10):59-60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是机械的知觉活动,而是教学双方认知情感的活动。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如果忽略情感这条线索而搞"无情教育",就会使语文认知活动像一部没有润滑剂的机器那样,运转速度不断减慢。因此,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不是无情物”,  相似文献   

3.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发自内心的情感,阅读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思想分析的过程,还是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共鸣的活动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笔者认为,在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老师对学生的情感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如何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使学生顿感“无边光景一时新”,从而产生一种愉悦。一种共鸣,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5.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文章无不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说明语文教学须臾离不开情感。情感的产生不是空泛的,也不是冲动的,它是与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联系的。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教师处于情感的主动和支配地位,恰当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加强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才能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往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形成一种扣人心弦,催人奋进的感召力。课堂学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教材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这是因为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突出而强烈  相似文献   

7.
“文章不是无情物”。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无论是议论、叙事还是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在语文教学中沟通作者与学者的情感,使彼此灵犀互通,感情共鸣,必能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语文教材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了中学语文教材必须蕴含着多方面的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是激起学生对“善良事  相似文献   

8.
樊利霞 《河南教育》2009,(11):19-19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翻开语文教材,每篇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中,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面对这些充满作者情感的优秀作品,我们不能只在分析字、句、段上下工夫,而无视文章中渲泄奔腾的感情激流,无视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搏,无视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章,都饱含作者的情感。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的过程。“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如果移情入文,以情品...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 ,也是情感活动 ,这已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事实上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 ,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情感的交融。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可是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同样注重了情感教学 ,可教学效果却各不相同呢 ?为什么一篇文质兼备、包含名家深情厚意的佳作 ,学生在阅读时毫无情感 ,而对那些文法不通、矫揉造作的流行歌词如痴如醉 ?为什么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 ,讲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 ?要弄清和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文字这个载体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 ,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促使其深入到文章词句间 ,入乎其内 ,使之同化于文章的内在情感 ,文章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得以提高。一、情感的激发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成或瓦解的效能 ,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 ,并微妙地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以保证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每个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都应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马计娜 《成才之路》2014,(20):91-9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变为“主导”,学生应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自主探究的主人。为使“主人”这一角色得以真正确立,语文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情,使其愿学、爱学、乐学、会学,这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而要让学生进入“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境界,就需要发挥情感的激励与调控作用。一、发挥情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作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学活动亦然,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伴相生、和谐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发生与发展。语文教学应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而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乃语文教学之灵魂,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思想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是语文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和有效开展的动力,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染上了积极的情感色彩,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走向有效与高效;倘若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失了情感因素,尽管学生也能学到一些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技巧,但却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地透过语言文字,体会隐藏在词句中的深刻意义,从而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洗礼。可时下不少老师都在抱怨学生上课启而不发,老师激情燃烧,但学生却无动于衷,或对文本的理解言不由衷。或无精打采,找不到“心动”的感觉。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不应成为无情的人,解读文本的过程不应该成为无情的事,阅读教学更不应该成为无情的教学活动,应该引导学生用心读、用心品、用心写,让学生经历阅读的思维和情感过程,使课堂始终沉浸在情感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4.
王荣生教授在给语文学习任务定位时说:“学生今天所面对的学习对象,是‘这一篇’独特的文本,学生今天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感受‘这一篇’所传递的作者的认知情感,是理解、感受‘这一篇’中与独特认知情感融于一体的语句章法、语文知识。”这句话不仅出现在他的几篇论文中,也出现在他的一些报告中,可以说是王教授近几年来研究阅读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观点把本来只与学习任务相关而并不是学习任务的“理解、感受”“作者的认知情感”,强行擢升至语文学习任务之中,与属于学习任务的“理解、感受”“语句章法、语文知识”相提并论,违背了语文阅读学习的规律。下面试作具体解说,敬请王教授及行家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需要是动力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主要体会是:一、挖掘语文学科的情感因素,满足审美需要“诗言志,文表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小学语文教材虽篇幅不长、文字简炼,但无一不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他们都是作者心声的表露,都是作者情感的积淀。在这些课文中.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奥妙,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徜佯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体验这种情感,以此培养审美情趣.滋润干涸的心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视“叶青感”为目标,应从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没有情感因素就显得呆板乏味、干巴巴,而只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产生是统一的过程,因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行动情后入情,而致“缘情悟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用“四字诀”即用“读”、“看”、“想”、“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因素。 “读”——朗读是激发情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谈起学生习作,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套话多,真情实感少,缺乏鲜活和灵气。这“病症”在习作,“病根”却在阅读教学。如何施治?阅读教学方面:———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绝不是那种没完没了、枯燥乏味的讲解,也绝不是那种机械重复、文字游戏式的练习。阅读教学要创设课文描绘的特定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朗读体味,入其境,悟其情,使课文中的语言如同发自学生的心底。对那些情节性强、形象鲜明生动的句段,还要让学生反复揣摸、推敲、表演,变隔岸观火为身临其境。———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语…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人情,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才能体会课文内容的“意”与“境”。正所谓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诗意、作者情谊的表现。语文教学要让情感的旋律在课堂中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唐芳红 《教师》2010,(1):53-54
“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无一不关乎着人文、人性、人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高山、名川、清风、明月,都寄托着一定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