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生的神聊之中,洪宗礼老师能及时抓到写作指导的良机,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去寻找美、发现美、表现美。这带给我们三个启示:其一,写作文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其二,学生的发现和感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其三,应有序地开展生活情境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沂蒙山小调”一课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把音乐课的活动内涵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美,为他们去寻找平常事物的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美术是用色彩和线条对生活之美的抒发,所以它的美以生活为源,是生活之美的延伸。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美元处不在,但是它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隐秘的,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可以对美进行浅显的判断,但是还没有挖掘、发现美的能力。所以作为美术教师来说,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细微的观察,在生活中可以发现开在自己窗前的玫瑰园。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用他天真的双眼发现许多对他们来说很奇妙的现象,也许,他们并不能用科学常识去解释,但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循循善诱,引导孩子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去观察、去思考。这不,在小小的沙子里,学问也大得不得了呢!  相似文献   

5.
<正>在小学生的眼里,总觉得大人们常说的真、善、美似乎与他们无关,就好像离他们很远、很远的。其实,真、善、美就在他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那么,学生如何才能体验到真、善、美呢?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教育学生努力到生活中去寻找真、善、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品德课上,有一位老师给  相似文献   

6.
韩崇祥 《师道》2005,(7):21-21
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将得到净化,情感将得以升华,他们会用充满童真的心去感悟美,用充满童趣的眼去观察美,用充满童稚的手去创造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极力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景的设置和榜样的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艺术、贴近艺术、拥抱艺术,让艺术美化我们的生活,让艺术装点我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曹加忠 《学语文》2009,(4):21-21
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空白之美呢? 一、要引领学生寻找诗中省略的部分。诗是生活的切片。它所反映的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填充作品中的“空白”,寻找那些被诗人切割掉的生活。如《诗经·采薇》表现的是士兵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思家之情,  相似文献   

8.
刘美丽 《山东教育》2002,(16):43-43
学生作文中存在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觉得没东西可写。其原因是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个性,感受得深刻,才能表达得深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呢?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我们可以结合著名作家热爱生活的事迹或体会,结合课文作者谈课文写作经过,让学生懂得,只有对生活满腔热情,充满兴趣,全身心感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启示,从而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引导学生善于体察生活。即引导学生对人、事、物设身处…  相似文献   

9.
美是用眼睛去发现的,这是人们习惯性思维的结论.盲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视力障碍,他们不能用自己的双眼去欣赏、去发现这世界万物的美,但他们可以用自己聪慧的心灵去感受、体验美的一切,用耳朵去聆听美的音符,用双手去触摸美的事物,也可以用双手去表现和创造美的画面.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学生语文兴趣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从他们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点滴积累逐步培养兴趣。再引导他们发现语文的美提升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的课程。而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理应关注学生的幸福。但是.学生的幸福是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把学生的快乐看做幸福.可一旦快乐成为生活的目的,我们就会陷入为学生找乐的尴尬境地.迁就他们不合理的需求,从而无法引导学生去面对生活的严峻.无法启迪学生去反思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美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欣赏美术作品本身具有教化功能。教师要经常在校园里展出不同画派或不同时期的代表画家的作品,也可以对中西方美术作品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的自觉性。二、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生活之美,有意识地去美化生活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是与人类息息相关、共生共长的。多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他们心灵深处就会产生真、善、美的感受,这正是美术的源泉。美即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虽然有表现美的欲望,但在写作时却难免平铺直叙,作品因而缺乏一定的美感。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用心灵去感知和发现美,提升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作文的品位。  相似文献   

14.
一、低碳课堂1——从寻求中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 罗丹也曾精辟地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指导学生去寻找、发现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废弃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之前要让学生深刻认识环保是关系到地球和全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使之明白从手中扔出的生活废品都有着再利用的价值。从而鼓励他们去收集并大胆地进行自由创造,成功地“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5.
张文军 《教师》2013,(31):89-89
一、看生活,悟生活 习作也是艺术,艺术更多的是要给人美感,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小学生虽说年龄偏小。生活阅历浅,但是他们的童稚生活世界同样丰富多彩,同样富含哲理与韵味。在教学中,我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引导学生有意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如:笔者在低年级上的一堂习作课《会变的水果》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鲜活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孩子的作文表达不足也一定不是因为缺少美,而是不懂得感受美、表达美。对于生活中的美,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们去寻找,又如何让这种美进入孩子们的作文里呢?如何让孩子们去发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讲,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青少年充满对生活的热望,对未来的憧憬,但面对五光十色鱼龙混杂的社会万花筒,他们感到迷惘、茫然,他们在追求美,寻觅美。法国的罗丹指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人师者,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  相似文献   

18.
一、倡导快乐作文,沟通作文与生活的天然联系,拓宽作文视野,提高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贴近生活是一回事,指导他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又是一回事。要真正解决作文内容贫乏问题,要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并提高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能力。其间先要想方设法去改变学生在体验生活时感知钝化的状态。要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接受客观世界的感激,在感悟中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为此,要指导学生运用自省自知和同感推知的方法,学会体验,进入“神与物游…  相似文献   

19.
姜艳艳 《学周刊C版》2011,(11):120-120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习作也是如此.他们并不是真的没有素材可写.而是在习作灵感涌动时不知怎样巧妙捕捉。如何避免学生的习作灵感稍纵即逝,让他们“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发挥想象.给他们涌动的文思找准流淌的出口是习作过程中对学生习作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停。”生活永远是多彩的.童稚的心也永远是充满活力的.关键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精彩、挖掘生活的内涵.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不竭的写作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