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过程中,有一种意见把新闻批评排除在正面宣传之外,把正面宣传等同于好人好事的堆砌,这种看法是偏颇的。去年6月19日到7月16日,《丽水日报》开展的“鸡舍事件”的批评及续后开展的“马上就办”活动,证明了正确的新闻批评同样可以对实际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正面宣传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鸡舍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当前,一些机关服务观念淡漠,办事作风拖沓、行政效能低下,甚至“吃皇粮、不办国事”、弄权作怪、以权谋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鸡舍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经济日报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报道,颇有特色。比如,4月28日经济日报一版以《不吃发菜、少穿羊绒,行不行》为题,指出搂发菜、养山羊破坏大西北草原生态环境,是造成今春北方频频出现沙尘暴现象的原因之一。这条新闻被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报搞》栏目转播。5月25日,经济日报又在一版头条以《把发菜甘草从“五宝”中除名》为题,报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作出的抉择:要千里草原,不要眼前小利益。他们把发菜、甘草从传统的“宁夏五宝”中除名,今后只宣传其它“三宝”,坚决取缔私人建甘草加工企业,减少发菜的供应量,并通过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向前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经济宣传在我们的新闻传媒上,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在,经济报道的领域拓宽了,报道的数量增加了,质量明显提高了,出现了一些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像“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金牌不是名牌》(原载《经济参考报》1991年8月24日),《行的变迁》(原载《经济日报》1990年2月21日)、《醒来,铜陵!》(原载《钢陵报》1991年11月14日)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4.
经济日报1995年不扩版,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也很难说会“面貌一新”,只是版面做了部分调整,想着力在提高报纸质量上下功夫。 我们认为,报纸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但其各具的特殊使命和办报宗旨不能变。经济日报作为一张以经济宣传为主的全国性综合报纸的性质不能变,经济日报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的作用不能变,经济日报的主要读者——经济管理人员、党政机关干部、企业界人士、经济界科研教学人员等,目前也没有变。“以经济  相似文献   

5.
2003年9月8日,《经济日报》在头版二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封题为《铁路会不会拖小康建设后腿》的读者来信,并配发编辑点评《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这是多年来在报纸上很少看到的喜人景象,令读者为之感动。读者是报纸忠实的受众,报纸理应充分反映读者的建议和呼声。很多报纸开辟了《读者来信》专版,使之成为连接读者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往往一些很有新闻价值的“读者来信”,却被圈在了固定的专版中,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影响了“读者来信”作用的发挥。“读者来信”是一座“新闻富矿”,尚需慧眼的编辑们去开采。《经济日报》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二十年使祖国的各项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而“电子编排报纸”就是近几年刚刚出现的一个新事物。 电子编排的现在 目前流行的电子排版报纸,采用的是电子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编排版面的新兴工艺。 中国大陆从70年代初开始研制电子照排设备。经过北京大学王选教授等一批电子专家和国内一些单位十多年的刻苦攻关,在80年代初,终于推出了我国第一条电子出版系统——华光电子出版系统,效果十分明显。1986年,《经济日报》开始采用我国研制的电子排版系统。从此,中国的《经济日报》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激光屏幕组版、整版输出中文报纸的报纸出版机构。  相似文献   

7.
7月26日,《解放军报》三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干事沈保卫一年前公开撰文《向“法轮功”宣战》的事迹,并在一版报眼位置发了消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20余家首都新闻媒体也同时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又专门录制了一期“实话实说”节目,于8月1日播出。在首都各新闻媒体形成立体宣传的同时,沈阳军区《前进报》及辽宁省市单位的报纸、电台、电视台对此也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这一典型事件的宣传,引起了全国读者、听…  相似文献   

8.
经济日报总编辑冯并所著《改版——一位报纸总编辑的手记》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从2003年7月15日~9月2日这50天,是《经济日报》筹划改版的50天。在这段时间里,作者编报之余每天写手记一篇,在对《经济日报》改版林林总总事情的夹叙夹议中,还阐发对于新闻学、传播学的精辟分  相似文献   

9.
6月15日,《经济日报》头版发了一条消息,报道地处西部边陲的乌鲁木齐铁路局,“截至6月15日十八时,胜利实现安全生产一千天,创全国铁路安全生产最高纪录。”这条报道不准确。 众所周知,全国铁路安全生产最高纪录,不是1000天,而是2000天。这一纪录是柳州铁路局于6月2日创造的。柳州铁路局的安全生产天数,比乌鲁木齐铁路局高一倍——多1000天。当时,这条消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6月5日)都报道了。6月3日的人民铁道报,不仅在报眼显著位置突出报道了这一消息,还在四版发了一个版的广告专页,热烈祝贺柳州铁路局实现安全生产2000天,称赞柳州铁路局“创造了共和国铁路局安全生产之最”。 那么,为什么把乌鲁木齐铁路局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好,既然大家出了这个点子,都认为可以,我遵命,尽可能把十三大手记写好。”总编辑范敬宜的话音刚落,经济日报会议室里的编辑、记者都会心地笑了。这是十三大开幕前编辑部“出主意会”上的一个场面。这样的会议,这样的场面,对经济日报的同志来说,并不陌生。改革的步伐在加快,改革在逐步深化,只有在宣传改革中进一步改革宣传,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今年以来,经济日报编委会一直把改革宣传作为大事来抓,我们感到,改革宣传的重要手段是有新点子、新形式,但是光靠领导出点子是远远不够了,必须依靠报社的每一位编辑、记者。在如何宣传好十三大的工作中,编委会照例又在集思广益了。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写了几篇报道,包括《退思园中话进取》(5月18日一版)、《中国日报出了一个好点子》(5月23日一版)、《“老外”开始怕“老乡”》(5月28日一版)、《再给后代五千年》(6月1日一版)、《苏州人的性格变了》(6月3日扩大版一版)、《金发碧眼学苏绣》(6月19日)等。从报道本身来说,写得并不很好,但出发点是想通过实践,对改进经济宣传作一点探索,并愿与同志们共同探讨。近两年来,在报社全体同志的努力下,《经济日报》是有进步的,广大读者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它对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并且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出一篇新华社专稿《大学生儿子玩“潇洒”农民老父“心口疼”——一老农致信记者痛陈儿子不知感恩:不知在大学里除了学习,还能否学到良心?》稿件发出第二天,《今晚报》、《联合早报》等国内外媒体纷纷转载,紧接着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等数百家网站迅速转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短短三天时间网评足足有上万条,上海《青年报》、《中国青年报》等也纷纷发表评论。8月1日《经济日报·农村版》头版转发了这封老农的来信,还加了编者按。8月24日,《经济日报》专门召开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  相似文献   

13.
三味书屋     
范敬宜,195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在《东北日报》任助理编辑。1978年起在《辽宁日报》历任农村部主任、编委、副总编辑。1984年调任文化部外文出版局局长,198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1993年8日调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写“值班手记”是《人民日报》的传统,白班对夜班有什么交代,夜班对白班有什么说明,都写在值班手记上,并把它的内容作为《每日快讯》印发给全社各个部门,起到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沟通情况、增进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同志,沿着红军长征路徒步采访,从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六日起,到一九八五年元旦止,已走了七十七天,三千五百里。他每天走五六十里路,每天发一篇稿。前些日子在进入贵州省剑河县境苗岭山区时,由于下雪路滑,把左腿膝关节组织也挫伤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日夜兼程,把一篇接一篇的电稿发往北京。《经济日报》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专栏上的文章,像百花园里的鲜花一样,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罗开富同志这种徒步进行采访的革命精神,好得很!正如《经济日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在经过了一段迅猛发展后,似乎有逐渐消弱的势头,深度报道真的要昙花一现了吗?许多人有这种忧虑。此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经济日报记者写的一组以国庆40周年为题的深度报道。经济日报这组发表在头版“写在40年大庆前夕”专栏里的深度报道共分5篇—《走向改革》、《走向开放》、《走向科学》、《走向小康》、《走向未来》(见该报9月20日至25日),每篇约四千多字。很显然,经济日报是把这组报道作为重头稿件,下了大气力抓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当我走进经济日报印刷厂铅排车间,扑面而来的已不是昔日夹着点儿微腥的铅粉气味和隆隆的机器声。这里,全然没有传统“排字房”的味道:一台台银灰色的计算机高低错落、排列整齐,偌大的车间被玻璃屏风阻隔出大小不一的若干个工作间,空气也凉爽宜人。身穿白大褂的女排字工在键盘上有条不紊地工作着,那份紧张与专注,无形中似乎更添了几分现代女性的优雅风度。这就是经济日报印刷厂的激光照排车间。这套设备是1986年9月底从山东潍坊计算机公司购进的华光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它包括主控制机、激光照排机、激光打样机、和补字机几部分,另配有长城0520输入机和组版终端机。1986年10月28日,经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人过二十不学艺”。然而,在河南省济源市,偏偏就有这么一位“不服老”的人。他叫李德化。他在花甲之年,勇敢地闯入新闻报道队伍,而且成了一名出类拔革的新闻兵。他早在1942年就参加了“社八联”民兵抗日自卫团,后来在教育战线奋斗了40年,1986年组织上安排他离职休养,可他不甘寂寞。一天,他在《经济日报》上看到一篇“靠海吃海”的文章,这引起了他对北街村民靠城做小买卖率先致富的事J[的联想,便产生了写“靠城哈城”的念头。第二天,他告别老伴,利用亲戚关系住进厂北街村,开始尝试当“记者”的滋味。为了掌握第一手…  相似文献   

18.
《经济日报》在头版上开辟《基层来稿》栏目,不定期刊发来自基层作者的稿件。这些基层来稿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很有可读性。比如,3月29日的《科技图纸挂厅堂》和《税官的“不等式”》两篇,就颇具新闻价值。《经济日报》作为一张中央大报,在“寸土寸金”的头版上专门开辟《基层来稿》栏目,委实难能可贵。此举充分体现了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办报思想,无疑会受到读者特别是基层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反观有的报纸,论“级别”和“档次”,远不及《经济日报》,而“架子”却很大,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不要说是头版,就是在其它普通的版面上,…  相似文献   

19.
1986年9月2日,《经济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记者张妉丹的报道:《谁是最紧张的观众》,主题是反映工厂的产品质量问题,可是通篇没有一句是写质量。记者不是把目光和笔触指向工厂车间,而是别居一格地指向体育场上。在天津举行的第七届世界杯体操大赛中,记者在人流如潮的观众中,抓住了一位特殊的观众——天津春合体育用品厂厂长刘小明。记者以特写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3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全文转载了经济日报发表的中国质量管理协会顾问沈鸿关于质量管理的一封信。沈鸿在信中说,“8月23日经济日报说:‘经过三天整顿,……一台台质量有提高的“雪花”冰箱,源源不断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