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垂新 《教学随笔》2013,(17):39-4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战国时楚国有一个书生,名字叫宋玉,他是屈原的学生,为人耿介不随。因为仕途很不得意,写过一篇叫《九辨》的赋,借肃杀的秋气抒发自己的郁郁不平之气。赋一开始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xuè)寥(寥,旷荡空虚的样子)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雨水止住)而水清。"此赋一出,后之文人受其影响,写到秋天,大多染上一层悲凉的色彩。这样的诗在唐诗中俯拾即是:  相似文献   

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从宋玉的《九辩》"悲夫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到汉代无  相似文献   

3.
黄忠利 《现代语文》2009,(6):114-115
刘禹锡,彭城人(江苏徐州人),唐中晚期诗人,世代书香门第,自称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天资聪明,敏而好学,从小才学过人,气度不凡,21岁与柳宗元同中进士,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生平创作了大量反映民众生活表现风土人情的诗作。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优美的特色,显得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情趣。诗歌语言干净明快,决无炫博矜奇的地方,精古文,善五言,深得时人喜爱,白居易赞其为“诗豪”。  相似文献   

4.
【原诗荐读】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诗人小传】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内容疏理】中国古代文人有一个悲秋的传统,秋的萧条、寥落、凄凉总是与失意、悲观联系…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存诗800余首,其风格含蓄宛转,朴素优美,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晚年自称“庐山人”,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存诗800余首,其风格“含蓄宛转,朴素优美,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7.
秋天从来都是志士失志,对人生前途感到悲观,在抱负无法施展时借物抒怀的对象,所以咏秋的作品大都哀伤寂寥。但在相隔一千多年的东西方,却有两个著名的诗人借秋明志,一扫历来悲秋的颓唐。一个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诗豪刘禹锡,另一个则是英国近代伟大诗人雪莱。他们分别用自己的作品《秋词》和《西风颂》,表达了自己在人生谷底时(刘禹锡被贬,雪莱流亡异国他乡)的那种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8.
黎英海先生的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最大的特点是用音乐描写画面、渲染气氛,在诗境的引发下产生相应的乐境,用音乐去揭示诗人的内心情感.文章从诗和乐的角度,分析了<唐诗三首>诗乐结合、浑然一体的音乐形象,力求解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揭示其创新之处,探求中国音乐与传统文化精髓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字梦得,公元 772年生,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进步的改革家和有独特成就的诗人。   公元 793年,年仅 21岁的刘禹锡中了进士,以后又考中学宏词科,官至监察御史。这时的他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准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永贞元年 (公元 805年 )正月,忧国忧民的刘禹锡参加了以“内抑宦官,外制藩镇”为口号的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被称为“永贞革新”的政治革新活动,八月,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改贬为朗州司马。这一去就是 10年,直到元和十年 (公元 815年 )刘禹锡才被从边远的朗州召回长安。 10年的贬谪,并没有消磨刘…  相似文献   

10.
11.
张秀娟 《考试周刊》2007,(37):129-130
玄学派诗人出现于十七世纪,通常喜欢在他们的诗歌中运用别出心裁的比喻(conceit)。约翰·邓恩被认为是玄学派诗人的重要代表,其代表作《跳蚤》是被收录次数最多的诗篇之一,诗作以诗人向情人求爱的口语体写成,比喻出乎通常想象,反映了邓恩式的奇想。  相似文献   

12.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何独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唐代诗人杜甫和崔涂都曾以"孤雁"为题作诗,但抒发的却是别样的情怀。 杜甫的《孤雁》是一首写孤雁念群的赞歌。首联写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声音中透露出它对同伴的无  相似文献   

13.
对《鼎湖山听泉》一文第4—7段,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参考书》分析说"回旋或宕开","亭前仰观和殿前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似乎是偏离了表现中心,其实……一是蓄势……二是给作品赋予时代意义。"在其附录资料3收录了《中国散文精品分类鉴赏辞典》(南京出版社1992年版)《看景不如听景》关于《鼎湖山听泉》的分析:"文笔的回  相似文献   

14.
运用比较文学研究法的异同学说,对<唐诗三百首>和<百人一首>两部作品中的恋歌加以比较,分析了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5.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以差别感受性为抓手,强化学生阅读感受,缩小其感受阈限.以刘禹锡《秋词》教学为例,从语气、字词、意象、人生况味四个方面差别处理,提炼学生古诗词鉴赏力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作者是中唐的杰出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到边远的朗州任职多年。被贬十年后,他和柳宗元等人由贬所奉召至京,时正值“花时”,他们便相约赏花,于是刘禹锡就写了一首题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  相似文献   

17.
原文:有一类人,像古井。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圈死水,静静的,不管风来不来,它都不起波澜,路人走过时,都不会  相似文献   

18.
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在教学《桃花扇》的结尾曲《哀江南》时,发现学生往往对文中描写的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更感兴趣。甚至有的学生错误地以为本曲是为侯、李的爱情而唱的挽歌,也有学生读完课文后认为没意思,不如选其它曲段。针对学生这种心理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不妨从学生易于接受的角  相似文献   

19.
《语义课程标准》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实验教材也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精心的编写。古诗则较特殊,从选材上看,篇幅、形式、内容等方面各年级没有明显的变化,由此导致不少教师在备课时阶段性教学目标模糊,在全市新课程古诗教学专题培训会上.与会老师出人意料地将了我一军:王老师,如何把握不同年级段古诗教学的教学目标,我们还是有些困惑。你能甭现场给我们上一节课,  相似文献   

20.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