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语文知识》2005年第1期上刊载了史世辉老师的《苏东坡名号知多少》一文,文中在介绍苏东坡的名号时有一些不太妥当的地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二人以“轼”“辙”为名有何寓义呢?请看苏洵的《名二子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相关性,对慢性再障(CAA)31例、重型再障(SAA)11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TGF-β1及RT-PCR检测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EL1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的量.结果表明:SAA、CAA组比正常组、SAA组比CAA组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且TGF-β1与血小板的数量呈负相关(P〈0.01).可见再障患者的TGF-β1水平高于正常组,而且TGF-β1与血小板的数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涂片、血片联合检测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初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50例患者,分别采用骨髓穿刺、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和毛细血管采血法取材,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及外周血涂片.结果 诊断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多见,占80.0%(40/50),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等;在疾病诊断方面,骨髓活检优于涂片.结论 骨髓活检能更全面地衡量造血细胞增生程度:骨髓活检与涂片同步观察能有效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相关性,对慢性再障(CAA)31例、重型再障(SAA)11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TGF-β1及RT-PCR检测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EL1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的量.结果表明:SAA、CAA组比正常组、SAA组比CAA组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且TGF-β1与血小板的数量呈负相关(P<0.01).可见再障患者的TGF-β1水平高于正常组,而且TGF-β1与血小板的数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苏轼与蓬莱     
王媛 《华章》2013,(32)
蓬莱自古被称为“人间仙境”,不仅风光秀美,有著名的蓬莱海市奇观,更收藏有一百三十余方历代碑刻,修筑有著名的“苏公祠”等。苏轼曾于元丰八年知登州,虽任期只有短短五天,但与蓬莱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苏轼诗中的"病兽"意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的诗中存在着大量的以“病马”、“瘦马”为代表的“病兽”意象。这类意象作为苏轼审美情趣的凝结,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对苏诗中的“病兽”意象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分析这类意象的审美内涵及苏轼钟爱这类意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苏轼的题画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强调诗与画紧密结合,他在题画诗中阐述了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观点,表达了艺术见解。他的题画诗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喻世华 《惠州学院学报》2013,33(1):27-30,36
苏轼在岭南度过了长达六年多的贬谪生活。宋代岭南分置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与今天的广西和广东行政区划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研究苏轼与广西的关系,当然应该立足于今天的行政区划。很显然,苏轼与广西的关系,不如广东惠州、海南儋州那样直接,但两次借道经历,使苏轼与广西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轼面临困境甚至绝境时的刚强、坚守与旷达,情谊为先的道德风流与人格魅力,以及在广西留下的遗迹,为广西的人文历史增色不少,对于今天的人们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上,无论从创作之丰富,作品流播之广远,以及后人广泛喜爱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其诗、词、书法、绘画对后代精神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流大家。  相似文献   

11.
苏轼破体为文,把古文的笔法渗入到各种文种之中,诸如以文为赋,以文为四六等,形成内涵丰富的诗文改革运动,完善了"古文"理论。他兼取骈散之长,在骈文因定体制中,或穿插单行句式,或加长骈句,或运以散体之法,不求切对工整,不用故事陈言,打破浮靡堆砌,风格追求疏散,语言力求平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散体骈文,树立了散化骈文的典范。苏轼以自身的实践,改良着骈文,推动骈文的散化,影响了北宋文人的骈文创作。  相似文献   

12.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死亡的轨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死亡的轨迹探究一文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为文本探究了文中的死亡足迹.通过<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所展示的故事情节和写作特色,揭露了贯穿全文的死亡气息,指出该文是海明威探索死亡的作品.由于海明威小说是学生阅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清楚的点出海明威小说的主题对于学生的理解有很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13.
水,因为具有进退自如,灵活变化,委顺自然,纵浪大化,随物赋形,随遇而安,柔外刚中,水平持中等特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作为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君子”的人格比喻和象征。无论是“荡荡尧舜”、“谦谦君子,”还是“孔子之圣洁”、“老庄之超然”的人格之中,皆可以看见坚韧灵动、晶莹照人的水的意象。苏轼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君子如水”的人格,秉承中华文化传统,在他一生的诸多方面均有鲜明的体现。“君子如水”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死亡伦理研究刚刚兴起,相对而言环境伦理已较成熟,我们可以受后者的研究思路启发来探求前者,立足存在的人类在自然之思的深层价值面上便产生了环境伦理,立足在世的人类在死亡之思的深层价值面上对应有了死亡伦理.在从出生到临终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无时不能缺少对生命的伦理关怀,甚至生命的终止(死亡)之时或死亡之后,这种伦理的关怀仍在我们关注的视域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死亡保险是人身保险险种,一定程度上满足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感情上的需要。未成年人死亡保险存在问题: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保险利益范围过于狭窄,保险法第五十六条未成年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骤增,加大未成年人风险。未成年死亡保险的应对策略有:父母双方必须同时书面同意才能成立保险合同;父母双亡的情况下,可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为其投死亡保险;严格限制未成年人死亡赔付金额。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政治失意、然而睿智圆通的知识分子 ,苏轼的一生是超越自我、超越困苦、对自由孜孜以求的一生。在“大我”与“小我”方面 ,他坚持“大我之利” ,表现了其人道主义和民本思想 ;在“从众”与“从己”方面 ,他独立特行 ,力排众议 ,不随波逐流 ;在“悲观”与“乐观”方面 ,他对个人得失不以为怀 ,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17.
"想象"是创造力,是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它能够造就无比辽阔深邃的艺术空间,从而开拓出人生真谛,憧憬未来.苏轼是北宋想象创造的杰出作家和理论家.苏轼的想象创造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感知性想象三大门类.苏轼的想象,来自深厚的文化根源和他自我拓展的品性根源.丰硕的社会经验、渊博的知识积累,使他能够把艺术想象转化为对人生价值的肯定,从而超越了他所生活的那个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18.
苏轼之于文学的贡献,主要在其词的成就。其词的成就历来认为主要在其对豪放词风的贡献。但 如果我们站在整个词史的角度,站在苏轼整个词作的角度来观照苏轼词的风格,会有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光绪帝英年早逝(年仅38岁),且素无绝症,又先孝钦一日崩,天下之事未有如此之巧,加之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久不相睦,故光绪帝死后当时就让诸臣工疑窦丛生,时至今日,关于其死因一直是个悬案,为诸多研究清史者所瞩目。笔者综合一些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光绪帝很有可能死于政治谋杀的结论,现与诸方家商讨。  相似文献   

20.
苏轼在“无适而不可”的艺术精神指引下 ,提出了诗词同源、同质的主张。他以诗衡词 ,并且在具体创作中以诗入词 ,从而提高了词的品调 ,使之成为具备独立地位和独特价值的文人抒情诗体。苏轼扭转了柳永以来的俗词之弊 ,引导了整个词坛风格的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