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正一、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我们学校由于处于县城的入口处,又是一所新建立的学校,年轻富有朝气。所以,来我校就读的民工子女非常多。我所带的班级是建校招的第一批学生,仅从学生入学情况来看,我班44名学生,就有农民工子女36名。这些民工子女大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由于父母工作和生活相对不稳定,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1.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行为习惯。外来民工的孩子,大部分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不  相似文献   

2.
王景 《考试周刊》2014,(47):40-41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然而,受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一,对学习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农民工子女,他们是教师最需关注的一个群体。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学习习惯,为他们营造富含书香的学习环境,同时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特征,导入先学后教、二次作文等教学策略,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大城市务工人员就像洪流一样席卷而来,同时他们的子女也是随之迁徙,来到陌生的大城市。因为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比较明显,因此同样作为学生的孩子们就会出现学习习惯上的不同,进城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要显得不那么良好,仅仅只有少数人能够有主动学习的习惯。我们都知道,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而言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通过有效、系统的习惯培养完全可以起到勤能补拙的作用。所以,此文针对进城务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一次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迁徙到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他们的学习尤其值得重视。除了要关注这些孩子有没有学上,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学得怎么样,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学习困难,应该如何学习以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会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关注和研究农民工子女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对促进其学习适应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小学阶段农民工子女自主学习习惯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旨在提高农民共子女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我认为造成民工子女"学困"的原因主要有(不包括智力因素):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不良心理现象的形成;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其他。教师只能从学校教育出发,通过在教学上的努力,尽可能的缩小这些"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在温州,民工子女学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地社会关切的焦点。通过对民工学校教育现状的调查以及对民工子女与普通城市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上的比较,结果表明,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存在就学难、学费高、学习环境差、教育公平失偏和身心欠佳等问题。藉此建议,温州各级政府要在宏观上规划规范好民工子女学校教育的各环节,温州的社会、学校和民工子女家庭则要从微观上赋予民工子女以人文关怀,从而让他们拥有舒心的学习空间,也使得民工及其子女在新温州建设中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及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发现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与本地儿童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学习的关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在学生行为习惯纠偏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与学校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综合教育素养,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绍兴工业园区的建立,我校外来民工子女越来越多,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由于区域差异、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教育不当等,绝大部分民工子女文化基础差,学习、行为、卫生等习惯表现都较差。这给我们学校管理、班级建设、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吕爱敏 《考试周刊》2014,(36):26-26,18
语文是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兼具的以语言文字为主的综合性学科,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思想品质、人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下,针对某校外来民工子女占生源绝大多数的现实,落实初中语文教学任务,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阅读、学习和提高的平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99):9-10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关键。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受到家庭环境、父母工作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不甚良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鉴于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全面提升其学习效果。本论文立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习惯,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吴锦艳 《文教资料》2006,(32):90-92
近年来,学习困难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据调查,民工子女作为流动儿童,他们身上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尤为严重,本研究就导致民工子女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更深一步地了解民工子弟的学困问题,进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民工子女的入学人数在不断地上升,而学生的素养却在逐渐地下滑,他们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之间的差距非常的大,作为语文教师最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外来民工子女的写作能力则非常的差,这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自身情况等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到底该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写作水平,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冯财福 《小学生》2010,(2):19-2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开发区,新农村等在我们身边出现和崛起。开发区中小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打工者。他们流动性大,整天忙于生计,在孩子的教育上疏于管教。民工子女既是未成年人之中的弱势群体,又是相对“高危”群体,这给吸纳众多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工作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本文在积极探索“民工子女成长导师制”,并立足于学校实际,确定导师对于行为有偏差、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条件差、心理有障碍的民工子女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使其行为习惯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使具有个性特长、某方面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随迁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深思的问题。文章以书香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从书香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书香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措施(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大力开展经典阅读、丰富班级活动)两方面探讨书香班级文化建设促进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周卫华 《教师》2019,(12):14-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拆迁的范围与人口也在不断地扩大。拆迁速度加快的这几年,人们发现搬入小区后,拆迁家庭的子女变了,尤其到了初中,经济条件的改善不仅没有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反而让他们原来的那些优点一点一点地消失了。很多孩子变得不爱学习,不知道如何学习。孩子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帮助和改变他们呢?为此,作者对所教班级及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希望能就拆迁家庭子女学习习惯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民工子女和城市儿童心理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随之而来也有大量的适龄儿童少年,他们成为一个新的一个群体:民工子女。这些民工子女大多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殊的生活背景使得他们可能比同龄群体要面临更多的心理发展问题。本研究选取重庆市蜀都中学全体民工子女和观音桥中学全体城市学生,研究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性,为解决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作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8岁~13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问题.方法: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简易自尊问卷以及学习习惯测查表对14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农民工子女总体孤独感较低,自尊程度较强,学习习惯较好;农民工子女中的女生学习态度明显不如非农民工子女的女生;农民工子女中,男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好于女生,等等.结论:我们应关注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和学习习惯,其中,应重点关注低年级学生和女生.  相似文献   

18.
一、外来民工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现状及原因分析我们学校德育组的抽样调查表明,外来民工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现状如下: 1.个人卫生极差.衣服经常不换洗,也时常不洗头,很脏、很臭;手指甲、脚趾甲不经常修剪,很长、很脏. 2.学习习惯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拖拉. 3.说脏话、粗话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民工子女心理自卑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有些民工子女无法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自我、面对他人、面对生活,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长.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民工子女自卑心理的成因,同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民工子女流动性大、基础较弱、学习环境有限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怎样实现中途入学的民工子女的教学同步跟进?如何在英语课堂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和品行教育,尽快实现他们的有效过渡?这是每一个亲临这批入学者的教师都会面临的新思考。一、依情定教,找准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众所周知,民工子女中的80%聚居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这些中途进入公办学校的民工子女,在学年前期、小学中低年级,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