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邮杂感     
“炒邮”与“集邮”只一字之差,但有本质的区别。“炒”是为了牟利,“集”是为了求知。“炒邮”不属集邮范畴,炒邮者不是集邮者。炒邮者并不收藏邮票,他只是通过邮票的买进卖出,获取经济利益,从不考虑集邮是一种高尚有益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
集邮是一种个人收藏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收藏的对象是一件件邮品。集邮爱好者在邮品的寻觅收集、探根求源过程中,虽然付出种种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和乐趣。近年来,笔者常收到一些素不相识的集邮者的来信,其内容大多为要求协助鉴别某种邮品真伪或有无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涉及基础邮识的问题。所谓基础邮识主要包括①邮政知识:即邮政历史、邮政法规、邮政业务、邮政资费、邮政用品等与邮政相关的各种基本知识;②集邮知识:即集邮是什么、集邮集什么、集邮怎么集、邮票和封片简等各种邮品以及编组邮集的基本知识;③相关事物知识:即与各种邮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文化历史、专业、背景等基本知识。事实上,每位集邮者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邮品的逐渐增多,邮识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更会日益感受到邮识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有口皆碑,在集邮界成为一句名言。举凡在集邮收藏,抑或集邮学术研究获得成就者,无不得益于博览集邮群书(包括相关的文献史料、图书资料)。成功的集邮家、邮学家、必然也是一位孜孜不倦阅览、收藏、研究集邮图书资料的集邮文献收藏家,因  相似文献   

4.
王洪新 《中国集邮》2001,(11):29-29
当今的邮市不仅以邮、币、卡的纯收藏转向收藏兼投资两个方面,同时也有部分人进而投资兼投机。作为市场经济转型的今天,邮市比80年代又进了一大步,但是,邮市投资毕竟不同于股市,有许多人总想着东西买到手就涨,特别是见新就炒一把,涨上去后还要再炒高等等。这都是急功近利、违背集邮基本知识的一种错误想法。现综合邮市的几种投资误区,特向读提个醒,以便在邮市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集邮文献在此文中主要指纸质的印刷物,即邮书邮刊邮报。任何一位集邮文献收藏爱好者都不可能将全世界各种文字的集邮文献都收集齐全,既使是国家举办的集邮图书馆,都没有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时期集邮潮的重要波流之一是集邮报刊文献的大量涌现,同时也涌现出一批集邮文献的收藏爱好者。粗粗分析,集邮报刊文献爱好者可大致分成三类,一为集邮的研究与写作者,文献的收集多乃自我服务,有的也在小范围如沙龙与密友间流通;二为纯文献收集者,多以集齐公开发行的邮刊乃至省市一级邮刊为目标,并努力向地市县和内部刊物中的佼佼者拓展,在这二类中间还出现几家向社会开放的个人集邮资料  相似文献   

7.
报刊名称主办单位减个人姓名)日期开本页数周期《中国邮史研究》杂志中国邮史研究会主编李国庆(北京)l.l创刊l6128一2田双优京邮声》报袁巨贤(北京)7.10试刊48半月《中华邮讯》报全国集邮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服务部口匕京)9.15创刊168月《集邮视窗》报河北邢台市邮协8.l创刊94月《冀南邮刊》报河北南宫市邮协6.l创刊84月《黄河集藏》报乔峰(山西河曲)9.18试刊l64双《青城邮讯》杂志呼和浩特市邮协2月改杂志l66双《新时代收藏》杂志窦弘(沈阳)12月改刊32研双帐春集邮》报长春市邮协1月改版84双《雾淞集邮》报吉林市邮协2月改版48半月《北大方集邮》杂志许洪声(哈尔滨)3.10复刊32铭季《国内邮政快件研究》报徐长江(哈尔滨)11.10创刊l68双《牡丹江集邮》报黑龙江牡丹江市邮协1.28复刊84《极限集邮》杂志极限集邮研究会(上海)2月改杂志1632-.叨双《集邮文献藏苑》报杜朝平(上海)7月创刊l68《东方明珠》报邮政宣传截联谊会(上海)1月创刊l6l2季《邮海史林》杂志陶志方(江苏无锡)2月创刊l632季《专题集邮》报江苏无锡专题集邮研究会7月创刊l6l6《太湖收藏》报江苏无锡崇安区收藏家协...  相似文献   

8.
当前,集邮文献越来越引起邮人重视,收藏集邮文献的邮友也越来越多。但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即相当多的邮友只注重收集,而没有注重学习、研究和利用。笔者认为,目前文献集邮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前言:集邮爱好者对邮学精心研究,并加以论述,交流信息,全靠邮学报刊的传播。邮学报刊是集邮爱好者追求邮识的根源和精神生活的食粮,这也是集邮文献收藏长盛不衰的原因之所在。据史料记载,山东的集邮活动约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较之沪杭要晚,故直到1946年1月1日才出版了第一份邮学小报,如今已达50余份。笔者试根据本人之收藏分类整理简目如下,以便同好集藏。错谬之处,诚盼方家斧正,以使此资料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0.
集邮,如果不懂邮识或邮识浅薄,如果对收藏的对象——邮票缺乏研究或知之甚少,集邮就要走不少弯路。有宝不识宝,伪品当宝收,这样的例子不少。所以我们只有不断阅读邮报邮刊和邮学著作,才能提高我们的邮识水平。我们应该重视收集各种邮刊和邮学书籍。新加坡邮学家冯锦濂先生,不惜巨资,托人求友,收藏了我国各种邮刊。特别是民间邮刊,冯先生搜罗殆尽,他远在海外犹能如此,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国内也有不少收  相似文献   

11.
韩海麟 《上海集邮》2007,(11):22-23
随着集邮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和收藏早期集邮文献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整理、抢救历史文献,满足不同层次集邮者收藏和研究需要的影印本便应运而生了。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缘故,一些早期集邮文献被多次影印后,仍会有乐此不疲的后来者。如原上海中华邮票会第一种会刊《邮乘》就至少出现了4种影印版本。《邮典》、《近代邮刊》、《金竹邮刊》等  相似文献   

12.
“还集邮吗?听说这几年集邮不行了,是吗?”经常有朋友这样询问。有着十几年邮龄.对集邮有着深厚感情的笔对此无言以答。尽管他所指的“集邮”并不是收藏意义上的集邮,其中包含了若干经济成分,但我却无法用那些常挂在嘴边上的种种集邮益处来说服对方.因为底气着实不足。去年暑假期间.一邮友想举办一集邮培训班,到十几个中小学游说.最后只招了不足10名学生.不得不罢手。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数百万集邮爱好者中,专门或偏重于从事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的人并不多,笔者经营集邮文献多年,所结识的集邮文献爱好者也不过千余人。正如我国集邮文献收藏家刘肇宁所说:我国的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活动才刚刚起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们对邮识的重要性的认识的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集邮者加入到收藏集邮文献的行列中来。关于这一点,笔者从日常的经营实践中已经深切体会到了。在笔者所结识的集邮文献爱好者当中,既有资深集邮家和邮学家,也有普通集邮爱好者;既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厂矿工人、农民和个体工商户,他们都是出  相似文献   

14.
张立 《上海集邮》2006,(2):34-35
眼下,无论在有关集邮献的述中,还是在集邮献的目录中,几乎难以见到连环画这一门类。究其原因,大约因其所述邮事过于“肤浅”、简单,学术含量不高,是真正的“小儿科”吧!然而一些集邮献的收藏早已开始关注这类图书,并以自己的行为将其纳入了集邮献的范畴,在下即为其中之一。所列表是新中国出版的有关集邮或邮事的连环画(部分资料搜检于相关书目),供同好参考,并望补充。  相似文献   

15.
本刊发表张立《集邮献之连环画的收藏》一(参见060254),对所列的连环画冠以“集邮献之连环画”,本人不敢苟同。又,中开头所述“无论在有关集邮献的述中,还是在集邮献的目录中,几乎难见到连环画这一门类”的说法欠妥。笔专心收集集邮连环画已有3年余,更因撰写有关章而收到许多邮友来信,有交流集邮连环画的,也有赠我集邮连环画的,可以说带动了集邮连环画的收藏;此后,我又比较深入地阐述与介绍了集邮连环画,  相似文献   

16.
林轩 《集邮博览》2013,(7):32-33
要问我国文献集邮始于何时?其实很难界定。广义的说,有邮刊发行,即有人留存。如我国神州邮票会会刊出版,会员就会收藏,好像文献集邮随着集邮活动与生俱来。狭义的说,指专门从事集邮书刊的收藏,当时只称收  相似文献   

17.
影印邮刊     
集邮文献的收藏和研究是集邮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早期邮刊中,记录了许多邮坛掌故、集邮心得、研究成果,同时也刊登有邮商广告、售品目录、拍卖价格等信息,这些都是研究中国集邮历史的重要资料。然而,这些本来就印刷不多的早期邮刊,在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特别是经  相似文献   

18.
谈谈集外邮     
前一段时间,一些邮友致函编辑部,提出了一些有关外邮收藏的问题。受编辑部的委托,现就某些问题简要回答,不妥之处尚请各位邮友指教。问:为什么要集外邮答:集邮作为一种大众业余文化活动,已有100多年历史。100多年中,集邮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集邮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4月28日上午,闸北区工人俱乐部、区职工集邮协会在汇贡大厦联合举办区邮协成立三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系列纪念活动主要有集邮收藏回顾展览和纪念大会两大内容。在纪念大会举行前,闸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宋震,区总工会副主席司静,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刘广实在区工人俱乐部主任、区邮协会长吕咸涛陪同下参观了集邮收藏回顾展览。回顾  相似文献   

20.
年近90高龄的郭润康先生是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批名誉会士,是当代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他于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从15岁起开始集邮,60多年来为我国集邮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因而广大集邮界人士敬称他郭老。郭老早在青年时代就爱好对邮票的收藏和积极学习集邮知识。1942年8月他和邮友们一道成立了“金竹邮票会”,创办和出版了邮刊。随后他又加入“甲戌邮票会”。先后发表了各类集邮文章千余篇。为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