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爱曲艺创作的刘建勋,怎么还“迷”上了新闻写作? 要解开这个“谜”,时钟还得回拨到1957年2月12日。这天,他写的通讯《医生病人心连心》,被武汉《长江日报》刊登,这是他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新闻作品。从此,只上过一学期初级师范就辍学当学徒的刘建勋,开始和新闻结缘。尽管,命运之神将他安排到银行系统工作了20几个春秋,却没能阻止他辛勤的笔耕,多年来不断有一篇又一篇的稿件被报刊、电台所采用。1980年,刘建勋因病提前从银行退休了,如愿以偿地来到省戏剧研究所,任《传奇故事》编辑。按理说,从此他可以集中精力搞创作了。可当他看到河南曲艺界有一批老艺人为曲  相似文献   

2.
《明镜》杂志是联邦德国著名的新闻周刊。1947年创刊,到1987年,它已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明镜》周刊的特点是以严肃的政治新闻和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敢于揭露政界内幕,在知识界影响极大。《明镜》在联邦德国的上层官员和一般群众中都很畅销,到1980年,期销售量达92万份,是联邦德国发行量最高的杂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成为战败国,英、美、法、苏军分别占领了德国。驻扎在莱茵河畔的一支英军装甲兵部队里有一位年轻的少校,他感到部队生活的单调无味,缺少  相似文献   

3.
刘练文上中学时就常有散文、诗歌在家乡小报、校园文学上“点缀装饰”,深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钦佩。1994年12月,刘练文带着未圆的大学梦,来到了大别山深处某部当了一名装甲兵。火热的军营生活立刻拨动了他的写作之弦,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一本《新闻写作入门》、几本《新闻与成才》杂志便是他的最好老师。凭着灵性和较好的写作功底,他投出的第一篇新闻稿件《“闷葫芦”变成了“金喇叭”》很快被《前卫报》刊用了。首战告捷,他棒着散发油墨香味的报纸,又雄心勃勃地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第七届新闻函授学习。不久,他被挑选到团报道组当专…  相似文献   

4.
商恺,是《人民日报》的一位老记者,也是一位名记者。他从1938年踏上新闻工作岗位之日起,到1988年离休,在新闻战线上整整奋斗了50个春秋。那么,离休之后,他的工作,身体和家庭状况怎样呢?下面,介绍一点鲜为人知的事。 他仍是个大忙人 商恺,1948年春开始到《人民日报》工作。1949年初,《人民日报》进了北京,商恺就被分配到《人民日报》采访科当记者。他先后担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还受聘担任中国社科院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以及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顾问。  相似文献   

5.
一我从小就读过穆青的新闻作品,特别是那脍炙人口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不仅熏陶了我,还熏陶了几代人。我1984年到新华社工作后才对穆青同志有了较多的了解。听他讲话,看他的文章,也作为对外记者的代表向他汇报过工作,对他那平易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很佩服。自己也按他倡导的“亲历式新闻”“散文式新闻”的理论学写新闻,按照他关于“摄影和文字要两翼起飞”的要求兼搞摄影报道。1990年,宁夏大学回族文学研究所邀请我撰写《回族文学史》中《穆青的生平和创作》章节时,才和作为“回族作家”的穆青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接触。记…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范长江,人们就会想起《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里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一提起穆青,他笔下那十个鲜活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然而,对于名记者艾丰,我们却很难以哪一个作品、哪一个人物来指代他的新闻成就;这是因为他的新闻作品取胜于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者也不能仅仅称为风格,很多人认为,艾丰的作品实际上体现出新闻界的一种发展趋向。被称为学者型记者的艾丰,新闻采访写作均体现出思考和研究的特色。在《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里,艾丰曾写了一篇感想《做思考的笔》,笔者以为,这篇文章正道出了艾丰新闻作品的成…  相似文献   

7.
对于黄亚平来说,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一但得到新闻线索,他就会像优秀的短跑选手听到发令枪声一样,飞速奔往新闻发生的现场。 黄亚平学新闻是半路出家。他学过美术,当过教师,搞过团的工作。1987年以前,他对新闻知识的了解几乎等于零,偶然的一次尝试,小言论《卖肉的苦恼》变为铅字,将他引入了新闻报道的大门。 1988年4月,黄亚平自费参加了西安晚报通讯员学习班。系统化的学习,诸多良师的言传身教,加上他不知疲倦、勤奋刻苦的努力,使他在新闻采写上有了一个飞跃。在这之后的一年多里,他采写的社会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其中不少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汉城墙在哭泣》(获1989年全国晚报社会新闻大赛三等奖)、《锦旗热探秘》(获1989年全国晚报社会新闻大赛二等奖)、《进城谋生计并非都得意》、《孩子们为何离家出走》、《养猪户的喜与忧》、《水——生命之源发出警告》等等。 黄亚平一开始就选择了社会新闻这一领域,究其原因可以罗列很多,归结一点,那就是“爱”。  相似文献   

8.
徐雪兴是在人武部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时,来到青岛市市北区人武部任政委的。此前,他是青岛警备区宣传科科长。从1990年他撰写的《坚持五个一,做到真知、亲知》,到参与撰写反映青岛市双拥共建成果的书籍《万众一心筑长城》,他撰写的稿件和材料,不仅在《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中央级新闻单位刊播,有的材料还被总政治部转发。徐政委热爱新闻宣传工作,在长时间从事这项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正像他所说的:新闻工作是一把开启思维的钥匙,它能使开拓者在没有路的情况下找到路。从科长到政委,位置变了,责任变了,可徐…  相似文献   

9.
你读过新闻著作《新闻采访方法论》《记者的素养和技巧》吗?一定会被书中所作的某些新探索所吸引吧!这是人民日报记者艾丰从事新闻工作的宝贵经验谈,也是他的主要著作。这些新闻理论指导他进行了新闻述评写作的实践,他的作品受到了读者好评。艾丰是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在广播电台工作过较长时间,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毕业后获硕士学位,分配到人民日报当记者。他常常感慨万分地回忆自己在求知  相似文献   

10.
程鹤麟和他的《新闻半小时》终于成功了!当我从电视屏幕上听到宣读共青团中央表彰的十名“社会监督哨兵”,第一个就是程鹤麟时,当我看到他从中央领导同志手中接过奖状时,我为他的成功而兴奋不已。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艰辛,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有坎坷,程鹤麟和他主持的《新闻半小时》也有说不尽的甜酸苦辣!还是在1985年,我在全国电视新闻理论研讨会上见到了程鹤麟,这是他毕业后到福建电视台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揖同志去世了,近五十年来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友就这样匆匆离开我们了。大约在他去世的两个星期之前,他曾经两次到我家里来,和我谈到他最近工作的情况。一次谈到他负责筹备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就是纪念延安时期同在延安城东清凉山工作的《解放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和出版局等单位的一个纪念馆。他说这个纪念馆的筹备工作已经快好了,10月就叫以开馆了。他还拿来了他最近写成的两篇文章给我看。一篇是讲延安《新中华报》的创办经过,一篇是讲延安《解放日报》在1942年是怎样进行改革的。他很高兴地告诉我,总算把他在延安工作期间这两件大事写出来了。还有一次是同我谈到筹建新闻中心大楼的问题。他当时很乐观地告诉我,新闻大楼的修建方案已经经国务院和书记处的同志批准了,已经送到北京市政府去了,很快北京市政府就要开会把这个事情敲定了。这两次谈话他心情很愉快、很开朗,回想起来,情景宛如昨日。想不到这竟是我们的诀别谈话,而他的两篇文章竟是最后遗作,那个新闻中心大楼也成了他未竟的遗愿!我知道他犯病人医院是在他入院以后的第二天,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艰难跋涉——俄罗斯部分传媒机构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于1999 年3 月至6 月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进行了为期3 个月的高访。在此期间,他走访了包括《莫斯科真理报》、《消息报》、《言论报》等在内的新闻媒体,获得了许多新鲜生动的一手材料,并写下这篇访谈录。编者以为,这篇文字对于读者认识和了解俄罗斯现行新闻制度、新闻管理模式和机构运行情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提起陆定一的名字,许多中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不仅是由于他在“文革”之前,担任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宣传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的“高官”,也不仅由于他在“文革”之初即被作为“彭罗陆杨”之一首当其冲,遭受不应有的挞伐,更是由于他的作品《老山界》曾在“文革”前后作为中小学语文课文,哺育过千千万万孩子的心田.至于新闻、理论、文化、艺术界人士,听到陆定一的名字,更会生出几分敬意和亲切来.因为陆定一同志曾经长期主管我们的文化宣传工作,并且提出“百家争鸣”的动议,与毛泽东同志的“百花齐放”共同形成了著名的“双百方针”.同时,陆定一同志还对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20岁开始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二三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中国青年》、《青年实话》和《红星报》的主编.1942年,他又出任延安《解放日报》的总编辑.说起陆定一同志对新闻学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50年前他发表的那篇划时代雄文—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在这篇文章里,他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地指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50多年过去了,后来的新闻学者不知给“新闻”下了多少个定义,然而“陆氏新闻定义”因为其唯物主义内核而  相似文献   

14.
穆青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家,而且是一位声名远播的著名记者。从《雁翎队》、《工人的旗帜赵占魁》,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从《历史的审判》、《珠江起风帆》,到《抢财神》、《潮涌中州》……穆青同志在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写作了一批脍炙人口、影响久远的新闻佳作,成为中国新闻精品长廊中的瑰宝。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生能有一篇作品被传诵一时已属不易。但是,这样的作品,在穆青的笔下岂止是一  相似文献   

15.
李树林任空降军某团政委近三年来 ,始终把新闻工作当成部队的一件大事抓 ,取得了好成绩。该团按《纲要》加强建设的先进事迹多次在《空军报》、《基层政工读物》、《解放军报》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刊(播) ,这无疑与李政委关心新闻报道工作和亲自参与报道工作分不开。注重报道骨干的培训是抓好新闻工作的重要一环。李政委深知 ,要想搞好新闻工作就必须加强报道员队伍的建设 ,搞好队伍建设 ,就必须加强报道骨干的选拔培训 ,这是打基础的工作 ,马虎不得。每年新战士一入伍 ,他便指示政治部门到连队摸底物色 ,发现好苗子后进行重点培养和扶…  相似文献   

16.
赵老自1934年在南京加入《朝报》工作,到1992年离开人世,除了“文革”期间被迫离开新闻岗位之外,始终坚持在新闻第一线。这在中国新闻界能有几人?1985年接赵老信,要我找夏公为《未晚谈》一书写序。夏公爽快地答应并说,超构不是新闻官,是一位真正的记者。这句话给我印象极深,赵老从事新闻工作一辈子,真正的记者是对他最恰当的称号和崇高  相似文献   

17.
访穆青     
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到上海,本刊记者访问了他。他回顾了自己的新闻生涯,道出了一条新闻工作的真谛。请看魏永征的专访《访穆青》。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闻界》序安岗蓝鸿文同志写了一本书,叫作《面向新闻界》,这是一个深含意味的书名。鸿文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他从当地方报纸记者开始,以后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出版这一本书,是他积几十年来辛勤劳动的...  相似文献   

19.
张志新 《今传媒》2006,(1):16-18
2006年1月8日,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缅怀他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至今我们深深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报刊是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生于1898年的周恩来,早在沈阳东关模范小学上学的时候,就养成了阅读书报的良好习惯,当时的《盛京日报》、《民报》、《苏报》、《新民丛报》就是他常常…  相似文献   

20.
我赞成一位新闻界同行的说法:“衡量一个记者、编辑的水平高低,要看他会不会写新闻评论,或者说有没有评论头脑。由此推论,一个有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如果也能有点评论细胞,或者经常磨磨笔头,那么他一定会受益终生。在迈进这一新的领域的入口处,有本书可以给我们当“向导”,这就是《怎样写新闻评论》。该书的作者于宁、李德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生,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