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最革命、最积极的变革因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推动力量和永不停息的发展动力,而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政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需要政治的稳定和支持,而科学技术对政治文明进步的推动是全面而深刻的。科学技术不断渗透进人们的政治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造就高素质智能化劳动者的同时,产生了相适应的优质高效现代化设备和新工艺(物化劳动),它表明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支出的新变化: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脑力劳动比重增加,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创造是生产力特别高的“总体工人”活动动支出的结果。物化劳动仍是活劳动的凝结,它是在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中只能依赖活劳动转移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互作用问题是当前各国普遍关注的大问题,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各国之所以普遍关注这一问题,除了社会主义国家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方向之外,主要是各国都认识到这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样做,可以造就熟练的劳动力,可以培养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的生产劳动性质,充分肯定了它们在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工作承担着创造和发展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职能,科技劳动愈益成为价值的重要来源,经营管理是保证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完善对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中介陈智,宋烈侠,阎桂芝,王晓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之一。正确执行教劳结合方针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教劳结合的方针,而要正确理解教劳结合的方针,我们认为,一要正确理解革命导师对教劳...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展现为由实体的直观思维经静态的理论思维,向动态的实践思维到数字化的虚拟思维的变化过程。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变革的同时,保持着相对的连续性与继承性。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意义与价值。当前应当提倡多元化思维,以期互补互融,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丹 《华章》2012,(21)
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原经济发展的良性联动,是中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等师范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师范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高等师范教育的区域特性、高等师范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提出高等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这突出地表现在自然科学划时代的“四大发现”上,即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分子生物学。同时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已成为现代科技的鲜明特征,导致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以智力革命为实质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给生产力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美的规律”提出的具体语境,对于“美的规律”与异化劳动的思辨逻辑的关系、“内在尺度”与人的“类本质”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探讨,指出马克思是在以抽象的“人”或人的“类本质”为出发点的、以抽象的理想化的“劳动”为中介的哲学人本主义的思辨逻辑框架内提出“美的规律”的,所以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和运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的规律”论断  相似文献   

11.
劳动与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劳动的规律与美的规律不能等同。因此,我们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澄清劳动与美的创造及二者规律之关系。是一条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所谓绳连体 ,就是指用轻绳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轻绳发生的 .绳连体问题 ,灵活多变 ,综合性强 ,能涉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重要规律 .为方便同学们系统掌握绳连体规律 ,现结合几例作如下剖析 ,供参考 .1 系统虽受外力作用 ,但系统动量守恒处于松弛状态的绳连体 ,由绷直状态到绷紧状态 ,所需时间极短 ,绳中张力较大 ,系统虽然受外力作用 ,但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 .【例 1】 有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薄板 (厚度不计 ) ,质量分别为M和m ,半径分别为R和r,两板之间用一根长为 0 .4m的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综述弱相互作用的存在范围、种类和性质  相似文献   

14.
劳动在支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着,突出表现为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以直接劳动为主转变为以间接劳动为主、以有形劳动为主转变为以无形劳动为主和以物质劳动为主转变为以精神劳动为主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带来了劳动内涵与外延的相应变化,使更大范围的劳动者成为价值创造者。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劳动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确为生产力,但它从属于劳动创造世界的历史过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具有两种可能的性质——属人的和异化的,此为马克思赋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灵魂。尤其重要且为我们所忽略的是,马克思通过发现和揭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内在矛盾——"自然必然性王国"的"退缩"与"扩大"同时并存,告诉我们一个更深刻和更全面的道理:这一过程及其结果具有有限性甚或局限性。马克思劳动人道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可替代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6.
教育规律的理解方式与教育规律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显明教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只能采取人的特性的理解方式或教育活动的理解方式。因为教育活动是教育规律之所以“有”的根据,教育规律是产生、形成、实现于教育活动的。以教育活动的理解方式来理解教育规律,我们将发现,教育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或其本质特性就不仅体现为应然性、自为性,而且体现为选择性、非重性、后溯性等。  相似文献   

17.
18.
国家教委根据前几年下发的有关劳动技术课的意见及各地有些中学的实施经验,于1987年3月制订并颁发了《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试行稿)》,把劳动技术课正式列为中学生的必修课。切实按照《大纲》的要求,认真抓好劳动技术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有普通中学和全体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我们通常所说的“育人”,就是要使受教育者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的素质,不仅要具备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一定的科学文化和健康的体质,而且要具备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否具有选择性?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历史条件下,是否有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人们在讨论奴隶制问题时的又一重大分歧。在有些人看来,“五种生产方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上各民族在原始氏族制解体以后,如果没有特殊的历史原因的影响,都“必然经历”奴隶制社会,因而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必经”发展阶段。各民族历史的发展,从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每一次尤其是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都会引发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使思维方式呈现出新的内容和形式,而思维方式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时候,又要自觉调整和改变自己,走在实践的前面,引导科学技术前进,从而实现两者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