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神童”盛行的时代,似乎也是一个造就“神童”的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关于“神童”的报道和消息:13岁“神童”以674的高分被清华录取,15岁即放弃学业全心练球的台球“神童”破格读上海交大,接着还有走钢丝的杂技“神童”、横渡海峡的游泳“神童”,甚至还有在父母的“指导”下去参加内衣模特大赛的模特“神童”……不知从何时起,形形色色的“神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呈现出一种迅速向低龄化发展的态势。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使其朝着“神童”的方向发展。有人对这种超常教育乐此不疲,就有人持反对意见。反对者认为,“神童”教育是到了该瘦身的时候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精品栏目“新闻调查”中,讲述了一个“神童的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湖南省华容县有一个叫魏永康的“神童”,从两岁时,就能识字两千多个,三岁时进入小学接受学校教育。由于学习成绩一直远远优于同龄学生而不断“跳级”,十三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重点大学——湘潭大学,十七岁时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科院核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时间,魏永康以非凡的学习能力在整个华容县,乃至整个湖南省成为人们竟相传颂的“神童”。可是好景不长,仅仅两年时间,魏永康因无法适应学习而被中科院退学,目前赋闲在家。为此,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组,对“神童成长”的经历做了较为全面的追综调查,其学习经历是从小学到大学是母亲“陪读”,在中科院时离开了母亲的“陪读”。在结束采访时,面对目前这位神情痴呆,语言木讷,情绪低落,曾经名噪一时的“神童”,记意味深长地感叹道:成也母亲,败也母亲![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的生命中,唯一知我、有我、会说“我”的,就是人。所以,人是什么呢?知我、晓我者,人也——这也是一个可以采纳的答案。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人认识我。这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工作。小孩子两岁左右在父母的教育下,有了我的概念。逐渐知道:我叫什么?我几岁了?我要什么?我想吃什么?我的妈妈是谁?我……知道更多的我了。良好的中小学教育,会给学生以自信,也就是让学生常说“我能”,“我会”,“我将努力”,“我不怕”,我……有更多的我了,更加铿锵有力了。不是也很需要忘我吗?在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我后退一点;在他人有因难的时候,我舍弃一…  相似文献   

4.
滕朝阳 《教育》2011,(10):11-11
神童的新闻年年有,今年似乎格外多。天津大学最小的新生年仅14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大一新生许恒瑞则只有11岁。比许恒瑞更神的,是香港的“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3岁便硕士毕业,如今已赴美深造。这仿佛表明,如今已是一个神童辈出的年代,而且上大学年龄越小,就越值得人们赞叹。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神童的回答一位5岁的儿童秉赋聪明,受到良好教育,因而知识渊博,素有“神童”之称。有人不相信,便去考问他:“你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者是什么人吗?”神童毫不客气地说: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连不断地有人推出什么“培养神童”的“方案”、“ 工程”、“行动”、“教室”、“摇篮”之类的著作,拍着胸脯自我吹嘘什么“揭开了神童 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岁识字,3岁扫盲”,“儿童个个都是神童”,“儿童个个都是天 才”,“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从我这个幼儿园出去的个个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 些人开办的培训班、幼儿园或小学,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厂”,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 是神童 “批发站”。其实,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话”,鼓吹“现代迷信”, 是根本无法兑现的虚…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保持冷静的态度。谁家孩子有了一技之长,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某些新闻媒体的“爆炒”,这孩子便成了“神童”。如今钢琴神童、书法神童、国画神童、舞蹈神童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口算神童、背诵神童  相似文献   

8.
电脑是否能超过人脑?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宗教界人士认为,人是全能上帝的杰作,人怎么能创造出一个东西可以和上帝的杰作相比美呢? 然而一群无高不可攀的科学家正以继日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奇迹。他们表示,在科学舞台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这两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人脑之精巧和复杂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也望尘莫及的。不仅如此,科学家现在连人脑的构成,功能和工作方式也没有完全弄清楚。要模仿人脑选出一个比人脑更先进的电脑,谈何容易。但是,如果只是看看人脑的某些方面,比如在记忆和运算速度方面,电脑明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进行的斯诺克中国赛决赛中,神奇小子丁俊晖一夜成名。这位台球神童仅仅是小学毕业:从小学四年级起,丁父便让他半天上学半天练球;到了初中一年级,干脆让他辍学打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名18岁的台球神童语出惊人:打球有钱赚,读书有啥用?还不是一样找不到工作。“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是父母的家训、学子的动力……在这种逻辑下,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常把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认识的途径,这是一个误区,下面笔者对此作一简单分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但是有了客观存在的事物,人脑未必形成认识,客观事物只有进入人脑中,才会产生映象,形成认识。那么哪些客观事物能够进入人脑?怎样才能进入人脑呢?先分析第一个问题,客观事物要进入人脑必须适应实践的需要,人们面对各种客观事物,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人任意规定的,它只能由实践的需求来决定。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它们也就成了认识的对象。也…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些教育部门提拔了一批教学业务能力比较强的老教师担任学校领导工作;一些学校党组织在教师中发展了一批党员,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却遭到一些人的非难。他们责难说:“你们思想太解放了”,“你们走的太远了。”甚至指责学校党组织:“你们要发展什么人入党?这样搞这些知识分子不又要翘尾巴了!”颇有大逆不道之意。对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个估价从表  相似文献   

12.
1977年,从动乱和荒蛮中苏醒过来的中国土地上,突然站立起一位14岁的少年——宁铂,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第1期少年班,一时间,被新闻界和社会公称为“神童”。悠悠17年过去了,这位当年“神童”仍被有些人津津乐道。现实中的宁铂境况究竟如何?去年9月,《中华家教》记者宁向东采访了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的宁铂,并以《寻访当年“神童”宁铂》为题报道了详情。现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是,什么是“数学素质”?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通常的认识是:升学考试好,会考成绩好,就是数学素质好.这一看法是否正确?从以下的两道题的测试来看,似乎值得商榷. 第一题 一艘船上载了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 这是一个古老的欧洲笑话.一个具有正常思考能力的人,都认为这道题是不能做的.但是,经过学校培养以后,学生竟然把它做出来了,最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你总共在自己本来有兴趣学的事情上,对自己说过多少次“唉,我看我没有天分,还是算了吧”的话呢?这句话通常被用来当做宣告某一段努力完全失败的休止符。天分有那么重要吗?我访问过一位四岁就被称为音乐神童,长大之后也在音乐方  相似文献   

15.
山西有个少年很“非常”:2岁会加减乘除,5岁上学,7岁上初中,13岁考上清华,让望子成龙的万千家长感慨是“神童”,自叹子不如人.然而“神童”妈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真不是谦虚,我儿子绝对不是神童,没什么特别的,像他这样的智商、家境的孩子,在中国有千千万万.孩子可塑性强,全在于大人引导,小时候惯下坏毛病,大了就不好纠正了.”  相似文献   

16.
6岁,当许多同龄人刚学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他迈进了中学的大门;12岁,当许多同龄人进入初中的时候,他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大学四年,在经历了从“神童”到凡人的种种挫折后,他再次演绎“神童”奇迹,2004年3月,16岁的他考上了研究生,再次轰动教育界。在许多人的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童”,但是在这个“神童”光环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他内心深处曾经的孤独……  相似文献   

17.
6岁,当许多同龄人刚学会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他迈进了中学的大门;12岁,当许多同龄人进入初中的时候,他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大学四年,在经历了从“神童”到凡人的种种挫折后,他再次演绎“神童”奇迹,2004年3月,16岁的他考上了研究生,再次轰动教育界。在许多人的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神童”,但是在“神童”光环的背后,有多少人知道他内心深处曾经的孤独……  相似文献   

18.
你也许觉得打招呼(greeting)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不就是“Hello.”“How do youdo?”“How are you?”“I’m fine,thankyou.And you?”吗?没错,你这样去打招呼也没有什么问题,但真正的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打招呼是不是也这样呢?其实,这虽然只  相似文献   

19.
神童悲剧     
宁铂出家了。这个25年前曾经家喻户晓的神童,竟然要靠遁入空门,来消解长久以来积淀于内心的苦闷。而在宁铂的背后,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失意人生的神童们,正像春天的韭菜,一茬又一茬。25年前,从那个被称为宁铂和谢彦波的“神童时代”开始,像这两个主人公一样,许多神童在“中科大少年班”经过漫漫求学生涯后,最后多归于常人;4年前,以14岁的年龄和高考成绩572分的超高分数,东北神童王思涵考入了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今年本应从大学毕业,但却因大学期间多门学科考试成绩零分,被学校责令退学;神童魏永康,1993年出生,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音乐家的文章中,多见这样写道:四岁开蒙,五岁作曲,六岁登台……,是个“神童”。仿佛著名的艺术家都是早熟的“天才”、“神童”.其实,并非皆如此.巴哈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最早使用了“十二平均律”,开创了近代音乐的新路,有“音乐之父”的美称.他九岁丧母,十岁丧父,家境清寒,童年是在教堂唱诗班演奏管风琴、抄写乐谱中度过的.1704年他19岁才写出第一部清唱剧.作曲家海顿一生写了104部交响乐,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他的第一部交响乐完成于1759年,这时已经27岁了。他最早的作品是一首弥撒曲,是17岁时写的,这个年龄恐怕不能以“神童”相称了吧.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出身贫寒,十三岁继父业以宰猪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