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涛 《河南教育》2009,(2):51-52
21世纪初,回归传统、复兴国学的热潮悄然兴起,国学的价值和意义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同。“孔子文化月”活动的举办不仅凝聚了高校的人文资源和智力资源,而且为推动国学普及和经典教育健康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海心 《河南教育》2008,(1):53-54
近年,国学复兴,各地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上海出现了专门教中国传统文化的"孟母堂"私塾学校,武汉大学还开设了天价"国学班",国学似乎成了当今"显学".面对表面的繁荣,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学复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臧云鹏先生为《国学大师之死》所写的序言《国学复兴大趋势》一文对"国学"进行了如下定义:"国学是一种以文字学、经学、史学等学术知识为载体,以知识阶层的思想观念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在藏云鹏先生看来,国学的复兴是"大趋势"、"大洪流"。  相似文献   

4.
登封一位只有高中学历的电厂工人,自费创办"国学启蒙馆",免费教3~13岁的孩子学<大学><中庸><论语>等国学课.一年多来,弟子已超千人. 一、租房自办"国学启蒙馆"免费教孩子毛瑞钧,33岁,虽然只是登封市电厂的一个职工.但在当地被人称为"乡村孔子".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国学研究机构在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价格昂贵的国学班几乎期期爆满;主流媒体格外关注国学,官方权威部门也力挺国学,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公祭活动;在民间,"少儿读经"成为家长对小孩教育的一种时髦选择,各种私塾班遍地开花。然而,"国学热"现象背后却有许多令人尴尬的隐忧,国学已被庸俗化、世俗化和商业化,诸多乱象掩盖了其虚热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和其他8岁的男孩一样,邹京(音)一边高声欢笑,一边和小伙子在操场上尽情地玩耍。但与其他大多数孩子不同的是,在这所学校的课堂上,他还要背诵孔子的经典著作。背诵四书五经曾经是中国年轻人习以为常的事情。不过那已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上个世纪,儒家思想曾因被视为中国走向衰落的原因而多次遭到人们的批判。邹京就读的学校即教授传统国学又教授数学、计算机等现代课程。这种旨在振兴传统文化、推动国学教育的实验学校的出现,标志着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复兴。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复兴得到了来自政府的认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社会,对于国学的重视日益加强.国学概念的模糊、国学没有存在感等问题是国学实现现代化的一大阻力.文章以国学在当下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为由,探讨如何为国学现代化进程铺路.立足于“节日的新确或改立”,分别选取情人节和教师节作为范例.提出“重新确立上巳节为情人节”和“改立孔子诞辰为中国的教师节”两个观点,解释两者存在的必要性,并分析导致国学现代化步伐举步维艰的更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上看,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演变,是沿着从"朴素的综合状态"到"逐渐分裂、对立"的轨迹进行的.近代以来,唯科学主义的片面性,使人文主义的兴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20世纪末叶以来的国学复兴热和美国20世纪的永恒主义热就是这一关系演变的反映.在梳理了国学热和永恒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主要活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反思是必要的.我国教育界在国学复兴过程中,要借鉴永恒主义的得失经验,应该有更加宽阔的眼光,积极促进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注意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融通.关于国学复兴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开创新的文化上,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先进的文化产生.同时,高校在深入进行国学教育的基础上,要积极推动通识教育的全面开展,并争取设立"国学生"培养基地,推动国学复兴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野调查,讨论了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乐舞传统在近代的发明与延续过程.直到1957年,还是沿用清乾隆八年颁定的祭祀乐舞.1980年代复兴的祭孔乐舞已经转向观赏性.尽管2004年恢复的公祭采用了明代祭祀的传统元素,却完全是当代人制作的产品,应称之为"新"祭孔乐舞;家祭中的传统符号比公祭多.现代人发明祭孔传统的本质特征是重复、人为性和与过去建立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复兴国学的人们到底要做什么。国学是什么?我们从国学中学什么?如何学习才不会迷失方向?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总给人一种炒作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江湖读经     
不经意间,国学复兴已是提了多年的口号.虽然为国学正名的呼吁还有待更多的回应,但是在辽阔的中国民间,自发的经典阅读却是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12.
对何伟先生《对“孔子热”的冷思考》一文提出商榷意见,主要观点有:1、对孔子研究应一分为二,不能混肴真假孔子;2、对孔子思想史地位的分析.儒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3、什么是“国学”.把儒学作为“国学”是复古倒退吗?4、孔子思想与科学、民主并行不悖。进而对当前“孔子热”提出了一些尚显稚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公祭"一词自古就有,但意义与今天不同。公祭的历史语义,有"国君之祭"、"朝廷宗庙祭祀"、"宗族共祭祖先"三种。古代公祭分别在国家(大)、地方(中)、家族(小)三个层面展开,所践行的是儒家中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社会伦理观念和长幼尊卑有序的礼仪等级制度。现代公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兴起,其内容和形式糅合了西方国家纪念性典礼和传统公共祭祀的思想与行为模式。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公祭的实践主体已逐渐由中央政府转向地方和民间,并开始朝着"公天下"的方向延伸。复兴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公祭在举办形式上仍需进一步改革,但这并不影响公祭本身的历史进步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学谨 《学周刊C版》2010,(5):201-201
随着电影《孔子》的热播,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积极传播,现在国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古老的学术、传统成为如今的时尚,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当代人的为人处事,以至管理经营都可从源远流长的国学中寻找智慧。从学龄前的孩子,到高端的企业管理者都能通过国学课堂感受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与时俱进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总和。所有国粹范畴内的内容,都可称为国学,包括中医、戏曲、国画、武术、茶道、花道等。这种定位相对宽泛,  相似文献   

15.
常莉 《考试周刊》2013,(22):40-41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学经典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正在以其独有的魅力影响每个人,复兴国学无疑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一个重要任务。但就中小学及高校的国学经典教育来看现状并不乐观,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将国学经典引入课堂是当下教育机构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传入我国,"国学"一词也由此产生。其实,中华传统国学已有数千年历史,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广博的知识,堪称人类文化精品。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有责任传播中华国粹,将国学经典融人每一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本文所说的传统国学,是指《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孔子在录》等启蒙国学经典及中华古典诗词。一、思想品德课教学所用国学素材的分类1.爱国爱乡篇。如《三字经》‘‘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朱  相似文献   

17.
韩丹 《大学教育》2022,(12):176-178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以国学经典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传承和创新国学经典的重要使命。基于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阅读与学习现状的调查,文章提出课程设置、教学渗透与校园建设的国学经典教育方式,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良好氛围中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围绕"国学"和传统文化复兴所展开的一系列讨论和实践日渐升温,显现出一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事实上,作为传统文化的旗手,"国学"复兴任重道远。人们一方面对读经运动趋之若鹜,一方面对"国学"的内容又晦暗不明。形形色色的复兴"国学"活动,不乏作秀炒作之嫌和急功近利。如  相似文献   

19.
一、模式的提出近年来,全国兴起的"国学热""读经热"反映了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与回归的趋势,但是,目前国学教育存在学习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以及忽视国学精髓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等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研究与构建  相似文献   

20.
书架人文     
《教育》2011,(11):61-61
中国人的精神 作者:书鸿铭 翻译:黄必涛 宋小庆 出版:海南出版礼 人民出版社 书评 复兴国学,真能拯救中国人的心灵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