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走向学习、“学会XX”的口号铺天盖地的如今,说“学生以学习为本”恐怕已是正确的废话,因为教育起始于学生的学习;而教是为了不教,最终还是要自己学。这里所说的“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就有一点现实意味了,这是由于即便到了今天,教师中心、越教越多、外加大运动量训练的教学仍然积习末改。学校面临挑战,有人提出先学后教,也有人提出以教导学,各有侧重,还有人把两层意思放在一起,似乎多了点旧日时兴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一、树立“生本”理念是解决学习困难生问题的根本 以前,我们的教学论从来研究的都是怎样“教”的问题,而对“学生的学”反而忽略了。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学习效率低下。针对传统“师本”教育的弊端,郭思乐教授提出新型的“生本”教育模式:在角色关系上,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师为学生的“学”提供服务;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为主,教师给以引导,提出“以学定教”“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开展"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认为"少教多学"源于"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是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的教育模式。"少教多学"课堂的教学目标,由传统课堂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化,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本教育”提倡“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在生物学习小组中实施“生本教育”,既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生本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不去研究教育对象,不去研究学生究竟是怎样学习的,不去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与情绪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效率就无法提高。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怎样学,先生怎样教,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能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己去感悟的  相似文献   

6.
张建霞 《成才之路》2009,(15):94-95
21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的积极性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希望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做、学、教”学习模式,是一种学生自己“做”,师生一起“学”,小组合作“教”的学习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做、学、教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教师要认真倡导和践行这一教育理念,真正将其落到实处,从而增强教学实际成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此,笔者结合课题研究实践,从自身教学出发,对初中数学“做、学、教”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教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不断提出问题,进而学会不断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既是教师教的任务,又是学生学的目标。"会学习"单靠教师教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才会逐步实现"会学习"这一目标。因此,"会学习"应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事情。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在语境中操练语言结构,归纳语言规则。  相似文献   

9.
张家琼  沈军 《今日教育》2007,(9S):46-47
Portfolio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portafoglio,在国外通常称为“成长记录袋”,国内有人译为档案袋、档案录、学习档案或成长记录。设计开放式学生行为档案袋的最终目标,是方便教师全面了解以适应学生、监督评估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督促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我评估能力,从而达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少教多学"是指减少教师"教"的时间,增加学生"学"的时间,强调把学生看成学习的独立个体。教师的"教"应该以促进学生独立地"学"为着力点,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那么,为什么教师要"少教"?学生学什么才是"多学"?难道只要教师做到"少教"就一定能实现学生"多学"吗?这些是需要首先澄清的问题。一、"少教"的必要性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进行全人教育,而非单一地灌输知  相似文献   

11.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主题,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本文论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指导潜力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力图通过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金钥匙。本文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新课改的教育要求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教学中"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位也"。因此他提出了变"教"为"学"、变"教"为"导"等具有全新理念的主体性教学方法。变"教"为"学"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变依赖学习为自主学习;第二层意思是变灌输学习为尝试学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诸种能力的核心,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当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实践表明,我校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在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下,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教互动、少教多学”为基本原则,实现了从“有利于教师的‘教”’向“有利于学生的‘学”’的转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戚秀兰 《学子》2013,(9):82-8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仅会学习,而且追求学习的有效、高效,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的习惯。"生本教育"应运而生,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教师如果把第二天课程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即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那么,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好前置作业和课堂教学的关系,让前置作业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  相似文献   

15.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就是说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习主体——学生的教学地位以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给予了学生的"学"更加广阔和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突出学生"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带来良好且艰巨的机遇和挑战,提高了教师"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相比于传统的"先教后学",这是历史性的教育变革。主要从学生"学"的问题和教师"教"的问题两个方面,简要探究"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它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因此,尽量少教多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基本程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对教学目标阐述的角度及落脚点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来的,规定的是教什么,如何教,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现在新的课程目标直接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关注的焦点是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这就要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扮演"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实施教育新政,严格规定学生在校时间,面对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富足的问题,范水高级中学提出了教师点拨教,学生自主学教学模式改革,开展了基于网络的视频教学实践。文章从建设初衷、系统构建、流程控制等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以个别化学习为核心、以网络化学习为平台、以自主化学习为根本,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教师的"教"是实现学生的"学"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而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其中"学习单"就是这一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