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记》内容博大精深,语言独具魅力。司马迁巧妙运用歌谣谚语,使《史记》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史记》的文学色彩更加浓厚且熠熠生辉,显示了司马迁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
“垓下之围”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仅只六百二十九字,却已具体而生动,逼真而传神地描绘了“别姬”、“冲杀”、“赠马”、“自刎”四段故事;真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中外闻名。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把司马迁的《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如果借用这句话,我们完全可以说“垓下之围”是司马迁在“垓下之绝唱和《离骚》”。  相似文献   

3.
《史记》首先是史历其次才是文学。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是坚持了“实录”这一历史原则的。因为他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来写作《史记》的,他所记叙的史实有着极大的凭借和可靠性,是忠实和公允的,其文风是朴实无华的。与此同时,在坚持“实录”的前提下,司马迁又恰当地运用了一些文学方法,如选取典型事例、注意细节描写、善用渲染夸张、博采传闻故事、运用通俗形象生动的语言等,使得《史记》中的许多篇章,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文学性,达到了历史和文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有效教学应从学生“兴趣处”下手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并辅助绘声绘色的讲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有效教学落到实处。案例一:《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先来考考大家。你觉得《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最值得读者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生: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生: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不过(故意惊讶)……司马迁这么年青,怎么就有了写《…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向被称为千古奇文,曾引发史学家们对司马迁与任安关系的极大兴趣。千载之下,人们无不为他《报任安书》中激越奔放的气势与情感所激动所感奋。文中“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语也广为传扬。信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人们便自然而然地认为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史记》研究专家程金造先生的《史记管窥》曾以十分动情的语言来描述司马迁与任安的关系,“司马迁对知友不幸之遭遇,一片痛惜难言之情”,在“涉旬月,迫季冬”中,“六字吞吐,低回哽咽,真是对知友的无限悲痛,含涌在内”。《史记》研究权威张大可先生亦…  相似文献   

6.
陈刚 《文教资料》2009,(15):6-8
《鸿门宴》是文史合璧的佳构,体现了司马迁卓越的艺术才能。其中情节结构的设置跌宕起伏、剪裁自如,极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充满了立体感;史诗般的语言生动传神、辞约义丰,终成“史家之绝唱”;“不虚关,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自为史家百代所宗。  相似文献   

7.
陈煜 《现代语文》2006,(5):20-20
司马迁的《史记》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展现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笔法精练,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学语教材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选取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篇,篇中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蔺相如的智勇双全、深明大义,廉颇的骁勇善战以及知错就改的可贵性格分别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件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司马迁着力从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技艺高超,使人物鲜活生动,如在眼前。这篇章中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人物,其中,“秦王”的形象尤其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最近,央视热播历史巨片《汉武大帝》,毁誉参半。其中,司马迁长须飘逸、声音洪亮、气宇轩昂,引起不少非议。因为司马迁惨遭宫刑之后,男子的第二性征必然消退,不复再有如此俊美潇洒。虽然影视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刻意美化历史巨人的热情也可以理解,然而“杞人忧天”,我想继乾隆、纪昀以后,一轮“戏说”司马迁的热潮或不可避免。在此,我想借《古诗文珍赏》专栏,结合阅读《伯夷列传》一文,谈谈司马迁及其史学巨著《史记》,以减少“戏说”、“大话”一类通俗文艺带来的某些不实影响。司马迁(前145年—约前87年),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  相似文献   

9.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叙述了司马迁的家世、家学。个人生平以及编撰《史记》的思想取向,生动地折射了司马迁艰难的心路历程和高远的作史旨趣,是我们正确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他的不朽巨著《史记》中记载了许多妇女的历史事迹,描写了多种生动的妇女形象。正如白寿彝先生所说:“在写妇女历史方面,司马迁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而从文学的角度说,在描写妇女形象方面,司马迁的成就也是不能抹杀的。司马迁为什么能作出这样的贡献与成就?这主要是与他具有进步的妇女观分不开。本文试图探讨司马迁的妇女观,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归《项羽本纪》的文本,通过项羽在不同事件中的语言的长短(或者有无)的角度,解读项羽形象的完整性。“力”“、气”“、略知其意”的“兵法”,是司马迁心目中项羽生命的三要素,它们在不同的事件中表现出或同或异、时隐时现的形态,形成三条脉络贯穿于项羽的一生,再加上他在生命最后关头表现出来的“情义”,四者构成了一个脉络贯通、气韵兼具、生动丰满的项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史记》论赞是司马迁创造的一种史论形式。其议论具有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情感强烈;语言生动形象、流畅优美等鲜明特点。《史记》论赞中的众多篇章,可谓是脍炙人口的议论美文。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是伟大的语言大师。他在写作人物传记时非常注意通过语言的运用,加强叙事的生动性,展示人物性格。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丰富生动的生活内容,任何崇高的思想感情,任何动人的故事情节,如果没有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便不可能表现出来。《史记》的语言经过不断的推敲、提炼,不管是叙述语言,还是传记中人物语言都运用得极好,二者的巧妙结合更把许多生活画面描绘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4.
曹尧德《司马迁传》依据司马迁传记的基本资料 ,绘入传说 ,以刻划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揭示司马迁生活之时代 ,生动地介绍了《史记》,塑造了马司迁的高大形象 ,此传是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5.
《史记》论赞是司马迁创造的一种史论形式。其议论具有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情感强烈;语言生动形象、流畅优美等鲜明特点。《史记》论赞中的众多篇章。可谓是脍炙人口的议论美。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中“太史公”一语不为官名而是尊称。《史记》中有司马迁用”大史公“尊称其父的,而指代司马迁的”太史公“,是后人删改《史记》时为追尊司马迁所加。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因是多方面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终极目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动因。如果作进一步的考察,我们发现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直接动因是为了“事亲”、“事君”、“立身”而“以显父母”、扬名天下。本文试从司马迁“事亲”、“事君”、“立身”三方面来谈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左传》和《史记》是先秦两汉的两部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依年纪事,传述春秋,语言简练,叙事生动,特别是其战争描写成为后代作品的楷模,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史记》是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毕生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史传文学的代表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史记》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前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借鉴和吸收就是一个。通过晋公子重耳逃亡事在二书中的不同描写。可以分析《史记》在对《左传》的吸收的基础上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一部“集大成,师百家”的历史巨著。它包罗万象、驰骋古今,充分显示了司马迁广收博览的伟大气魄;《史记》同时又是一部“一家之言”,它体现着司马迁的社会理想和审美观点。由于《史记》大量地继承和吸收了《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前代典籍的内容,所以它能于“上下数千载间”做到资料丰富、血肉充实。没有前代典籍,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但是更重要的是由于司马迁用自己的“一家之言”对前  相似文献   

20.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