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学萍 《考试周刊》2011,(51):160-161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判断,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性很强,学生思维旁逸斜出是常见现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超越预设轨迹的“意外”发生。对于这些“意外”我们不能排斥它,而应该关注、思考、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巧妙引导,让这些“意外”转化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效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意外”中收获“意外”。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妨这样做。  相似文献   

2.
意外的收获     
意外的收获远安县教研室庄友宝(444200)在物理教学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处理不当则会影响教学效果。意外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其物理原因的,如果教师能及时地引导分析,阐明其物理道理,就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液化”一节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意外     
我是从《小学生实用词典》上认识“意外”一词的。那时,我才八岁,不知“意外”的真正内涵,只会造一些令大人们听到都觉得“意外”的句子。如:“太阳公公意外地笑了。”“外公的烟盒有点意外。”逗得大人们捧腹大笑。到了三年级时,我就开始学着写些“日记”了,虽然言语贫乏,常常出现用词不当的“意外”现象,但这却让自己得到了不少锻炼。一次,学校组织全校作文竞赛,作文题是《记一次意外事件》。我绞尽脑汁,起稿了六次,最后还是写了自己最初学习“意外”一词时的情景,由于情真意切,用老师的话说,富有童心、童言、童趣,我“意外”获得了这次竞…  相似文献   

4.
意外现象     
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解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里扔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齐声回答:“罚款5元!”  相似文献   

5.
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并不是完全沿着预设的教学轨迹进行的,而是会出现超越预设轨迹的现象或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意外”。这些“意外”在课堂中  相似文献   

6.
以实验或生活中的意外现象为素材的化学探究题,不仅能考查同学们获取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创新能力,因此备受中考及竞赛命题人的青睐.例1(2007年河北省)小明家住在山清水秀的月牙山脚下.几年前,村里为了发  相似文献   

7.
启发式教学,有个不易驾驭的问题: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广开思路发言,教师原来精心设计的教案可能被打乱,甚至如脱缰的野马不可收拾;如果对学生发言控制过死,又不免重蹈“填鸭式”的复辙。为了预防这两个极端,于是出现种种治理“窍门”:有的对学生发言时的意外现象绕开去;有的设计问题简单,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最可怕的是公开教学中的花架子,事先几经排演,以求万全,这不仅演掉了教  相似文献   

8.
意外的惊喜     
我当教师三十多年了,和学生一起也过了十多个教师节,可是给我心中打上烙印的还是千禧年那个教师节。   这个教师节正赶上星期天,学校也没有特殊安排活动,只有自由一天了。   星期五那天下班前,班级团支部书记王岩找到我,十分神秘地对我说:“老师, 10号上午 9点,请您到我们班,我们给您过节。”   “过节 ?怎么过呀 ?”我随便问了一句。   她又神秘地一笑说:“到时候您就知道了,保证给您一个意外的惊喜 !”说完转身跑了。   “意外的惊喜 ?”“惊喜”都不错了,还加个“意外”,就凭你们几个小毛头能鼓捣出什么“意外的…  相似文献   

9.
意外的收获     
在物理教学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则会破坏教学效果,而这些意外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其物理原因的,如果引导学生分析,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老师上课时总是希望学生能按老师铺就的轨道走,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畅。但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的,这就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科学课堂常常出现教学“意外”。有的老师在面对教学“意外”时措手不及,有的老师却能自如地处理好教学“意外”,甚至使之成为精彩的生成。高明的教师往往有预设“意外”的意识,并事先设计好处理“意外”的多套方案,使教学“意外”转化成宝贵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1.
对高中化学“铁的腐蚀”实验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科学的解释;结合这一实验教学案例,对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人告诉你,“成功来自于意外”,你是否会惊讶呢?回顾很多科技发明的成功背后都能看到“意外”如影相随,于是,有人将之解读为机遇,有人将之解读为运气,古人更是用“时也,运也,命也!”来概括之。  相似文献   

13.
课堂上出现“意外”是教学常态.对这些“意外”,只要我们能冷静看待、灵活处理,就能利用来帮助学生辨析概念、完善知识、发展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  相似文献   

14.
遭遇“意外”→善待“意外”→期待新的“意外”,课堂“意外”的这“三步曲”,饱含着教师应有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偶然的、非预期的课堂“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真实课堂中师生的共同“遭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教学内容“不确定性”的表现,也是课堂生活中人与人积极互动的结果。但只要教师用智慧去善待“意外”,及时捕捉它,做课堂的“麦田守望者”;让思想冲破牢笼,做学生的“共同遭遇者”;适度主导,做“意外”的“助产士”,就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充分预设,才能创造生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掌握了意外法,就算走进了“构思精巧的大门”,而“构思精巧”是“高考考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有创新”标准中的一个视点。构思精巧的文章确能让看似平常的事、平淡的语言变得新奇而有魅力。而构思要精巧常常得仗赖于意外法。什么是“意外法”?它是指把在一般情况下想不到的事写进文章,使文章内容新奇,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或令人回味无穷的写作技法,它由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分为“文中意外”与“文末意外”。前者指在文中写意外事。如《跳水》中,大家正为那个追一只猴子爬到桅杆顶端而又不能下来的孩子着急时,孩子的爸爸——船长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意外打扰”,有时会让人尴尬,有时会让人啼笑皆非。但我却认为这些“意外打扰”其实是非常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就能既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掌握了意外法,就算走进了“构思精巧的大门”,而“构思精巧”是“高考考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中“有创新”标准中的一个视点。构思精巧的文章确能让看似平常的事、平淡的语言变得新奇而有魅力。而构思要精巧常常得仗赖于意外法。  相似文献   

18.
一则案例引发了作者对小学数学课上教师的“预设”在实施时遭遇“意外”后教师该怎么办的思考和探索本文以“意外难免发生,关键是积极调整,为我所用,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从“意外”发生前预设试探、了解学生;“意外”发生时准确把握处理意外的原则;“意外”发生后总结处理“意外”的经验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有效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中即时的生成资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有效捕捉学生的“节外生枝”(即课堂中出现的教师备课之外的非预见性资源),是教师得到“意外收获”的途径之一,更能体现出教师的基本功、机智性。从“节外生枝”到“意外收获”,打造动态生成的魅力课堂,需要教师的一双慧眼,需要精致的问题诊断、精彩的师生交流、精巧的“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有的“意外”能生成生动活泼、丰富复杂的教学现场和教学细节,而有的却给教师带来意外的烦恼。的确,生成的未必都是有效的。对于生成出来的“意外”,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扰乱师生的视线,带来“散乱的活跃”,有的甚至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教学陷入困境,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因此,如何化解课堂生成中的“意外”也成为一个非常急迫的课题,期待着我们的关注。本文提供一些典型案例,并对其操作策略进行相应的分析,以期为化解“意外”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一、引申悟谬在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