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挺举技术     
两手挺举是比赛最后一个项目。挺举举起的重量最重,对比赛成绩好坏有很大影响。挺举分为两个大的动作,即提铃至胸和从胸部上挺。挺举的阶段、步骤、动作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北湘 《体育学刊》2008,15(6):91-95
通过对31例挺举技术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举重技术中的"近"、"快"、"低"、"准"技术原则,以及挺举技术中的"两次发力"、"下砸力"等重要技术特征的量化途径.结果发现这些以前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定性描述的问题,完全可以从杠铃重心、人体重心等主要特征点的运动学数据指标中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还提出了具体的量化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使用Motionanalysis三维分析系统及Norexon 16道肌电仪,对一般水平的运动员在不同重量下进行挺举的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方面的测试。通过运动学和肌电图(EMG)分析,得出一般运动员在挺举不同重量杠钤时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上挺技术的成败,对运动员发挥最大潜力以及合理地运用技战术赢得比赛胜利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在平时训练中加强上挺成功率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女子举重选手挺举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两台 PHOTO-SONICS IPL 型16mm 高速同步摄影机,拍摄了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我国9名参赛选手(其中7名世界纪录创造者,1名世界锦标赛冠军)的挺举技术影片,通过对影片的解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女选手挺举技术与男选手的差别;2.9名女选手相比,施文的技术较好,黄晓瑜的技术有较大的改进潜力;3.膝关节的最佳发力角和运动幅度与膝关节肌的功能以及人体整体姿势和总体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6.
男子举重挺举技术训练内容的确立马文柱挺举项目在50~60年代一度是我国举重中的强项,我国老一辈运动员黄强辉、赵庆奎、陈镜开等先后十几次打破世界挺举记录。随着世界举重运动的发展,训练水平逐年提高,近几年我国男子举重运动水平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991年在...  相似文献   

7.
挺举上挺动作的阶段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从上挺动作各阶段结构、特征,分析上挺动作过程中人体重心、各关节角度、身体和杠铃速度等,使上挺的动作和技术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浅谈挺举上挺生理机制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就挺举上挺预蹲生理机制和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有意识加速预蹲,或适度地控制杠铃的下落平稳预蹲,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挺举技术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举重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不少举重运动员在挺举中能将大重量的杠铃很协调地提至胸上并轻松地从下蹲中站起,但往往在上挺成功的边缘(分腿支撑的瞬间)突然失败;然而,也有这样的运动员,从下蹲中站起时非常吃力,但却能以良好的上挺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出人意料地将沉重的杠铃稳固地举起。上述两种现象,反映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上挺效果。这里关键在于上挺预蹲动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浅析挺举上挺技术动作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调查法对国内外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挺举上挺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挺的关键所在是预蹲动作,在预蹲过程中应保持身体重心与杠铃重心垂直向下运动,而且要迅速地由预蹲中的制动转为上挺发力。制动是预蹲与发力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制动时应做到尽快地由预蹲的退让性工作转化为发力阶段的克制性工作,这是上挺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挺举提铃至胸的空间与时间的特征及其与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所举杠铃的重量和运动技能的关系。共研究68个参数。用精密的电影摄影机以每秒100格的频率拍摄举重运动员的挺举动作,然后通过影片分析器得出提铃至胸的空间与时间特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举重运动相关书籍的反复学习和研究,结合本人近30年举重教学的经验,以及对2009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部分运动员(其中:奥运冠军3名、世界冠军5名、亚洲冠军4名、全国冠军22名、全国前3名18名、全国前8名35名)的访问、调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对下蹲翻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陈述和分析。至今为止,这是全国少有对"下蹲翻"技术进行细致、全面研究的文章。它对我国挺举成绩的提高、举重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抓举“准”、挺举“猛”的技术风格一九七三年全国举重测验按照新的举重规则进行,不易稳定的抓举成为第一个竞赛动作。这样,要求运动员具有更加准确熟练的抓举技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下蹲式抓举。但下蹲抓中由于两脚左右分开,支撑面的前后距离较短(最多不超过一脚掌长),而杠铃在上升过程中又恰恰是在前后方向有一定摆动,因此,下蹲抓比较难于维持平衡,稳定性较差,对动作的协调性、特别是准确性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训练安排比重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了挺举落后的原因在于训练安排比重上的失衡,并且经过几年的训练实践探索,认为要改变挺举落后的现状,必须要提高挺举技术以及挺举辅助练习的训练比重。  相似文献   

15.
提高广西体校男子举重挺举基本技术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在重大国际举重比赛中,都以总成绩来评优秀运动员的实力,如我区著名运动员吴数德、张载荣、杨斌等,他们是抓举占优势,单一项目的优势直接影响到总成绩的名次排位,挺举则明显落后,直接影响了总成绩的名次。可见举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1995年广西体校参加全国少年举重锦标赛5名运动员。(甲、乙组)2.2研究方法:采用训练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对所取得资料归类分析研究。3研究结果3.1抓举、挺举成绩平衡发展是提高总成绩的重要途径。3.2抓举、挺举练习分配比例合理,防止运动…  相似文献   

16.
挺举中上挺预蹲制动技术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提出了挺举里上挺动作中预蹲制动技术的原理,并分析了影响预蹲制动技术效果的诸多因素和主要因素,旨在为做好预蹲制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自1972年举重竞赛中取消了推举动作以后,挺举成绩的多少有了更加突出的竞赛意义。它不仅决定挺举竞赛的名次,而且直接影响着总成绩的名次。目前挺举的成绩我国仍然比较落后。虽然我国优秀运动员已经达到了200公斤大关,但与同级世界纪录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对挺举的技术研究已成为我国目前举重运动中的重点课题之一,它对提高运动成绩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挺举的技术研究,绝大多数都着重在提铃发力和予蹲环节的分析上,而对握距与支撑技术的力学分析和研究却极为缺乏。  相似文献   

18.
浅析挺举上挺技术中的预蹲动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本人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和观察,发现我国挺举上挺技术中的预蹲动作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基础教学或训练中人们大都认为,上挺预蹲正确姿势是上体严格保持正直、屈膝下蹲、臀部沿足跟方向垂直下降。但我认为正确预蹲动作应为上挺预蹲,在屈膝的同时相应屈髋,臀部在向下移动时稍向后移动,上体稍出现相应的倾度,这一观点已在国内外运动实践和许多研究资料中得到证实。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预蹲动作,初步探讨该预蹲动作的理论根据,旨在改进上挺预蹲动作,使挺举技术得到改善和提高。2 研究方法运用人体重心稳定平衡原理、运…  相似文献   

19.
徐芳  陶江  黄强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1):123-124
女子举重是我国的优势项目,是我国奥运金牌的重点项目.对挺举技术进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对于保持我国在世界举重领域的领先地位,发展我国的奥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三维常速摄像和视频解析系统,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方法,对我困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挺举技术进行测试和分析,试图揭示这一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及原理,并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  相似文献   

20.
女子举重运动员抓挺举发力阶段等动肌力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摄影与等动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女子举重运动员抓挺举时的等动肌力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抓举发力阶段,提肘动作发生在伸髋结束时,不同关节等动肌力的比值反映了举重发力动作的先后顺序;抓举与挺举上挺发力阶段的最大相关速度与上肢等动测试的峰力矩,平均功率相关指标有显著性相关,而最大速度与等动测试的峰力矩、平均功率指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