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契丹文文学在辽代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长城以北大草原上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契丹人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民族精神,也孕育了契丹人质朴刚健、真率自然的文学艺术。而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的包括契丹文文学在内的有辽一代文学,则给相激相融、互动互补的中华文化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历史格局注入了新的因子与新的活力,为辽、宋、金、元时期文学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走势强劲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辽代契丹人既信奉原始的萨满教,同时也敬拜佛被和道教,而经常进行各种形式的、带有浓郁的时代和民族、地区特点的“祈禳”活动;(一)与“祭祀”形式有关的各种祈禳活动,(二)与占卜、禁忌有关的各种祈禳活动;(三)其它形式的祈禳活动,他们的祈禳活动特点是:走向制度化,趋向习俗化;构成多元化,他们的祈禳活动对辽当世和后世皆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甚至直到近现代还对我国东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习俗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婚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开始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重要性日益突显。契丹族作为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在刚兴起时,其通婚主要局限在契丹族内,但是随着契丹族汉化程度的加深,政策的调整,其通婚范围开始扩大,开始与它统治下的汉族及其他民族进行通婚,当然这有很大的政治性原因,但是民族融合这一大主流也使得契丹族突破狭窄的婚姻圈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今本《辽史》有关契丹西楼的记载,以《太祖本纪》中保留的3条记录最为原始,故其史料价值独高。契丹西楼最早是指代辽朝初年行政中心所在的地域名称,而非特指某处或某组具体建筑。辽朝初年,其行政中心曾经有过一个由西楼到上京的历史发展过程。契丹西楼得名应该早于公元912年,神册三年(918)皇都建成后,在辽人语境中,西楼遂改称皇都。到了会同元年(938)十一月太宗诏改"皇都为上京"以后,皇都之称则又停废,从此直到辽亡,官方正式文献中始终都称上京。  相似文献   

5.
管琳 《时代教育》2010,(6):64-64
宗教,在辽朝兴衰成败的二百余年间,一直深度渗透于辽王朝的各个领域之中.无论是政治、军事、生活、习俗,还是文化、艺术,辽代宗教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其相应领域发生着或多或少联系和影响.辽代乐舞作为辽代文化艺术领域中较为突出的一种艺术种类,与辽代宗教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互为影响.本文在总结辽代宗教文化与辽代乐舞文化关系的基础上,简要地概述辽代宗教文化与辽代乐舞文化的三个突出"共同点",力图从宏观上分析辽代乐舞文化与辽代宗教文化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南下中原是契丹辽朝统治前期的根本国策之一。辽太祖灵活机动地推行远交近攻策略,辽太宗尝试了混一天下的理想,辽世宗则试图继续前辈的一贯政策,这是长期以来草原地带向农耕地带作向心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反映;辽穆宗根据形势的变化,将南下中原调整为草原本位政策。在中原政策问题上,契丹统治阶层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7.
曾青云  杜洁 《成人教育》2008,(12):38-41
综观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全局,可以发现,文化建设已然成为决定当代成人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文化建设不仅折射出以往我国成人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困惑,更蕴意着成人教育发展的前景和未来。成人教育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廓清成人教育文化的内涵与结构,重点是解决成人教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宋送人使辽诗是为送别友人使辽而作,既是送别诗,又具有与一般送别诗不同的特质,是宋代诗歌中的特殊类别,也是令人研究宋辽交聘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明与后金的战争明朝涌现出的一批杰出人物中,孙承宗是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经过辽东的时间虽短,可成就斐然。尤其是他在整顿辽东防务过程中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防务策略,并把这一策略付诸实施。为加强当时的辽东防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一策略也是对中国古代“寓兵于农”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挥。  相似文献   

10.
玉田韩氏家族为辽朝继皇族耶律氏和后族萧氏之后的第三大家族,终辽之世,地位极为显赫。韩氏家族契丹化有两个特征:一是契丹化较早,自韩知古晚年起,就呈现出自然同化的趋势;二是契丹化更为彻底,包括血统、民族风俗、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心理的认同。韩氏在契丹化的过程中,除了与契丹族通婚,还有起契丹名、接受契丹婚俗、崇尚武力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韩氏家族最终融入契丹上层社会,直至跻身于皇族之列。  相似文献   

11.
辽代监修国史沿袭唐代,又有自已的特点,从监修国史的任职资格、人员出身及职能,基本上沿用唐代后期的制度,并将其完善和发展。辽代监修国史制度对金、元产生深远的影响,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契丹民族入主中原后,其帝王后妃写有一批富有民族风格的诗歌。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传统文化相互冲撞融合的艺术体现,反映了中原文化对契丹民族发生的深远影响。这一特殊的文学奇观,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外来文化的交流,既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又能够坚持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性、独立性,都有着诸多值得认真探讨和清醒反思的深远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辽朝最早设在大连地区的是兼有海关和边防要塞功用的镇东关,后来随着辽东京道的设立和南北面官制的正式推行,大连地区相继出现了属于北面部族制管理系统的曷苏馆女真和南女真,属于南面州县制管理系统的苏州和复州。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巴林左旗存有一座千年的辽代祖州“石房子”,它由7块巨石造成。经实地考察和认真测量,一块顶盖巨石的重量约达32吨。“石房子”位于原祖州城内的山腰台址上,是辽太祖天皇帝庙。笔者就“石房子”的现状、构造、用途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5.
辽代诸“宫卫”是一些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其中包括有各色不同身分的人户。正确识别他们的身分,不仅可使对宫卫的研究深入一步,同时也将有助于对契丹族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做出科学的判断。本文拟对诸宫卫所属各色人户的不同身分,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耶律阿保机所建的辽朝,是一个土广民众的国家。领有部族五十二,属国六十。其中大体可分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汉人和渤海人,以渔猎经济为主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为了适应这些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耶律德光时,设置了南面官和北面官两套统治机构。这两套政治机构,反映了辽国内部封建制和奴隶制的并存。随着契丹人和汉人融合的加深,封建制逐渐代替了奴隶制,成为辽国社会的支配形态。  相似文献   

17.
路歧,考其渊源,可上溯至远古时期,在典籍中常被称作“散乐”。宋时始作为“散乐”的俗称被用为戏剧艺人的专称。从其渊源、发展历程、构成成分、表演状况以及在当时社会中的遭遇、地位等方面作一全面论述,以考察它对戏剧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清空”论略赵西尧一宋张炎在《词源》中论述词的标准时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并说只有“清空”了才能“使人读之神观飞越”。张炎的所谓“清空”就是要求作家在文艺创作中追求一种在无诗无画中见真意的境界,不要写得太死大实,要造成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9.
日前,在赤峰召开的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234家会员单位申报了“名栏”、“优秀栏目”、“特色栏目”,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设的“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18个获“名栏”称号的学报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人的素质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先天遗传的生理特性,并经过后天的影响、教育、学习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巩固的属性。人的素质具有多层次性、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和德能素质。全面而深刻理解人的素质的涵义、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