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摆摆画画”这种实践操作活动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不仅要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进行直观演示,还应让学生亲自参加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动手“摆摆画画”,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计算规律和数量关系转化为可以摸得到、看到见的实物。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反叙形式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答需要逆向思考,学…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启迪思维,让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构成的共同活动。雨知识的获取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积极的实践、思考和说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一)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4.
早在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就主张让学生学会用手,认为“手有它光荣的地位”,“动手”是启迪思维的“火花”和“拐杖”。“动手”是人体的本能。然而,如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认真探讨。基于这些,我在教学《认识图形》这单元时,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现代教学论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认识的加深,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操作,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领会和掌握知识。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笔者试从学生操作时的思维特点和难度出发把操作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6.
谢治  邵汉民 《教师》2012,(14):44-46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笔者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因素,进行操作活动设计的探索与初步实践,构建了“三段六环”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教学模式,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有效的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动手中感知、在动手中发现、在动手中创造。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节课时,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首先认识长方体实物,观察并数出有6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册(六年制)第19~20页。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方体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建立图象的表象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 ,严肃认真学习等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模…  相似文献   

9.
新大纲指出,“几何知识教学,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由此可知,动手操作,是改进几何知识教学、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为使动手操作取得较佳效果,笔者认为,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实际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比比量量”、“折折剪剪”、“摆摆拼拼”等操作,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样,不但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和掌握新知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培...  相似文献   

1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人教版)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也是多位数乘除计算中不可缺少的计算知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好不好,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加强这一单元知识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防止学生学习数学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材的编排思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编排分为三段: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前两段例题的安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和计算式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实物图,理解并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运用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有两大特点:一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二是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用数学”的内容编排在计算当中,并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如“9加几”中的例3与“8、7、6加几”中的例4均是“用数学”的内容“.用数学”...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既要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学生创制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并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动手操作,进行感知,建立表象,逐步建立抽象的概念 凡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就能掌握的知识,最好不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例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 3÷ 4=可提出:“把 3个饼平均分成 4份,求一份是多少 ?”教师给每个学生 3张圆形白纸代替饼,让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发展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学具操作 ,促进知识内化   素质的特征之一是内化性 ,内化必须经过主体才能实现。在教学中组织好操作活动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内化知识创造良好条件 ,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凡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都应组织学生动手做 ,决不能以教师的“演示”代替 ,并且精心设计学生操…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上让学生动手操作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的直观教具、学具、图片、实物等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和探究 ,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抽象概括 ,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思维从动作开始 ,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联系 ,思维就不发展。多让孩子动手操作 ,可以解决数学学科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运用实验操作教学法 ,可以使学生将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连结起来 ,以获得较完全的知识。同时 ,它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试一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它被编排在新课例题学习之后,主要用于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试一试”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与同伴互动交流等方式掌握基本知识,促使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需要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教学时,不仅教师要运用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等进行直观演示,还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达到掌握知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学习,比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给学生效果更好。动手操作可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教学“数100以内的数”,一要注重动手操作,二要围绕一个“数”字,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掌握数数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几何形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感知,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实物“搬”到课堂,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教学进一步得到优化。现就计算机辅助教学“圆柱与圆锥”的思考谈几点认识。一、形成清晰表象,掌握基本概念本单元需要学生掌握的概念较多,除了圆柱、圆锥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外,还涉及侧面、底面、高和圆锥的顶点等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感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