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九边重镇与明之国运──兼析明末大起义首发于陕的原因肖立军九边是指明朝在长城沿线设置的九大军事重镇,它们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又称三关镇)、延缓镇(又称榆林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又称陕西镇)。这九镇虽设于沿边,影响却很大。...  相似文献   

2.
嘉峪关作为明长城九边重镇之甘肃镇的西部门户,有“诸夷入供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喉襟”之称。明王朝为巩固西北边防,历经200多年在嘉峪关修筑了由关堡、墙体、壕堑、烽燧等要素构成的长城防御系统。通过对明代甘肃镇和肃州卫长城防御体系建立和形成的史料收集,并结合嘉峪关长城分布现状的调查,对嘉峪关长城防御系统的建立和形成进行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明代嘉隆年间产生了四部长城图籍。其中郑晓《九边图志》是明代第一部长城图籍,完成于嘉靖四年,以文字为主,并分镇绘制地图。许论《九边图论》地图与文字并重,重在议论,从整体上系统探讨了九边形势。该书地图部分《九边图说》首次用整幅地图的形式,展示了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三门峡市博物馆藏《九边图说》残卷是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论》未继承《九边图志》的内容与体例,而是别创体例。魏焕《皇明九边考》以文字为主。重在史事记载,第一次全面梳理了九边制度源流。这三种图籍都是中央负责地图创制机构的官员的私撰图籍。兵部《九边图说》为官撰图籍,以地图为主。四部图籍基本开创了明后期长城图籍的创作模式,引领与规约了长城图籍的创作风气与体例。后三部图籍提出与发展的两种九边说法也成为明代以来影响最大的两种九边说法。后三部图籍皆未使用“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这也是明代地图,尤其官方所绘地图的主流绘法,显示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科学”、“定量”对明代地图绘制的影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4.
嘉靖和晚明是明代九边说法形成与演变的两个主要时期。嘉靖时期形成了《九边图论》九边说法与《皇明九边考》九边说法。这两种说法基本是明朝当时北边九大军镇体系的直接反映。由于形成较早,而且相对符合史实,故而较为流行。为以后诸多史籍所继承,且亦为诸版本《明史》所吸收,从而成为目前关于九边的一般表述。晚明时期形成了两类五种九边说法:第一类九边说法将明初都司卫所纳入九边体系,第二类九边十六镇说法和九边七镇说法,体现出对原有九边说法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努力,但这两类九边说法由于形成较晚,影响不大。在入清以后,由于时代变换以及腹里军镇被忽视的缘故,这些说法逐渐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5.
嘉靖和晚明是明代九边说法形成与演变的两个主要时期.嘉靖时期形成了《九边图论》九边说法与《皇明九边考》九边说法.这两种说法基本是明朝当时北边九大军镇体系的直接反映.由于形成较早,而且相对符合史实,故而较为流行.为以后诸多史籍所继承,且亦为诸版本《明史》所吸收,从而成为目前关于九边的一般表述.晚明时期形成了两类五种九边说法第一类九边说法将明初都司卫所纳入九边体系,第二类九边十六镇说法和九边七镇说法,体现出对原有九边说法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努力,但这两类九边说法由于形成较晚.影响不大.在入清以后,由于时代变换以及腹里军镇被忽视的缘故,这些说法逐渐被遗忘了.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明长城的起迄地点明长城东起凤凰城南鸭绿江边,西达嘉峪关南祁连山麓.其中山海关到鸭绿江一段,倚山筑墙,依水建栅,工程比较简单,毁坏较为严重;山海关到嘉峪关一段,大都是砖石砌筑,工程较为坚固,保存又较完整.又山海关关城向东,嘉峪关关城向西,两关东西对峙.所以,长期以来明长城一般被认为是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其实,这是不确切的.二辽东边墙明朝时候,讳称"长城",把它叫作"边墙".所以,明朝时说的"边墙",就是指明朝时候筑的长城.明朝沿边设九镇,叫作"九边".辽东镇是最东边的一个镇.辽东边墙就是指山海关以东地区的长城.明茅元仪《武备志》卷205《镇戍二》,详载  相似文献   

7.
在邢台市所辖的内丘、邢台县(今信都区)、沙河市西部太行山区,上百公里的山上有明代长城.这些并不位于边境的长城,建有关楼,筑有长墙,驻人防守,与明朝北部"九边"长城拥有同样的作用.但是这些长城并非朝廷投资修筑的国防工程,而是明朝中期因蒙古人入侵山西,顾虑其翻越太行,进入华北平原袭扰掳掠,冀南沿山府县遵照嘉靖皇帝旨意,组织...  相似文献   

8.
山西文化资源得天独厚,长城就是典型代表。山西的长城均位于山西北部,集中在忻州、朔州和大同三市之内。长城旅游资源一直为市场所欢迎,对山西长城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是促进山西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升级,帮助北部山区人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不可移动性文物、传承长城精神、塑造山西美好形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明朝在其北部边墙沿线构筑了庞大的边防体系,使得军饷供给成为明代财政的一大负担,民运粮、军屯和开中法是明中前期解决北部边防军饷供给的重要措施。其中,民运粮指农民将应上缴的田赋额(即田租,或称作税粮)亲自运送到指定边仓供应军需。随着军屯和开中的迅速瓦解,民运粮一度成为九边军饷构成的主体。根据对《万历会计录》卷17至卷29的民运条的分析,能够确定在景泰前后逐渐确立了以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五省向"九边"军镇输纳税粮的民运粮饷边定制。  相似文献   

10.
明代九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明之世,“国之大事,唯在戎索”,“外夷之患,北虏为急.”时人以为,若使“九塞尘清”,则“四隅海燕”,天下太平了.“九塞”即“九边”,是明王朝在长城沿线所设几大军事防区的统称.作为明代的边防设施,“九边”指哪九边?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影响如何?迄今尚无专门论述,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代诗人李远的故乡,从其自称的祖籍地陇西开始,直至以后他人所言的蜀地、夔州、云安,论者或语颇寥寥,或并无实据,并不能让人信服。但李远三首乡愁题材诗《及第后送家兄游蜀》、《长安即事送友人》、《送人入蜀》包含有较多的地理信息,我们可以据此确定其为夔州云安人。  相似文献   

12.
"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两者之矛盾即王国维难题之所在,此问题对区域文化研究者有启发意义,并可在当前地方文化研究中利用"佛教四句破"扩充和丰富这种对立格局.纪晓岚谓<春秋集义>作者李明复"始末无考",乃失察之言.查<春秋集义>序跋、<合川县志>、<读史方舆纪要>等书,可以初步判定李明复籍贯乃今重庆市合川区合阳镇濮湖村.文章据此排除了李氏为陕西合阳人、山西安泽人、浙江天台人的几种说法并说明了诸误说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临猗地台戏又称“故事戏”,是分布在山西临猗县吉家营村的一种传统的戏曲演出形式,其表演古朴,唱腔独特.临猗地台戏与古代军队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献资料中多有记载临猗县在明代实行军屯制度的史料,临猗县境内现存有许多以屯、营、堡命名的村庄,而且吉家营村所演出的剧目多是表现古代军队的战争戏.  相似文献   

14.
民间说唱艺术花鼓的新闻报道功能尚未引起重视,颇有深入研究和发掘的价值。其新闻传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新闻现场会的功能;新闻广泛传播的功能。鄂渝湘黔交界处的酉阳自治县大溪镇民族民间花鼓表演艺术中的"踩桥"风俗和《踩桥》唱词,通过其现场报道的新闻功能与外地表演、传播和扩散,具有独特的新闻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5.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自20世纪80年代由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很多人为西江的魅力所折服,同时以"他者"的视域从各种角度试图解开西江苗族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唐马湖军镇所在地,长期以来有两种观点:一是宜宾县柏溪镇,一是屏山县新安镇.但二者实际上并不能绝对化,如果以高骈击败南诏军为界考察,前驻柏溪,后移新安.  相似文献   

17.
韩世忠大仪镇之战被有些史料誉为“中兴武功第一”,本文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考证,认为此说是夸大的。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自先秦时期即已产生的商业贸易活动历秦汉而不衰。唐宋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商业贸易场所。明清时期,产生了专业性的棉花、紫草与牲畜市场,出现了促进买卖双方交易的中介机构———牙行,长山县周村镇与齐东县城发展成为与湖北汉口、广东佛山齐名的商业城镇。但黄河三角洲古代商业没有退脱地方化与封闭性的特征,属于封建小农经济范畴内的余缺调剂性质。  相似文献   

19.
张家口来远堡与蒙汉互市--张家口访古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远堡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目的是加强贸易管理和巩固长城防务.由于恰当利用旧工程,节约了人力物力,也缩短了工期.来远堡是贸易管理城,贸易市场主要在大境门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昭通市巧家县新华镇、镇雄县中屯镇不同水体的藻类植物水样的采集、观察及分类学鉴定,确定了蓝藻门4属6种,硅藻门9属22种,裸藻门8属17种,绿藻门26属39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