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仲秋  贺瑛 《考试周刊》2011,(10):213-215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职教课程的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要求在课程设计与课程标准的制定中以基于项目的工作过程和能力累积形成规律选取项目安排任务;开发基于项目与任务的配套教材;制定适合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标准;具有"专家型教师、教学型专家"双重素质的课程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2.
黄瑞珍 《广西教育》2010,(33):102-102,104
校本教材开发是中职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财会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本文以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前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在近10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项目化课程构建模式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但是目前对项目化课程实施的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的科学评价体系,有效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课程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是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需求,以项目课程为载体,以工作室为途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一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文章就"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内涵、"工作室"制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及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项目"作为切入点,结合项目教学的一般特征和影视剧制作的工作流程,探讨了高职影视专业项目课程开发设计方案以及影视专业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并指出在项目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是项目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对《肉制品生产技术》项目课程教学情境的开发进行了探索,以该课程模块五"中式肉制品加工"中项目三"灌肠肉制品加工"的任务三"如皋香肠加工"为例,选择"江苏如皋香肠"作为典型产品,对教学情境开发的思路、组织及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工作过程的多维理解,有利于指导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常见的工作过程定义有情景定义和情境定义。基于两种定义应用时存在的困惑,在指导课程建设时,以"情景定义"理解生产化的工作过程,以"情境定义"理解教学化的工作过程。为全面理解工作过程,在工作过程定义之外,应借鉴前联邦德国职教所完成工作任务的六阶段模型和德莱弗斯"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相似文献   

8.
工作任务导向职教课程实施的边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工作任务开发职教课程是目前国内多数职业院校采用的一种新的职教课程开发模式,它彻底改变了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观,建立起与职业岗位体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但是这种新的课程理念推广应用的效果并不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这种职教课程的实施环境.论述了工作导向职教课程的结构观,工作导向职教课程开发的关键要素以及在本土化实施的边界条件——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9.
《室内设计》项目教学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达到培养中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对传统《室内设计》课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重构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室内设计》项目课程。本文以"样板房空间室内设计"项目为例,阐述如何开发课程"项目"以及展开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理论,坚持学科本位向学生能力本位转化的教改思路,应用文献查阅、企业访谈、实践总结的研究方法。就项目课程开发的步骤、项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的过程、项目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等问题,对高职“药物检测技术”课程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实践证明,项目教学课程模式的应用可以改变学生学习“药物检测技术”兴趣不足的现状,可以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课改思路中较为有效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提出了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课程模式,从理论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破"掉"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后不知道"立"什么的矛盾。鉴于此宏观环境,本文以商务英语课程为切入点,以项目教学法为理论依托,分析了商务英语课程项目化的可实施性以及策略重构。  相似文献   

12.
有效项目课程:价值取向与标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项目课程能真正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的职业知识体系,形成结构化的综合职业能力,有效促进教学相长.有效项目课程的价值取向,从教学目标维度解读,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彰显师生的主体性;从教学过程维度解读,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有效促进教学走向真正的双向互动.有效项目课程可以从项目课程设置、项目课程实施、项目课程效果和项目课程反思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   总被引:247,自引:26,他引:247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它是当前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理论基础是职业教育课程的结构观.目前研究者对项目课程理论的掌握远远超过了对其开发技术的掌握,必须加大对其开发技术的研究,才能达到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预设目标.  相似文献   

14.
探究式学习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学习方式。在中学实施探究式学习难以落到实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不能有效指导。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中学师资的重任,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的诉求,将探究式学习列入课程计划并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实施。教学实践表明:在高师物理教学中实施以物理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探究式学习,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在操作层面上也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技术思维不仅具有特殊的思维结构和思维过程,其思维方式还依赖于具体的社会背景。这种思维对职业教育项目活动的设计具有独特的意义,应加以借鉴。借助技术思维,项目活动的设计可以由表层走向深层,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初衷和价值;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建立起其与工作任务的实质性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关于项目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多将其定位于核心课程之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或是核心课程的外围和边缘.真正与学科教学融合而使项目成为课程核心的相关研究较少,了解国内外试图改变“学科中心”转向项目学习与学科知识融合的已有研究经验对改变此现状较为重要。综述主要从项目学习在学科中的应用研究着手.对项目学习在学科中的应用领域、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类和分析,最后提出项目学习在学科中应用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项目主题式课程模式是一种以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载体、以主题工作任务为单位来组织与实施课程的新模式,它遵循的是职业分析-任务分解-主题概括-项目负载的建构路径,运转的依托是一个由外在环境、内在条件、核心动力和主导力量等元素构成的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focuses up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on primary school pupils regarding their content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s self-efficacy, task value, group work, teaching methods applied and peers from diverse ethnic backgrounds. A cross-curricular project was implemented within the curriculum area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under the title of ‘sea animals’. The methodology applied in this study was the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design.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pport the view that pupils can gain benefits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obtaining content knowledge and group work skills and that they became less favourable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versus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tivation (self-efficacy and task value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developing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peers from a different ethnic background were changed in moderate levels after the project.  相似文献   

19.
In the 2000s, the new national curriculum, dubbed as the ‘yutori curriculum,’ introduced a new subject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tegrated Study’ as its prominent feature. Comparing curriculum orientations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after the WWII including Integrated Study, this paper aims to offer a genealogy of postwar Japanese school curriculum primarily based on a critical reading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guidelines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which is emblematic of the extending power of postwar Japan's curriculum authorities. Although Integrated Study was purportedly child-centered and put emphasis on each child's personal relevance and each school's autonomy,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Integrated Study in the yutori curriculum was rather a technology that disciplined schools, teachers, and classroom processes to shape children into morally good and cognitively flexible Japanese nationals. Despite its rhetoric of child-centeredness and personal relevance,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grated Study as part of the yutori curriculum was ultimately part of the state's move to gain further control over schooling.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实施中存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沟通不顺畅、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培养实践技能单一、企业导师受学生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建立校内创新设计指导教师和校内实训加工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培养体系、平台建设和双导师制运行机制,以研究小组为单位—问题为导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将企业案例式教学、课赛一体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课程设置更加实用化,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整,形成了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