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体育工作一直是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是每个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高校成立大学生体育协会,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当代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体现出大学生创新、发展的新思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使学校体育工作进入一个新局面。成立大学生体育协会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体育推向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2019年12月7日至9日,适逢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立6周年之际,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专题科研会议在厦门举行,会议包含三个内容:首届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论文报告会、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精准测量、精准分析、精准干预工作大幅提升中国学生体质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会及全国体育名师教改联盟成立启动仪式。本次专题科研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办,北京市学校体育联合会和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杂志协办,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承办。  相似文献   

3.
2002年第二季度,西藏自治区体工大队的几位教练员到各地进行招生,在招生期间了解和看到了一些基层学校存在的问题,对我感触很深。经过这次招生,我回顾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做了一次认真分析和总结。下面谈一谈本人对基层学校体育的了解和认识及今后的发展建议,以及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浙江体育学校是民国元年由革命志士创建的体育师资培养培训机构,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体育专业人才,然而学界对其研究不够系统,甚至出现诸多错误。针对现存问题,广泛搜集一手资料,运用多重互证方法,在梳理学校创设、发展、停办的艰辛历程基础上,重点对该校不同阶段校名校址变更、招生及就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进行考证,力图还原该校在民国时期发展的真实样态。研究认为,该校创办于民国元年九月,停办于民国二十一年十月,校名先后经历了浙江体育学校、浙江体育专门学校、杭州市私立体育专修学校等五种称谓,校址先后迁移四次;招生以选科为主、本科为辅、其他科为补充,选科修业年限为一年半、本科三年、其他科时间较短;该校毕业生千余人,就业面较广,辐射区域大;该校课程设置分学科和术科两大类,整体课程设置随时间变化呈现先少后多、先偏后全、先重军事后重体育、先重术科后重学科的特征;该校教师队伍来源较广,体现了体育、军警、其他学科三者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继2013年在信阳师范学院成功地召开“《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学术研讨会”后,《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研究工作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2013年底,“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成立。该联盟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成立,是全国学校基础体育类的监测中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体育》2008,(12):94-95
<正>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积极探索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繁荣,进一步提高《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理论学术水平,特成立《中国学校体育》学术研究会。本研究会是研究学校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校体育经历了64a的发展,法制道路正在随着时代发展加速前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与加强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制度的建设,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领域出台的124件政策、法规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研究认为:1)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的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法规主要涉及7个领域,法治道路已经走向全面化、规范化、系统化;2)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已经由以竞技体育为核心逐渐过渡到以体育教育为主导,政策、法规的引导功能在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加强立法体系的连贯性,提升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构建地方配套法规制度,完善与更新滞后的政策法规是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迈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研究,发现“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并阐述了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和谐发展的意义和优势。为此,提出培养一体化体育的中介载体,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一体化体育信息服务网络,促进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互动,开发运动项目,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和培训班等学校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南宁 《精武》2012,(3):89-89,91
在素质教育酌形式下,对于学校体育这一传统研究领域来说,亦走到了如何进一步深化理论,探求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更好结合的关健时刻。现行的每周三节体育课无法实现《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的基本要求。笔者就构建校园体育社团模式,引领学校体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学较体育自身向高端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2014,(6):77-77
为深入推进课程标准的开展与实施,培养高质量的体育师资,切实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教育质量,改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2014年6月7-8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成立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市)体育教研员、相关高校的300名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内容分析和聚类分析等,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政策演进的时间维度为轴线,运用查尔斯·林德布洛姆的渐进主义模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政策演进的数量变化、政策主题、政策工具以及政策制定主体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政策演进的主要特征为3个方面:1)政策演进的主题围绕着学校体育教学展开;2)政策演进的方式体现为渐进调适;3)政策演进中的溢出效应不足在于文化、社会和心理对体育认同的缺失。从提升学校体育政策的耦合度和协同效应出发,提出了促进学校体育政策优化的现实路径是,加强政策制定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协同作用;关键路径是,完善学校体育政策的评估体系;根本路径是,从政策上促进人们对学校体育的文化、社会及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是可喜的,所获得的教训往往发人深省。不同历史时期学校体育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不同,笔者沿着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划分为七个阶段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状况并不理想,"多元发展"的目标形同虚设。影响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内容存在不合理之处、学校体育目标实现过程存在障碍、学校体育评价对目标调控失灵。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始终认为,体育关系国家兴衰,并深刻认识到学校体育对民族强盛的社会价值.他注重体育教育生活化,积极把体育引向文化领域其体育思想既有倡扬"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亦有"生活教育"式的朴素体育思想核心理论,充分体现其体育思想的人本理念.缘此,他实施一系列富有积极实效性和科学预见性的体育实践,提高学生健康与运动水平,对我国当今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科学》2019,(5):46-51
采用案例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学校体育政策文本作为分析工具对学校体育政策底层回应梗阻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1.民国前和新中国成立后到2000年前学校体育政策具有相似性,在学校体育政策的顶层设计方面都历经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非正式的意见指导跃升为法律层面的过程;2.学校体育政策的制定都出于现实问题的倒逼,具有被动的外生型植入的特点;3.学校体育政策施行的悖论及其困境源于"重文轻武"的文化惯习、体质健康的手段异化为目的以及在底层执行阶段都处于碎片化和虚化运行;4.学校体育政策顶层设计和底层有效执行的重构,首先,在观念上要对体育概念、体质教育、健康和学校体育进行认识论的再出发树立"大健康"观;其次,在政策方面,要兼顾强化学校体育政策法律的刚性保障和可操作性以及建构学校体育政策相关主体的文化认同;最后,在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政策更应该注重体育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统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尽快适应现代社会高度紧张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体育面临着对许多教育改革问题的选择。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应该是模仿还是创新?学校体育的教学和训练形式应该是自由还是规范?学校体育的培养重心应该是大众还是精英?学校体育的教材更新应该是手段还是目的?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应该是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当头?学校体育改革的落脚点应该以增强“肌力”为中心还是以增强“心力和脑力”为中心?文章认为上述6个方面的变革成功,将会为中国学校体育的腾飞奠定最坚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从体育理论到《学校体育学》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教育和体育界曾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为指针,引进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体系、制度和完整的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我于1956年从中央体育学院毕业,之后留校任体育理论教研室助教,可  相似文献   

18.
建国60年我国学校体育观的审视与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建国60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观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观经历了整体主义体育观和个体主义体育观两大阶段.提出学校体育观的建构目标:学生主体性实践生成体育观.内容包括:学校体育应回归体育活动本身;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健康;学校体育是学生改造自身的特殊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院校招收优秀运动员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必须兼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短期效应和长远发展,一方面要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充分共享体育系统运动员资源为主,加快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特别是要重视高校与运动队的共建,以确保教育系统承担和完成参加世界大赛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制定有利于鼓励中、小学开展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招生政策,形成以高校为龙头,大、中、小学“一条龙”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卫东 《体育学刊》2016,(4):97-101
采用《中学生学校体育评价量表》,以广州市1 90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状况的评价。研究结果:1)总体而言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状况的评价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较低,尤其是初一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来源于城市的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就读于城市学校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4)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总均分显著高于省一级学校学生。5)体育特色学校学生学校层面的体育评价总均分显著高于非体育特色学校学生,但在个体层面体育评价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总体状况良好。2)中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评价在人口学变量、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是否体育特色学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3)年级、家庭居住地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学校地域类型、学校等级类型和体育特色办校,均是影响中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