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会与言传是传递信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形式,各类语文教学方法都是基于此两种形式的变化组合与应用。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意会与言传方式下,意境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构建良好的意境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方式和意会方式更好地获得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默化知识,通常表述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是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知感悟,它通过隐性的方式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正是要努力搭建意会和言传的桥梁,促进学生意会和言传的不断转化。一、语文教学的意会和言传语文教学的意会和言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通过作者的言传还原于作者的意会  相似文献   

3.
沈赟 《四川教育》2001,(12):18-19
汉语中有一条成语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是“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这条成语中有两个重要概念:“意会”和“言传”. 言传,即通过语言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言传的知识表现为外显的编码化知识,如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或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达的知识。意会,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意会知识就是通过体验、感悟而达到的一种微妙的尤法用语言来表达的隐含经验类知识。随着现代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越来越关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认识活动,如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科技创造活动小的灵感和顿…  相似文献   

4.
意会方式和言传方式,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两种基本形式。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都是这两种基本形式的变化、组合和具体应用。意会与言传的关系和具体应用。在历代语文教学论著和文学理论著作中都曾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只要稍许翻一翻,“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得意已忘育”之类的话,比比皆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外教育理论的引进,特别是美国本杰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以后,否定“意会”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多种类型的意会知识,且具有情境生成性、文化依存性、审美体验性特征。为此,应当根据意会知识理论,结合古诗词教学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实现古诗词教学中意会知识由“意会”到“言传”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造学理论的研究生知识结构完善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知识由言传知识和意会知识构成。笔者主要围绕研究生知识结构完善,特别是意会知识问题,从创造学理论出发,分析创造境界、创造思维、创造技法(方法)在整合知识结构方面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研究生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缺陷,从培养研究生创造力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考现代文阅读,核心是意会与言传,“意会”须高效、“言传”要有效,现结合高考例题阐述“高效意会与有效言传”。  相似文献   

8.
正太多的时候,我和学生会走入这样一种境地:双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常常导致我的教学陷入僵局。从意会到言传,中间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果意会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渲染、一种呼之欲出的积淀,那言传应该是顺其自然的领悟、水到渠成的表达。如何在课堂上实现从意会到言传的超越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执教的课谈点体会。一、言传素材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中有许多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进行逻辑表达的缄默内容,人们在获取它的方式上与显性知识有着明显区别。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深谙这些隐性知识的学习真谛,他说,我们可以感受它,意会它,却难于言传,“传”了,往往不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默化知识,通常表述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是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知感悟,它通过隐性的方式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正是要努力搭建意会和言传的桥梁,促进学生意会和言传的不断转化.  相似文献   

11.
默会认知与语文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明确知识相对的默会知识是出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所谓明确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加以表述的知识,即可以用语言字、图表公式表达清楚的知识。默会知识则是我们只能意会而又难于言传的知识,即难于用语言字、图表公式等明确的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高效意会”和“有效言传”能力。这里所说的“高效意会”,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悟性”。所谓“意会”,就是要“据言得意”。“悟”,是阅读中的心理现象。而这种阅读中的心理现象,常诉诸于对言语的感悟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阅读,就是“意会”和“言传”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试论创造实践在创造教育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从波兰尼的言传知识和意会知识理论,创造理论和方法的层次结构性,发达国家创造教育的经验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实践在创造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意会是基础,是理解的内在过程;言传让意会显性化,是外在的表达过程.意会是一个寻求言传的过程,是心灵求通而未能的感悟之始.其实,艺术设计中由意会到言传,这是语言表达的需要,也是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设计水平的需要.艺术设计是一种沟通和传达,是一种艺术的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吴颖惠 《现代教学》2013,(12):79-79
教育理论界鲜有“教师技能性知识”的提法,通常是把教师知识和技能分别加以定义。借鉴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教师技能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相关理论和规则知道如何去做并能对具体情况作出及时回应的知识。“教师技能性知识”不只是关于如何做的程序性知识,技能中的观念和部分规则等内容是陈述性的;这种技能性知识也不是单纯的意会知识,虽然具有意会知识的一些特点,但其中的部分内容是可以通过言传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16.
(一)“言传”和“意会”是词义教学中两种常用的手段。所谓“言传”,是用语言或文字对词语加以解释,使学生理解词义;所谓“意会”,是通过直觉或者联想,让学生领会词义。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62):21-22
古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古诗词语言含蓄精练,距离现在又年代久远,因此古诗文教学常常是一个难点。究竟怎样教好古诗词?作者认为,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感、多悟,架起从"意会"走向"言传"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中有许多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方式进行逻辑表达的缄默内容,人们在获取它的方式上与显性知识有着明显区别。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深谙这些隐性知识的学习真谛,他说,我们可以感受它,意会它,却难于言传,“传”了,往往不如不传,唯有通过学习者亲历体验和感悟,才能建立某种认识,形成某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言传语境”与“意会语境”是对低语境和高语境内涵的表征,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问题。两种语境差异有着不同的溯源,容易令交际者产生困惑、误解和不适。在“意会语境”中从事跨文化交际,应该在语言风格、逆向思维和交际观念等策略层面寻找突破口,并坚持差异性、倾向性和合作性三大语境交流原则。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传播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民权思想的崛起,“意会”语境中的中国文化有着向“言传”语境迁移的态势,不仅要求“知识共享”,还要求“价值互补”,既要坚持文化“本土特色”,又要加强外部语言文化的“认同”,这对于培养我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理解度和宽容度,增强我们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会让教师觉得有些教学内容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这是一个很有必要得到改善的误解。"意会"与"言传"在阅读教学中同样重要,它们都能够很好地推动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而教师需要做的是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一、从"意会"通往"言传""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一度成为人们对于某些只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