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动作识别是运动员在做出动作反应之前,对所知觉的对象进行辩认,并将知觉对象与其他动作区分开来,获得未来动作反应信息的过程。动作识别能力受训练水平的影响,运动员在动作识别能力上的差异是直接影响其在对抗性运动中,心理捷性或认知加工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前直拳、后直拳、后鞭腿三个动作为研究题材,对不同水平12名散打运动员的视觉选择反应时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一方面为散打运动员反应时进一步研究提供相关数据;另一方面为散打运动员科学训练的针对性、训练手段的有效性的动作视觉判断反应能力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得出:视觉选择反应时可用做比较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的一个参考指标。运动员预知一个动作与预知有两个动作中选择一个动作时,其反应时延长。而当运动员预知二个动作中选择一个动作与预知有三个动作中选择一个动作时,其反应时延长。  相似文献   

3.
对击剑运动员视觉动作反应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Auvision视觉动作反应测试系统对击剑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各8名进行视觉动作反应能力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时周围视觉能力与普通大学生没有差异,视觉动作反应的速度、精确度、灵敏性和运动时中央视觉能力均优于普通大学生。建议将上述4种指标作为击剑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本文所说的综合反应能力是指运动员四肢灵敏协调配合反应的能力。它一般包括反应的敏捷性、准确性及应变性。由于足球比赛中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迅速、准确的反应是完成各种技、战术动作的前提和保证、所以综合反应能力对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具有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反应能力在某些运动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抗性运动中,反应能力是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目前对反应问题之研究,通常只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即(1),对单一刺激信号作出不定向应答动作的反应(“简单反应”)。和(2)对二种以上刺激信号作出定向应答动作的反应(“复杂反应”)。这两种反应过程在心理上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刺激信号是在注意范围内出现的,运动员事先已经明确地意识到并且正在等待着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6.
羽毛球运动员动作前情境的预判绩效及其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6名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和8名大学生初学者为被试,以羽毛球专项情境中对手即将回球的动作前情境为反应任务,来探讨运动员的预判绩效及其差异性问题.结果显示:(1)在动作前情境中,运动员存在明显的预判现象,预判能力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2)不同水平运动员的预判绩效差异主要表现在准确性上,反应速度差异不显著;(3)运动员的预判自信心和选择反应时对专项情境预判绩效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动作神经过程计算机”对81名不同专项的男性运动员和24名对照组运动员进行简单反应时、被动反应时及综合反应时的实验测定。结果显示,单纯应用简单反应时难以客观地评定运动员的反应能力,而被动反应时和综合反应时能较实际、准确地反映运动员的反应能力。被动反应时与综合反应时可以作为运动员选材与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武术运动不同项目运动员反应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8名武术运动员进行运动反应时、预料时准确度和分化抑制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散手运动员的时间反应能力比拳术运动员强,而长拳运动员又优于南拳运动员。这可能与武术运动不同项目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第16届亚运会100 m跑56名男、女运动员的起跑后蹬时间的压力曲线为研究对象,将男、女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分成3个时间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运动员起跑反应时具有显著性差异;蹬力达到阈值时间(反应动作时间)是造成男、女运动员起跑反应时具有显著性差异的重要原因;力量与爆发力是造成男、女运动员蹬力达到阈值时间(反应动作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重要因素;相对于男运动员40 kg压力阈值,女运动员合理的压力阈值是25 kg;电子起跑监测系统中,合理的起跑反应时限应是国际田联起跑反应时限100 ms的基础上加上蹬力达到阈值时间。  相似文献   

10.
在动作控制与学习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是知觉运动技能,这一技能是指个体根据环境和对手动作呈现的线索(主要是视觉线索)进行反应的能力。目前的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的知觉运动技能比一般练习者要出色;优秀运动员在对手击球前已经能够依据其前期动作线索做出较为正确的知觉判断;通过呈现比赛情景的知觉训练,初学者的知觉运动技能也能够得到提高。本文把羽毛球练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编辑世界羽毛球大赛的录像,并制作成实验情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优秀运动员和一般练习者都存在着预判现象,但优秀运动员的预…  相似文献   

11.
南拳难度动作连接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讨论了武术套路南拳难度动作连接难度。结果表明:提膝独立动作的失误率最高、连接难度的动动连接及动静连接技术存在差异和不同的力学特征。建议:应该注意腿部肌肉主动收缩完成着地支撑,而不是被动地着地缓冲;在难度动作完成中,动作之间具有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和相互干扰的作用,应加强组合部分的动作训练,通过改进技术动作以减小干扰,提高动作质量;借鉴田径等其他项目的跳跃训练,提高武术运动员的跳跃能力;在南拳连接难度动作中的动动连接,第二跳的支撑腿以复合杠杆的形式完成动作,要加强支撑腿大、小腿后肌群的力量才能够满足动作力学特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掌握高难动作是女子跳马发展的趋向,掌握两个不同类型的10分起评动作,是优秀选手发展的重点。女子跳马技术的发展,仍将集中在"踺子后空翻"、"侧手翻"、"前手翻"和"踺子转体"四种类型的动作上,以"直体"完成不同类型的两种动作,是当今女子跳马动作选择的主要特征。"前手翻类"动作的发展潜力和"踺子后手翻类"动作的完成力度将加大,"踺子转体类"动作的完成将倾向"转体180°";而采用"笠松"侧手翻来尽快提高跳马动作完成难度的选手将会增多;确保动作质量及落地稳定是跳马比赛夺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影响武术旋风脚720°完成的生物力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动惯量的大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是决定720°旋风脚顺利完成的关键。好的身体姿态能促进转动惯量和角速度的调整。腾空高度是影响720°旋风脚空中转体与落地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空中转体的速度能弥补运动员腾空高度的不够。在720°旋风脚踏跳时,身体已经绕纵轴拧转了一定的角度,这是因为偏心力矩存在而产生的,在适当的倾斜角度内产生的偏心力矩对完成720°旋风脚转体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in arm movement control (programmingvs. "on-line" control) betwee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Twenty children (10 with ADHD and 10 without ADHD) from the ages of 8 to 13 yea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On the surface of a digitizer, each participant completed three types of aiming arm movements (10 trials for each) and 10 baseline trials (without accuracy requirement). Multivariate analyses of variance with repeated measur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bles of reaction time, movement time, normalized jerk, intersegment-interval (ISI), and movement timing. Children with ADHD appeared to use "on-line " monitoring during the arm movement and did not perform the entire movement sequence as afunctional unit. They executed the arm movements more slowly, had greater variability in movement timing, and demonstrated longer ISIs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Children with ADHD had multiple peaks in the velocity profiles. Children withoutADHD, however, appeared to program their entire arm movements and execute the sequence as a unit. Their velocity profiles were symmetrical with a single peak, and the movement segments were temporally coordinated. Thesefindings suggested that cognitive functions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controlling rapid aiming arm movements. Children with ADHD might rely more on visual feedback during the movements, which resulted in slower and more variant movement outcomes than children who did not have ADHD.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39届世锦赛8名自由体操优秀选手完成的成套A分动作难度、编排连接方式及完成等情况的统计、对比,发现:使用"E组以上"更高难度的空翻,及发展和运用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技巧空翻串",并采用稳定性较高的"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及连接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动作技术发展的新趋向。而在满足规则对舞蹈类动作要求的前提下,以相对较多的高难度技巧空翻,结合C组难度的舞蹈类跳步或加转体等动作,来配置10个最高难度的动作获取更高的A分价值,将是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类型选择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得失分因素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巷调查、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的得失分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新规则“杠杆”作用明显,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时流畅性有大幅度提高,观赏性大大增强;高水平套路运动员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竞争上;加强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基本功、基本技术”,提高单式动作的动作质量,加强动作规格,是优秀运动员最终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凌晨  刘鎏 《体育学刊》2005,12(4):122-124
对现阶段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身体技术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跳跃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相对较好,但缺乏对高难度动作的挑战,难度动作主要集中在中、低组水平;平衡类身体难度动作完成的成功率普遍偏低,其难度动作主要集中在低难度组水平,且完成质量较差,并主要表现在停顿时间不充分和动作欠稳定两个方面;在动作编排上,内容趋于单一,缺少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武术项目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它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等功能。按运动形式将武术分为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在学校以套路运动教学为主。武术套路的特点有“三多”:动作数量多,方向变化多,动作包含的因素多。这“三多”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新增攻防互换教学法、慢拳快教法、口诀教学法和归纳总结法,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前8名单杠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成套动作选择以Ⅱ、Ⅲ组动作为主,动作难度集中趋向C、D、E三个组别,A、B组动作使用数量锐减,并向着F、G、H组更高难度动作不断努力;(2)第Ⅰ组动作中大回环转体类动作成为首选,第Ⅱ组动作形成特卡切夫类、马尔凯洛夫类、空翻越杠类"三足鼎立"局面,第Ⅲ组动作中穿衍生动作为主体,正、反掏类动作使用稳定,第Ⅳ组下法仍未打破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类动作的垄断局面;(3)"特卡切夫类+特卡切夫类"仍为编排主流,"马凯洛夫类+马凯洛夫类"成为编排亮点,"空翻越杠类+空翻越杠类"成为编排"杀手锏",连接串由"二连飞"向"三、四连飞"跨越发展,使动作连接技术更具惊险性、欣赏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The control of human limb movement ha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A major issue to emerge from this work is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regulates electromyographic (EMG) activity to produce movements that differ in distance, velocity, and movement time. However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analysis often used to analyze EMG data could result in different kinematic-EMG relationships. In this study,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n elbow flexion task to one of five distance goals (between 5 degrees and 50 degrees) using three movement speeds. EMG data from the right elbow flexors were compared using a trial-by-trial analysis and one based on averaged data. Averaging across trials underestimated biceps EMG amplitude at all movement distances and speeds compared to a trial-by-trial analysis. Averaging overestimated EMG burst duration compared to the trial-by-trial analysis. Peak agonist EMG amplitud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distance and inversely related to movement time. Agonist EMG duration was constant for movement distances less than 30 degrees but increased in the 50 degrees condition.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view that peak EMG amplitude and duration can be controlled independently, but EMG duration changes only for longer distance movements when additional force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