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文英 《上海教育》2007,(4B):54-55
小班化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其核心价值理念应该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而学校为学生成长提供服务的产品是课程。单一的课程设置很难培养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学生,因此小班化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是多元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杨明全 《上海教育》2001,(23):25-26
本是由录像化向学校教育的渗透而引发的一点思考。录像化正在与学校教育产生关联,但要从录像本中解读课程意义,必须站在课程理解的视角上对课程作出理解与解释,因为只有在课程理解的意义上录像本与课程本才有对话的基础。课程作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载体,应该涵盖超越于学校材料的更多的教育意义。因此,课程研究不仅要关注学校材料的开发,更要关注多元课程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转变观念重构面向弱智学生的数学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不是去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应该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面向培智学校的课程,不是去挑选适合课程的学生,而是应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以理科教学见长,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一直是学校的传统和优势项目。面对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对传统的科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为指向,改革课堂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重点开发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形成有学校科学教育特色的课程框架,并提出以“普通高中学校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为学校办学的主导课题。  相似文献   

5.
学校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任务,还应该在非艺术类课程、校园环境、人际审美关系以及课外艺术活动中渗透、挖掘审美因素,从而营造一种审美的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沈克非 《湖南教育》2002,(22):37-37
以学生为本,或者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根本的观点,也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就是以学生为本位,把培养人、完善人、发展人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中小学阶段,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完善人。爱因斯坦指出:“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将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但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为活人服务……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我更认为应该反对把个人像无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  相似文献   

7.
学校特色建设其根本旨归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学校特色建设理所当然地要高扬人性教育的旗帜,体现人性教育的特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我们要努力构建让学生生命律动的多彩特色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相互渗透,已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建设人文课程,重视人文教育,也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人文课程的建设,在人文教育方面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并以人文课程为载体,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观点     
《福建教育》2007,(10):4-4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如下困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念错位,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实施滞后。直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困境,分析其根源并寻找出路,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工作。第一,要明确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属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体验型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是一种生成性课程,是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第二,要把握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秋,新的义务教育课程在我县全面实施,课程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的变革是学校最重要的变革。近一年以来,这个变革给学校管理机制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作为农村学校管理,应该如何面对这场变革呢?  相似文献   

11.
王志宏 《辅导员》2014,(8):26-29,33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立德树人”,学校应该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供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的课程与社团活动。经过长期思考并在实践中摸索之后,陕西省西安高新国际学校确市了全人教育的办学理念。之所以确立全人教育理念,主要是基于学校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资源应该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一切素材。具体说,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校内外的硬件,还应包括校内外的无形部分——软件。课程资源具有广阔性、综合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每个接受教育的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升。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要切合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灾后教育重建首先面临的是学校建设问题,一是要建小学校;二是尽可能地不建楼房,一定要建,则要减少楼层数量。灾后教育重建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及教师培训问题,学校应该对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增加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比重,除此之外,应该特别重视儿童课程在灾后教育重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不应是单一模式,而应是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但在目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多样性、多功能、全方位、整体化的综合性的教育模式——以心理评估和心理素质课程建设为两个基本任务,以环境营造为辅助措施。对此,这里提出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应急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应急教育未成为 学校的常设课程之前,班主任应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 学会正确的求救方法,掌握应付突发事件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 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教育选择权的内涵与内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的教育选择权是指高校的学生恰当地选择学校、专业、课程、教师、时间和学习方式的自由和资格。教育选择权的内容体系包括学校选择权、专业选择权、课程选择权、选择教师权等方面。高校学生教育选择权的行使应该遵循自由和秩序原则,即强调学生教育选择的主动性和丰富性,要求学生的教育选择遵循规则并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课程的开发以学校自身的资源、区域条件为基础,具有灵活性和差异性,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但有些学校在节庆教育课程的策划与实施中,学生主体缺位。无论从开设学校课程本身目的,还是教育活动中师生交互的视角,学校都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赋权,让学生在参与学校课程的设置、实施和评价全过程中,各展其能、各取所需,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愿、自主进行的,建构具有本校特色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自主开放、给教师赋权增能,扩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凸显了教师教育智慧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教育智慧增长的重要途径,有关反思性实践、行动研究和发展性评价等工作,都应该注意规范性和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督导人员复合化。学校是一个开放的复合系统,任何学校都是由相应的教师、学生、课程和环境等子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复合体。教师、学生不仅是学校人,而且是社会人。学生不仅要受校内的正规训育,而且还要吸收和拒斥校外各方面的刺激。学校课程不仅是学者们的专利,还是教师、学生、社会人士的智慧和结晶。既然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是多方位的、多层次的,那么教育督导人员的组成也就应该是复合化的。政府成立专门的教育督导机构,配置专任督学,这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落实教育督导的指导职能,还必须有大批的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和社会知名人士加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