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萧梁时代的文学批评理论中,除了刘勰《文心雕龙》所代表的比较折衷公允的文学观外,还有以裴子野为代表的偏于保守和以萧纲为代表的偏于激进的两种针锋相对的文学观。本文拟对裴子野的文学观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裴子野集团作为一个崇古的集团,他们的创作与其尚质的文学主张相一致。裴子野集团现存的诗文作品虽不多,却能追随汉魏风骨,以质朴典雅的风格别具一格。这主要与他们不事雕琢、用语古朴、以理见长的创作特点有关。裴子野等人的创作喜用古体,形式多样,有别于梁代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3.
胡献忠 《天中学刊》1998,13(6):45-48
齐梁时期,浮泛靡丽的文风充斥文坛。裴子野从文学的功能角度出发,以儒家持教为武器,对新变派的诗文和理论大加挞伐。刘勰在批评新变派抛弃古代经典中优良传统的同时,肯定了文章要具有“缛采”和“吟咏情性”。刘、裴理论的异同,对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裴子野集团作为一个集团共同进行的文学活动很少,主要是私人的文学聚会,相互展现才华与学识,并无固定的场所.与皇室集团的熙熙攘攘相比,他们显得安静得多.他们的活动有三种形式:师友间的策事和坟籍讨论;朋友之间的诗赋往来;独自闭门创作.而且舍人身份的特殊性让裴子野他们得到皇帝恩宠的同时,又给予他们文学活动的自由和"真名士白风流"独立行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裴子野为中心,团结了一帮志趣爱好和审美追求相同的文人,共学古体,研习古籍,通过交流,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渐渐形成了一个以裴子野为核心的私交性质的文人集团,在当时文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河东“史学三裴”之一的裴子野著成了“叙事评论多善”的编年体史书《宋略》,这与其家学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研究揭示出裴氏家学对子野成就《宋略》的作用,可窥魏晋南北朝家学发展之一端。  相似文献   

7.
吴均是齐梁之际文学复古恩想诗文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吴均的诗“清拔有骨气”,结构纵横跌宕,语言质朴有力,是汉魏“以气为主”诗歌传统的真正继承者。当时持文学复古论者不乏其人,尤以裴子野为“极端”代表,他反对诗歌华艳的形式倾向,力主内容的纯雅与质朴。  相似文献   

8.
陈映真作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主将,构建了完整而系统的乡土文学理论体系。他认为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提出要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主张文学为人生服务,文学要明确其“人间性”品格,并指出台湾文学具有鲜明的中国属性。陈映真的乡土文学观对于指导乡土文学的正确健康发展,对于台湾社会的思想文化及文学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选>选诗所体现的诗学观是萧统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诗主情尚采,追求文质相半;诗法上注重新变,又不废通变;文体上突出五言,又兼及众体,且于组诗予以了空前的关注.其诗学思想有别于同时代"主文"的萧纲和"主质"裴子野,力求"中和美",彰显明显的时代的烙印和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0.
裴子野在齐梁文学史上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物,在追求“新变”,讲究“吟咏情性”的南朝,他高举“复古”大旗,重提“劝美惩恶”的诗教功能,以史家发展的观点来评价齐梁文学,对五、四言诗的发展与文笔的演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在看到其复古思想存在局限性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他在当时文坛的拨乱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