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注重让学生品味语言,这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如果能做足语言品味,真正做到有效地咬文嚼字,那么语文课堂必定具有浓浓的语文味,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也必定水到渠成。一、抓住感悟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对于一篇课文,总有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字)、"线"(词)、"面"(句)——即关键字词、文题、文眼、警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它们或统领全文,或概括内容,或提示中心,或揭示内涵,或表明作者写作意图,或表达作者情感,是破解全文的关键。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能抓住感悟点(重点字、词、句),对语言文字作切肌触肤的感受,眼前浮现的是鲜活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特有的情境,或者说是语文教学特有的情趣。语文课堂上语文味的产生,关键在于语言、文字、文章的诵读品味,以及借助语言文字而进行的交流讨论。没有准确的语言体味作为载体,情感的抒发往往成为呓语,道义的阐释常常难以完成。语文味就是在语言学习的情境中,师生紧贴文本的地面,穿过字  相似文献   

3.
黄雄 《陕西教育》2007,(7):67-67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不少语文教师对这个问题在认识上有些模糊。其实,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语感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再创造”是把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来进行,自始至终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有进行创造的欲望。如何让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呢?在此结合《洞庭湖》的教学感受,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原型启发,全体参与,诱发再创造原型启发是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型启发是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画图作为原型范例来诱导学生的再创造思维。在一段激趣导入以后,我出示了画图“望洞庭”,让学生先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并给这幅图起个名字,然后分小组交流,再从…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  相似文献   

6.
语文的学习,实质上就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作者的生活,感悟作者从现实中概括出的生活,并能从中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如何凸显语文本味?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回归朴素的原点,才能直指语文教学本质,凸显浓浓的语文味。一、潜心会文,动情诵读,读出语文味学习语言文字就是要读占鳌头: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朗读,默读,诵读,分角色读……在各种方式的读中亲近语言文字。很多的文本语言就是无声的图画,如:岸边杨柳依  相似文献   

8.
"语文味",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关注的一个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另一个特级教师王爱华,则将"三味课堂"作为研究的课题: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书本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悟出语言文字在表达上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鲜明性。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内容,而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进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0.
言语美感是美的语言和美的精神在学习主体心灵上的同构物。言语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对语言中所含美的因素的领悟程度.影响着人的语言活动的质量。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言语之美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集信息并加工处理,使之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低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它不是其他学科的保姆,也不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它是母语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文化教学。在新理念的教学中。我们呼唤:  相似文献   

13.
1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例子,寻找突破口,学习用语文,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黄桂林 《辽宁教育》2000,(12):33-34
书面语言是作者情感的爆发、心理的升华,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的结晶。语言训练就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剖析,由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情感(也即思想内容),探究情感表达的语言艺术。而语言情感与语言艺术是一个统一体,语言情感借助语言艺术来表达,语言艺术凭借语言情感来显示。在语言训练中,须在引导理解语言情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林美蓉 《陕西教育》2007,(11):31-31
语感是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领悟与感受,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受能力。词句训练是小学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文教学难度很大,受制约的因素很多,对于如何提高质量,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应该说是好事,争鸣有利于导致认识对真理的接近,众多的做法有利于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最终赢得繁花似锦的局面,提炼出符合学科性质、特征的规律性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喜欢把自己的课堂搞得热热闹闹的。尤其是一些公开课,老师们会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利用游戏活动、语言激励等方式,让学生课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并很快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对一些学生是否参与却管之甚少。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所谓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具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阅读、作文、查字典等方法;二是引导学生明了各种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方法获得了后一种认识,这些学习方法才能在新的学习情境中获得迁移,才真正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中,无沦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训练,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何以能悟呢?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不光悟其情,还要悟其法。也就是说,应当在引导学生领悟品味课文的思想感情的同时,注重对课文语文的学习、语言现象和规律的感悟,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