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人的近体诗创作,遵循的乃是平、上、去、入这古四声,而非完全是我们熟悉的普通话中所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今四声。那么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中古四声中的入声究竟是怎样的呢?换言之,被《康熙字典》称为“短促争收藏”的入声,到底该如何辩识呢?这的确是欲弄明弄通诗歌声律而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汉语的声调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古时期普遍使用的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里已经无法读出而消亡了,事实上它早已分别演化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演化为上声和去声的,今人在进行近体诗创作时,可以暂且不去管它,因为它毕竟…  相似文献   

2.
问题一:四声认读难区分【现状】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就迎来了单韵母aoe的四声练习。教材中运用小汽车行驶的图片来表现四声的发音方法——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借助玩具小汽车现场演示气流的细微变化,以帮助学生区分四声的不同发音。这样的教学符合编者的意图,但到底有没有实效呢?检测发现:学生按顺序背出四声轻而易举,但打乱顺序抽读时就常张冠李戴了!学生会怎样应对呢?普遍的做法是,遇到其中某一声调,学生会先默背四声,再推出它的发音。即使是第一  相似文献   

3.
上古有没有声调?有几个声调?这个问题直到明,清时才被古音学家列为研究课题,然而其研究结果却不一致。顾炎武以为上古虽有四声,但“一字之中,自有平、上、去、入”,因而“上或转为平,去或转为上,入或转为上、去,则在歌者之抑扬高下而已。故四声可以并用。”(《音学五书·音论中》)这便是他的“四声一贯说”。  相似文献   

4.
第二讲四声一、什么是四声?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平、上(念shǎg)、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四声是近体诗格律的基础,不懂四声,就不懂平仄,就无法学习近体诗格律。要了解四声,先要知道声调。同学们在《语文基础知识》第一章《现代汉语语音》第四节《声调》中,已经学过了普通话“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普通话声调误区马燕华一、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概述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阴、阳、上、去。这是因为它是从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演变而来的,古汉语声调分阴阳,因此,也就沿用了古四声的...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课中的“黑黝(YōU)黝的肌肤”中的“黝”为第一声,而《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晒得黝(YǒU)黑发亮”中的“黝”为第三声。“黝”字在本册中连续出现两次,但是声调却不同,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均发现“黝”字为一个声调(YǒU),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普通话连读变调的缘故。什么是连读变调呢?语音上在连读音节中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连读变调,如“不”字,单念时读第四声Bù,称为原调、本调或者单字调。如果它的后面有个音节也是第四声,则读做第二声Bú,如“不去、不…  相似文献   

7.
平仄是就汉字的声调说的,声调也叫字调,就是汉字的四声。古代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里,入声字已消失,四声就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半仄这两个概念,是格律中的术语。“平”就是四声中的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不平的意思,除去平声都是仄声(上声、去声)。要弄清律诗的平仄规则可以五言律诗着手。例如:  相似文献   

8.
汉字一个形体不止一种读音即形成多音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一形多音现象呢?我想除了古今四声读音的差别外,更重要的是“六书的假借”和“用字的假借——通假”造成的。 现代汉语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据有关史料记载,古代也有四声。《南史·陆厥传》云:  相似文献   

9.
顾炎武是科学古音学的奠基人。顾氏为解释上古的诗用韵中的“四声通押”现象,提出“四声一贯”的理论。“四声一贯”的理论只是顾炎武面对先秦诗歌、韵中他无法解释的“异调相押”这种不规律的现象而提出的一个应急的方法。“四声一贯”的错误理论主要是来源于顾炎武对《诗经》用韵的错误认识上。“四声一贯”与顾炎武对声调的性质的认识有关。对于上古平、上、去、入四声的差别。顾氏认为主要在于音长。  相似文献   

10.
教授古典诗词 ,自然会涉及到格律“平仄谱”的一些知识。有学生提出 :平仄谱是怎么来的 ?我细想 ,觉得这还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问题。现在我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汉字四声与“平仄谱”  要知道“平仄谱”是怎么来的 ,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平”、“仄”。我们知道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形、音、义 ,但汉语除了这些之外 ,还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其中之一就是语音。汉语的语音 ,除了一字一音之外 ,更独特的是这“一音”还有四个声调 :平、上、去、入 (现代汉语则分为 :阴、阳、上、去 )。平声称为“平” ,“上、去、入”…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方言的调类与古调类相比也有平,上,去,入四声,但无浊声;与普通话调类相比,其平声不分阳阴。在连续变调时较突出的是,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高平调度为降调。  相似文献   

12.
魏婕 《文教资料》2010,(13):26-28
在双反语的环境下,《广韵》四声的双声叠韵在用字上也像反切那样讲究排列顺序,其排列顺序有一定的格式可循。本文通过对平、上、去、入四声的双声叠韵的字序进行分析,试对《广韵》四声的双声叠韵格式作出归纳。  相似文献   

13.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到,古四声在灵山横州话中的演变很有规律:古四声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两类,人声的阴阳两类各分上下。(1)古平声清声母字,灵山横州话基本读阴平;浊声母字基本读阳平。  相似文献   

14.
永明体的特征是"四声"调和五言句,以此分析沈约诸人两组<赋鼓吹曲名>,并比照唐代所称"齐梁调诗",说明永明体崇尚平、上、去、入四声具备的句子,并有一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15.
在发āáǎà的四声练习时,儿歌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教师边发音边打手势,学生四声发音准确,兴趣盎然;在教学j q x与(?)相拼省掉(?)上两点的规则时,一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6.
金功发 《教学月刊》2004,(10):13-14
阅卷回来,一个问题总萦绕在心:学生写了大量的作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但高考作文水平、分数为什么总是上不去?想到这就不能不谈到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抽样统计,下面的问题是比较典型的。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是清代古音韵学的开创者,其入声理论集中体现于《音学五书·音论卷》。对《音学五书·音论卷》的入声内容进行精细分析,概括出关于入声的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古人四声一贯”“入为闰声”“近代入声之误”。其中,“古人四声一贯”指平、上、去、入四声在上古诗歌韵文中互相通贯,“入为闰声”指入声是平、上、去三声的变声,而“近代入声之误”则是顾炎武入声韵与阴声韵相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这需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内容问题、思路问题和语言文字问题。这里只着重谈谈以  相似文献   

19.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总有些学生学业成绩优秀,有些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这一现象困惑着众多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有人不禁发出疑问,为何同在一个课堂上学习,成绩会有着这么大的差别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特别明显,琅琅上口,因而在古诗教学中朗读尤为重要。它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和体味作品感情的十分重要的手段,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古诗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我以为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注意语音。现代语音和古代语音有些不同。现代普通话的四声是阴、阳、上、去,古代语音的四声是平、上、去、入。现代普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