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大学考试形式及其对我国考试评价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学课程考试中的半开卷考试、小组考试、学生参与命题考试、自主考试和回家做试卷考试、网上考试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其考试制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借鉴美国大学的考试经验,我国大学考试要在考试形式、考试时间、成绩评定和考试管理上进行改革,从而构建科学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谈高校无纸化考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纸化考试是未来发展方向.它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考试成本;可使考试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可为考试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可有效地抑制泄题事件的发生.但现阶段实施无纸化考试还需在考试题型、考试系统和题库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研究教育考试,就是要研究教育考试的分类.因为不同类型的教育考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因而在考试目的、内容、性质、设计、实施、结果的使用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考试这一社会现象有其自身演变、发展的规律.它始终受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规律所制约."要使教育考试适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适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发挥教育考试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导向功能、教育功能等重要的考试功能,对教育考试进行科学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育考试是考试的一种,所以教育考试与其他考试在分类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从教育考试分类的依据、如何对教育考试进行具体分类两方面来对教育考试的分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当前民族高等院校学业考试在考试目标、考试目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总结及考试成绩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当以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测评为出发点,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程特点选择考试形式,确立教师和学生的考试主体地位,从而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民族高等救育学业考试体制.  相似文献   

5.
1引言   所谓在线考试,也叫网上考试,即考生通过登陆考试网站,在相关的考试页面中完成答题的考试方式.网上考试是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虽然网上考试在现阶段尚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纸上考试方式,但作为一种补充和辅助的考试方式,其方便、快捷的优点也使得在线考试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利用JSP技术实现在线选择题考试展开讨论.   ……  相似文献   

6.
电大考试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考试工作中的深层问题依然存在.考试工作不仅是管理问题,更是对待考试的态度和认识问题.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内容不改革,培养标准、评价标准不改革,再现代化的考试手段也无济于事.要从根本上扭转学风和考风不正的问题,不仅在考试形式上、手段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考试内容、评价标准上进行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考试改革,必将给考试内容及评价方式等带来深刻的变革,从而推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管理是一项基本的教学管理.考试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风、学风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考试管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是管理的人本原理所决定,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本文从考试管理的全过程分析了如何在考试中实施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去年暑假,我国首次举行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考试.中学教师的考试由国家教委在北京等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进行,共开考了8个学科的16门课程,全国约43万中学教师参加了考试,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考试由各省、市、自治区决定考试科目和参考人员范围.我省参加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考试的人数为67316人.这次考试,全国的初高中教师及格率分别为22%和27%,湖南省小学教师及格率为29.14%.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考试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科学考试方法之一.近年来,我国也开始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1985年国家教委首先在广东进行了英语和数学两科高考标准化的实验,以后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物理、语文、化学三科高考标准化考试.经过两年多的试验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1987年5月7日在广州华南师大召开了全国首次标准化考试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讨论会.大家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测量和教育统计学的原理,对标准化考试的若干理论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现把大家讨论的意见归纳如下:一、关于标准化考试的概念凡是测量均要讲客观性,讲客观就不能不讲标准.标准化考试属一种间接性测量,更应强调标准.凡属测量均有误差,考试因其测量的间接性而存在较大的误差.如何更好地制定统一的测量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和控制测量误差,这是标准化考试最基本的问题.所谓标准化考试是指对考试制定出一套客观而规范的标准,在命题、实考、阅卷评分及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考试的功能性缺陷与价值冲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教育考试在基础教育发挥着其他要素所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是,教育考试自身存在着"利弊兼具"的功能性缺陷,正反映了它作为一种考试内在的矛盾以及人们对待这一问题的价值分歧与冲突,考试恰恰是在动态处理这些矛盾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就是要在考试功能正向性与负向性、考试系统内部与外部、考试的社会性与合目的性之间寻求契合与平衡,发挥教育考试的正面功能,实现教育考试目的和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其主要工具之一的考试,无论是试题的科学合理性,还是考试过程的公正性,都会对评价产生极大的影响.传统的纸笔考试在考前、考中、考后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而无纸化考试则可以弥补其缺陷.本文主要通过对传统纸笔考试和无纸化考试不同特点的分析,以及如何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阐述了无纸化考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重视学习与领会《考试大纲》 今年普通高考文综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在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春季,各高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为了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推进教学工作稳定运行,南京大学详细制订在线考试工作方案.在保障在线考试与线下考试实质等效和考试公平性的前提下,全面开展线上、线下同步考试工作.以南京大学对在线考试的探索实践为例,介绍在线考试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考试流程,以...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考考试开发与美国SAT和ACT项目存在较为明显的效度差异,体现在考试设计、命题与审题过程、主观题评分方法、分数报道、考试评价等方面.究其原因,我国高考缺乏大学入学标准,考试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证据不足,主观题考试结果可解释性低,考试总分不能完全表征考生学科素养等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经验性命题的现实条件,建议形成高校人才选拔标准、规范考试开发主体、系统培训命审题教师、建立考后试题分析制度以及适合于我国高考实践的考试评价框架系统,以满足高利害考试的高信度和效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考试焦虑是个体在考试准备、参加、反馈等阶段,对考试情境产生的认知反应、生理唤醒和行为表现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情绪反应.因对待考试的态度、动机以及考试经历、个性、父母教养方式等诸方面的个体差异,考试焦虑学生可以区分为不同类型,如学习和应试技能缺乏的考生、焦虑阻滞和提取困难的考生、屡战屡败的失败接受者、回避失败的考生、自我妨碍者、勤奋好学的完美主义者等.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咨询、干预方法,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6.
数学素质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考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常会把应试教育与考试等同起来,而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数学素质教育必须勇敢地面对考试,回避、淡化素质教育的考试功能在实践上是非常有害的.数学素质是可以通过考试加以测评的,但考试需要进一步改进:考试类型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以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校学业成绩考试都是高等教育学业水平测验,两者在教育目标、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命题特点和质量分析等方面各具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明确自学考试的基本属性与主要特征,提出在命题中应加强能力考查,注重命题创新,促进由考试向评价的跃升,增强自学考试“以考促学”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4、6级考试对于大学生们有着重大的意义,4、6级考试的通过与否跟阅读理解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们懂得在阅读中采用恰当的阅读策略,对他们的考试将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通过对阅读策略和阅读考试的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在阅读考试中有效地应用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三、中学历史考试的改革在教学系统中,教学评价是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并列的三大环节之一.而考试则是教学评价经常采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测量教学成绩、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长时间里,人们对教学评价和考试的改革重视不够,研究较少,因此教学评价和考试也就成为教学领域改革中最薄弱的一个方面.这同多年来人们对考试的轻视和批判有关.迄今为止,考试手段一直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任何大规模的严肃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都离不开考  相似文献   

20.
吴莎 《考试周刊》2008,(10):1-2
本文针对大学英语期终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考试中衡量考试结果的两个重要特性信度和效度,分析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提高考试水平.只有在对考试设计的信度、效度有较为完全、深入的了解,才能构筑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