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击两鸣别开生面红楼一梦,只因赤瑕宫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便演义出绛珠仙草“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过他了。”这样一段“木石前盟”以泪还债的故事。于是眼泪也就成为黛玉的象征,黛玉成了眼泪的化身。“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终落得“泪干春尽花憔悴。”观黛玉一生,可谓是因泪而生,泪尽而夭。正是这泪中所含的千般愁怨,万种情丝,纺织出“独把花锄泪暗洒”,“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潇湘妃子林黛玉,一个永恒的形象。无独有偶,同样是因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  相似文献   

2.
眼泪,能表现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在文学作品中,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很多作家都对眼泪进行描写:有《红楼梦》中林黛玉还给贾宝玉的“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的永远流不尽的情债泪;有《琵琶行》中江洲司马湿透青衫的同情泪;有初唐诗人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感伤地流下的叹世泪。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是古代文学作品中较早较多地描写眼泪的典范。这首诗里,五次描写了刘兰芝在不同场合,不同心境的眼泪。从她的眼泪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重感情、柔中有刚,不惜以死来反抗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劳动妇女的光辉形象。兰芝五次流的泪,都源自心底,都是心  相似文献   

3.
绛珠仙子用"还泪"的方式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这一奇妙的情节设置可谓曹雪芹独创。绛珠仙子究竟是怎样"还泪"的呢?还要通过林黛玉的哭泣来分析。首先,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林黛玉为何事而哭;其次,分析作者描写黛玉哭泣的表现途径;第三,归纳概括林黛玉哭泣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决定阅读《红楼梦》,是因为那些妙不可言的诗篇词藻、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纯洁善良的心灵与感动世界的美丽深深地吸引着我。“眼泪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说到大观园中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应首推黛玉。宝玉说她是个“神仙似的妹妹”,虽然传神,不过我以为“超凡脱俗”也许更为贴切。她冰雪聪明,好似通了灵性,诗词妙语信手拈来;她敏感多疑,只因宝玉的丫头晴雯懒得为她开门而悲吟《葬花吟》;她感情执著,为了爱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更富有现代文化意蕴。本文侧重论述林黛玉形象的“愁、泪、病、瘦”中的文化意蕴和作家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永恒魅力不仅仅因为她是悲剧美的集大成者,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她是任情美的代表人物。林黛玉与生俱来的悲剧命运带给人强烈的震撼;林黛玉“孤高自许”、多愁善感而又诗才横溢的悲剧气韵打动人心。林黛玉性格的缺憾也是一种美。  相似文献   

7.
悲金悼玉     
读《红楼梦》之前,总以为黛玉是个凄楚可怜的悲情人物。对于一个少女来说,还有什么比父母早逝,爱情无果,更让人心痛呢?可读完《红楼梦》之后,脑里只有一句话:“可怜之人定有可恨之处。”黛玉又被唤作颦儿,“颦”本是皱眉之意,用在她身上倒也贴切。黛玉的闺阁称为潇湘馆,自然取自“泪洒  相似文献   

8.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语言艺术大师曹雪芹,在黛玉初进贾府,刚入贾母房间,就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进一片哭的海洋之中。其中有贾母、黛玉、宝玉的一类哭,有王夫人等和王熙凤的一类哭。作者用简约的文字、通俗的词语,把各类人物的哭写得各具特色,言简语约、入木三分地揭示出各个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而且显示着不同的内蕴。从文中关于哭的这种“言浅而意深,用常而得奇”的描写,足见曹雪芹  相似文献   

9.
笑,为什么还说是悲剧呢?这是一个艺术辩证法的问题。在我国古代写作理论中,有一条“以乐景写哀,以哀聚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法则(见《五船山文集》)。这种以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不乏先例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自从她来到贾府后,几乎天天哭、事事哭。林黛玉的哭,可以说已成了她的生活习惯,这也是悲剧性格的表现形式之一。可是,一生以冼泪面的林黛玉,当她知道很爱自己的贾宝玉已与薛宝钗结婚之后,她却发出了反常的笑。她听到贾母的假意安慰是“微微一笑”;听了由衷地同  相似文献   

10.
红楼的泪水     
《红楼梦》是一曲女性的颂歌,是一幕女性的悲剧,是一杯用女儿泪水酿成的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黛玉的泪黛玉是《红楼梦》悲剧女性的核心人物,伴随着她的泪水是其性格的写照。她的泪中不是充斥着无奈和文弱,不是充斥着妥协和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先是从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在一起共同放风筝的情景着笔,再结合《红楼梦》全书的相关内容,对宝玉和黛玉之间爱情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赞颂宝玉和黛玉自由追求纯洁爱情及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态度的同时,揭示了封建势力对俩人追求美好爱情的迫害。文中还通过封建礼教迫害下的妇女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哭”大体上只分为“哭泣”与“嚎啕”二类,界限较含糊。古代对“哭”这一字义的界限分得很明确,把哭分为三种:其有泪有声者谓“哭”;有泪无声谓“泣”;有声无泪谓“嚎”。现代汉语对无声激动而流泪也谓之“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不写之写”指的是不明写,通过暗写或隐伏或侧面或间接的方式去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这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回就有典型例证。曹雪芹借黛玉的眼睛领读者看贾府,从她的视角观察一个陌生的世界。根据黛玉的性情和读书经历来看,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小心思就有了逻辑支撑。而黛玉的“步步留心”,正是曹雪芹的用心、匠心所在,作品中人物的表现,都是作者的设计与构思。  相似文献   

14.
蒋莉君 《考试周刊》2009,(18):199-201
在很多人眼里,王熙凤是一个无情无意、心狠手辣、笑里藏刀的反面人物。这一评价不但把王熙凤排除在悲剧人物之外,而且几乎使她与“哭”字绝缘。但是,令人惊异的是。在整部《红楼梦》中,王熙凤哭的次数是仅次于前世欠着泪债的林黛玉的。一个已被很多人视为“十恶不赦”的人,为何竞会流下这么多的泪珠儿?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主要从王熙凤的真情、悔恨以及她对命运的哭诉这三个方面探讨她的“哭”“泪”与其命运悲剧性的必然联系,得出同大观园中的其他女子一样,王熙凤的毁灭,也同样属于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通过细微小事显示人物个性。《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有两句话:“只刚念了《四书》。”“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本文以此为例说明这一点。《林黛玉进贾府》中突出了林黛玉谨慎细心的性格,林黛玉此次进贾府,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孙女到外婆家,而且是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来到贾府的,她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林家的尊严和体面,所以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黛玉初到贾府,贾母看到外孙女自然是爱怜不尽。吃饭时安排黛玉坐在身边,饭后与黛…  相似文献   

16.
要使文章深刻,训练思维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只有思维的创新才能带来表达的创新,而思维与表达的创新必然会使文章更加深刻。例如有老师问学生《西游记》中孙悟空哭了多少次,《红楼梦》中林黛玉笑了多少次。一统计,神通广大、放荡不羁、唯  相似文献   

17.
我不再娇气     
有一个小女孩,曾经很娇气。别人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她会哭;心爱的发卡丢了,她会哭;考试成绩不理想,她还会哭。你知道这个小女孩是谁吗?不瞒你说,这个小女孩就是——我。我以前真的很娇气,跟伙伴玩着玩着,我就哭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不想当“猫”,所以就哭了起来。时间长了,伙伴们玩游戏都不敢叫我了。爸爸妈妈也发现了我这个坏毛病,跟我说过许多遍要改。可我嘴上答应得好好的,没过一天就又忘了。就这样,我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了六年级的大姐姐。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我不再动不动就哭了,不再是“泪包”了,似乎我的眼…  相似文献   

18.
张小武 《教育》2008,(12):31-31
陈晓旭广为人知是因为两件事,一是饰演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二是后来在担任世邦广告公司董事长时,为五粮液集团旗下的五粮春酒策划并在央视播出的广告。“她系出名门,丽质天成,秀其外而绝无奢华,慧其中而内蕴悠远,壮士为之洒泪,英雄为之牵情,个中滋味,  相似文献   

19.
世外仙妹林黛玉,“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终还是“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自知《红楼梦》中林黛玉起,一直无缘其真实面目,人说她千不该万不该太小心眼儿终于早逝,倘是对别人倒也可得过且过,人云亦云,但对她却一直放心不下。  相似文献   

20.
从《红楼梦》中林黛玉前生为什么是一株绛珠草这一问题为切入,在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绛珠还泪与神女等上古神话确有相关的基础上,探究了绛珠草来源于神话传说和文化传统的意蕴,分析了绛珠草与林黛玉的外在形象及内在气质的相似,从而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更好地解读林黛玉形象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