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育哲学的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全部可能与必要建立在对“哲学”与“教育”关系的认识上①。 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 乍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回答:教育活动不需要哲学,或者说,对于实际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似乎从未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应用”过哲学。在他们看来,教育是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实践活动,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琐事”。而哲学是一门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学问,根本就不关注实际的教育问题。应该说,这种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不仅存在于一些实际教育工作者那里,而且也存在于一些教育学者那里。然  相似文献   

2.
近来再次阅读杜威的一些著作,感到对杜威教育哲学有重新探讨的必要。为了繁荣我国的教育学术,我想本着“洋为中用”、“百家争鸣”的方针,谈几点看法,抛砖引玉。本文的范围限于杜威的教育哲学,探讨的是他教育哲学方面于我们有用的东西,如教育原理、教育方法等。不涉及他的一般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重点放在重新探讨,不在重新评介,因为探讨先于评介,没有对评介对象的探索研究和正确了解,就不可能有实事求是的评  相似文献   

3.
哲学教育“无用论”和“取消论”源于对工具主义和效率主义逻辑的崇拜,是对哲学及哲学教育的“本性”的误解.哲学的本性是“爱智慧”和“爱自由”,哲学教育也因此具有它的“哲学性”.哲学教育必定是自由的、开放的和创造的,任何好的课堂哲学教学都必须将哲学教育的哲学性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4.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十九世纪未叶德国教育学家罗森克兰茨著作《教育学体系》(Die Padagikals System)一书,美国布雷克特将它译为英文,书名用“教育哲学”,可能就是这个词的起源。自此美国教育学者纷纷用这个词著书立说,美国的一些大学也开设“教育哲学”这门课。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于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论”,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讲学时使用过的教材,也是当时较为完整而系统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当代欧美教育哲学界产生过哪些思潮和学派?它们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们对教育实践有何影响,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怎样?批判地分析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外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和一些理论问题,也可作为我们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借鉴。这里译载的资料,是美国R.范斯科特等著《教育学的基础(社会的观点)》一书(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79年版)第二章“教育哲学”中“各派教育哲学”的一节,其中阐述了要素主义、永恒主义、进步主义和改造主义四派资产阶级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该书还介绍了唯心论、实在论和实用主义三大唯心主义哲学派别对教育的某些见解,分析了六、七十年代盛行一时的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在教育上的意义。作者自称持“温和的改造主义”立场,他们沿用了较常见的一种分类法对各派教育哲学作了一般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教育哲学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哲学研究就是建立教育研究与哲学研究之间关系的一门学问。据此,可以把美英教育哲学研究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主义时代、分析时代和情境时代。教育哲学有两种形态的存在方式:作为一门教学科目的教育哲学和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教育哲学。根据教育与哲学之间存在的关系形态,可以把教育哲学分为以教育为主、哲学为辅的“亲教育”阵营和以哲学为主、教育为辅的“亲哲学”阵营。  相似文献   

7.
略论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是在中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中国现代教育哲学的发展未能古今贯通和中西合璧;2、中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速度;3、教育哲学的理论困惑。促使新世纪中国教育哲学更好地发展,可以从四方面把握:1、确定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张楚廷《教育哲学》较好地解决了教育哲学应当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有教育”或教育的存在与起源的问题,“教育是什么”或教育的本质与性质的问题,“怎样实施教育”或教育的实践层面的问题。其教育哲学是从教育自身规律出发的、从人出发的、从中国现实出发的教育哲学,具有独特的写作语言与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全国数学教育哲学暨数学教育高层论坛于2016年4月15-17日在南京召开,论坛聚焦“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教育专题研究”两大主题,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中国大陆近二百名学者参会.会议主要围绕“数学教育哲学”、“数学教育心理与教学”和“数学课程与教学”3个专题展开研讨,会议报告立足数学教育的本源性问题,视角开阔、论意前瞻.  相似文献   

10.
哲学教育的规范化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规范化建设的欠缺,是制约我国哲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哲学教育的规范化”主要指哲学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与系统化,它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相反构成了后者的根本途径和重大前提。哲学教育的规范化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化的要求,而是包含着实质性内容的对学生“哲学精神”的熏陶和培育。根据上述理解,本文从基本原则、哲学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评估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对“哲学教育规范化建设”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教育哲学的本性在于提问。教育哲学的不足表现为教育哲学提问能力的不足。教育哲学不仅要学会提问,而且要学会“形而上学”地提问。能否正当地提出教育的形而上学问题,是教育哲学之为教育哲学的标志。教育的形而上学问题,也就是能够提出“问题”的“人”的问题。任何对教育的提问,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正当地提出“人”的形而上学问题,有助于人对于其生存处境的把握和意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教师生命是教师个体生命和职业生命的结合。教师完整的生命由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超越生命四部分组成。教师生命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爱护教师的“自然生命”;指引教师的“价值生命”;启迪教师的“智慧生命”;提升教师的“超越生命”。为此,教师教育哲学的构造应加强师范生的道德陶冶和专业精神培养;重塑在职教师形象,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建立一体化教师教育哲学体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育哲学在促进教师“生命”健康成长中得以不断完善,教师生命在教育哲学阳光普照下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以真正哲学的方式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哲学的教育和教学改革问题 ,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 ,其中最为重要和基本的 ,还是哲学的本性及其对于哲学教育和教学的要求。哲学教改的根本目标就是以真正哲学的方式来理解哲学和从事哲学教育和教学。哲学的本性是什么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我们看来 ,最为根本的还是哲学作为人类文明中的“头等智慧”的地位和作用。哲学就是“爱智慧” ,而且爱的是人类的“大智大慧”。相应地 ,哲学教育应当切实恢复和强化哲学的“爱智”本性 ,激发同学的“爱智”热情 ,引导他们的求智方向 ,使哲学的教育和教学真正成为传承和提升哲学…  相似文献   

14.
论“以人为本”的教育本体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为本”对教育提出了人本的哲学命题,教育哲学的人本就是“人之为人”。大众化、国际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本体研究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当前,教育向大众化转换,我国教育哲学本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值得反思。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确立“人之为人”的教育原则,抓住“人之为人”这个哲学的本,这对当前“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富而后教”作为教育哲学是错误的,掩盖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民主性。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孔子关于“庶”、“富”、“教”关系的言论,“庶而后教”才是合理的。董仲舒提出的“继天而教”,不仅与“庶而后教”等儒家教育思想和道家思想一脉相承,而且符合人性发展规律,已成为我国传统的教育发源观,也是教育公平和教育民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两百多年以前,浪漫主义作家赞美了人类的想象力,认识到世界的理想状态——崇高的爱、完美的德行和美好的社会。今天,当我们给某人冠之以“浪漫主义”称号时,这意味着他是一位空想家、理想主义者或“乌托邦”。然而,在教育哲学上,“浪漫主义”一词则是指某些人持有卢梭的如下一些教育观点。  相似文献   

17.
哲学,“热爱智慧”;教育,在无穷无尽的“置问”、“批判”与“创新”的主张下,让孩子们去追逐智慧。这个共同的目标使哲学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美国,哲学对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深远而巨大。四大教育哲学理论流派在相互批判中并存,推进了美国教育的民主和繁荣。  相似文献   

18.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创始人,在多学科中颇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教育哲学充满了深奥的“过程”、“机体”思想,他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是他的过程哲学的具体化。他提出整合教育,塑造“智慧人”;提出教育节奏,重视教育过程;关注教育关联性,提出首创精神。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反思教育与时间的关系是教育哲学最核心的任务。现代教育哲学深受知识论哲学的影响,而知识论哲学与“浮士德时间”哲学之间具有天然而密切的关系。“浮士德时间”哲学对时间理解的线性,易控性和可计量性为知识教育哲学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而知识论教育哲学则相应获得“浮士德时间”哲学的一切品质。现代教育如果不能在时间哲学上超越“浮士德时间”,就不能超越知识论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70年代,英美教育哲学的主流是“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在50年代异军突起,60年代盛极一时,70年代日渐式微。分析教育哲学与分析哲学存在“血缘”关系:分析教育哲学的特征与分析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息息相关,分析教育哲学遭受诟病与分析哲学受到批评息息相关,分析教育哲学的涨落与分析哲学的兴衰势呈呼应。这种“血缘”关系是影响分析教育哲学涨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教育哲学之潮在教育哲学领域涌过之后,并非遗产全无。分析教育哲学或改头换面,或新瓶旧酒,对现代教育哲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