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中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减负工作的深入,把"双休日"、"寒暑假"还给学生,成为学生的心声,也成为社会的呼唤.当前,多数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作息时间,不再加班加点.一个中学生每天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应有2~3小时,外加双休日和寒暑假.闲暇时间是还给了学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时间里,他们能干些什么呢?下面是几组调查数据,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听、说、读的思维延续和发展,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又是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认为 ,健康 ,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体格强壮或没有生理疾病 ,还意味着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复杂社会的能力。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 ,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 ,心理上也逐渐成熟 ,出现了因青春前期身心作用而产生的烦恼 ,再加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粗俗影视片的影响 ,一些学生产生了青春期心理障碍 ,在人生的航道上不能顺风航行。  我曾经教过一位男生 ,他特别喜欢时髦的打扮 ,总是随身携带一把小梳子 ,有事没事把头梳得油光发亮 ,而且对异性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经常去招惹女同学 ,甚至用女同学的第二性征开玩笑。女生们讨厌他 ,…  相似文献   

4.
休闲是人类活动中的一部分,善用休闲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只有当学生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课余时间,才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对我院高职学生闲暇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真正认识到提高大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校园闲暇活动场所.其关键在于对大学生进行闲暇生活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一、对学生进行闲暇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作用5~7个小时的自由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马克思也认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才是真正的财富,并为一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1]。但闲暇时间的增加并不必然带来个性的丰富和全面发展,要使人在  相似文献   

6.
情感变化的大幅度,日常行为的无常性、逆反性是问题学生的一大特点,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便是真心聆听单亲生的情感倾诉,热心满足贫困生的求学愿望,耐心扶助学困生的成长脚步,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受到艰难的日子里,老师、同学与我同行。1.关注单亲孩子——营营造家的温馨单亲孩子最希望的是现有家庭成员的和睦和融洽,学校和老师虽不能复原孩  相似文献   

7.
16年城镇小学、4800份问卷、15场座谈描摹儿童暑期生活概貌—— 问题之一:缺生活 培训、暑期作业和旅游是城镇小学生暑期生活的三大主体活动,小学生暑期生活还不够丰富多彩。其中。61.3%的学生暑期生活以培训为主,53.7%的学生以作业为主。培训和作业已成为其暑期生活主线。列于第三位的小学生暑期主体活动是出游,但只占三分之一左右(36%)。  相似文献   

8.
微玉 《广西教育》2008,(21):1-1
闲暇指的是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闲暇观念和闲暇习惯直接关系到今后闲暇生活的质量乃至幸福程度。对云南省某高职院校学生闲暇时间、闲暇生活,以及闲暇教育等进行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对闲暇时间需求愿望强烈但缺乏规划,闲暇活动以上网、看影视电视剧、看小说等为主,集体活动缺乏,普遍较为盲目和消极。学生闲暇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传统观念制约、忽视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意识欠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闲暇时间日益增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因此,关注人的闲暇是不可忽视的永久话题。基于此,文章对休闲、闲暇时间、闲暇生活等一系列基本概念予以厘清,进而深入挖掘蕴含于闲暇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提出了关于闲暇教育、闲暇德育的一些理论观点,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关注闲暇生活重视闲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发展,闲暇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闲暇教育是青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提高教育实效的需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闲暇活动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闲暇生活的放纵型、无聊型和自我封闭型.据此,学校应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转变工作方式,组织开展各种的闲暇活动,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创设条件,构建社会化闲暇教育体系等三个方面加强闲暇教育.  相似文献   

12.
习惯的好坏会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而习惯的培养则需要有一套科学、极具激励作用的评价作导向。为此,学校开展了“双轨评价”的实践研究,即通过对班级和学生两个层面的激励性评价,激发起班级间及学生个人间竞争的积极性,促进团队与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导航。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闲暇时间。但是,休息日的增多和学校给学生减负以来,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质量,却成了许多家庭的问题。不少家长对此无所适从: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就把孩子关在家里,只能让其多看点电视;有的家长则担心孩子的学习,从书店买几套训练题让其做做;还有的家长干脆给孩子几个钱,让其自己打发日子。诸如此类的闲暇生活,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常听不少教师感叹:“5 2=0”。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尹志丽  经素 《文教资料》2014,(28):141-143
本文把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和闲暇心态三个视角综合起来,结合课题组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90后”大学生闲暇生活状态.从而得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具有闲暇时间较充裕、闲暇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呈现网络化和个体化等特点;同时存在缺乏规划和使用闲暇时间的自觉性和主体性,闲暇活动层次不高,以及闲暇价值现存在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五严"规定的实施,学生的闲暇时间增多。在闲暇时间里,学生如何在课余获得的知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闲暇生活现状的调查,从闲暇时间、闲暇活动、闲暇消费、闲暇教育四个角度分析了高职生闲暇生活的现状,发现高职生在闲暇生活中主要存在闲暇认识偏差、闲暇活动从众、闲暇技能缺失以及闲暇教育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闲暇生活方式与闲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冬梅 《教育导刊》2001,(15):19-21
生活方式就是“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的方式。但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机体,不仅有复杂的生理机制和生理需要,而且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社会需要。因此社会学研究中的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活主体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活动的稳定方式,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可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闲暇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闲暇生活方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论高职学生的闲暇生活及其德育导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的闲暇生活表现出计划的松散性、内容的随机性、形式的单调性等特点,其双重价值属性表现为“三失”与“三得”。为避免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的“三失”,更好地获得“三得”,高职院校必须提供必要的德育导引,从培养学生的闲暇意识及闲暇能力入手,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民闲暇生活方式与闲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闲暇生活方式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日趋多样生活方式就是“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的方式。但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机体,不仅有复杂的生理机制和生理需要,而且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社会需要。〔1〕因此社会学研究中的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活主体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活动的稳定方式,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2〕生活方式可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闲暇生活方式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日趋多样   生活方式就是“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的方式.但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机体,不仅有复杂的生理机制和生理需要,而且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社会需要.[1]因此社会学研究中的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活主体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活动的稳定方式,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2]生活方式可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闲暇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闲暇生活方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