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读书是一种修养,读书能明理,读书能修身,读书能养德。为此,教师要读书,教师必须读书。教师只有把读书视为一种习惯时,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用现在的知识,培养好未来的人。优秀的教师就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一、读书是教学的需要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扪心自问:教书,没有"书"教什么?不读书怎么教?多少教师任教很多年,有的到退休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为什么?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因他们不读书或者读书少,因而,他们只能机械地重复工  相似文献   

2.
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有一个少年百万富翁群体,他们或她们拥有的个人资产在百万以上。让你大吃一惊吧?他们或她们为什么不上学读书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在商海里沉浮,小小年纪凭什么本事拥有如此财富?是喜是忧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3.
<正>宋代大学者朱熹说过: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可见,读书必须细嚼慢咽,这样才能体会其中滋味。而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需要"咬文嚼字",带领学生潜入文字深处,仔细品味,不断推敲,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语文之味。一、以小见大,品语文之妙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注重自身体验,联系上下文领会相关词语的表达效果。这  相似文献   

4.
小诺与稻草     
为什么要读书? 相信每个学子都曾有过这样的疑虑,尤其在成绩滑坡、心情郁闷的时候。于是,有人会得出一些错误的想法: 用功读书是为了父母在亲朋邻里间交往时脸上有光,是为了填实自己欲望的沟壑, 赢取渴慕已久的奖励。读书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也许,许多学子会这样脱口而出——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但又显然只是将他人之语囫囵吞枣之后朗朗地念诵出来而已,没有切身的体悟。究竟有多少人能像徐如梦同学那样经历一番事情后真正认识到读书是为了自己呢? 祝愿天下学子都能早早觉悟,早早奋起!  相似文献   

5.
谈到读书,贾平凹总是津津乐道。读书的滋味甜酸苦辣涌注心头,贾平凹也时常流泄于笔端。说的最多的,却是一句话:“读书有福”。读书有福?福从何来?读书有福,福从收获中来。贾平凹曾经用调侃的方式历数过爱好读书的种种不是,但是,好读书的各界书虫,从贩夫走卒到学者贤哲,古今大有人在,为什么?贾平凹说,当然是“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如此知识广博,洞晓人生,既自知又知人,当然会让你在面对绞尽脑汁都很难理清头绪的纷繁世事的时候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读书能“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  相似文献   

6.
你对我们公司有什么认识? 说几件你知道的事,诸如销售额为多少、主要产品、企业精神之类。 你能为我们公司带来什么? 试着告诉他们你参加过的培训,可以减低他们的培训费用,立刻就可以上岗工作,创造财富。 你为什么来应聘这份工作? 我来应聘是因为我相信自己能  相似文献   

7.
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最憷头作文。我也不会辅导,您说怎么办?”我想告诉家长一个提高孩子写作能力的好办法,那就是让孩子多读书,多练写,把读与写结合起来。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如蜜蜂采蜜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所以,要让孩子多读书并及时摄取里边的知识营养,使孩子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孩子们读过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下了一番功夫写出来的。他们精心构思,巧妙组织语言。其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孩子们多仿一仿、练一练,肯定会有收获。比如,孩子从文章中学到一个比喻句、一  相似文献   

8.
生命之翼     
历史的疾风,曾吹过丝绸之路漫漫的路径;浓浓的书香,曾飘过万里长城矗立的山岭。“凿壁偷光”、“囊荧映雪”、“头悬梁,锥刺股”——多少文豪巨匠演绎了对读书的虔诚与执著,也续写了多少“嗜书如命”的感人情怀,同时他们也熏陶了后代多少读书人。千古诗人,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请仙人。他仙才媲众美,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钟鼓馔玉不足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读书,让他道出如此富有个性的言语;是读书,让他拥有生命飞翔的羽翼——飞出个性的羽翼。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志洁行康,爱国忠君真气节。他豪气压群雄,开楚…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中有一道习题:生物小组同学饲养兔子和鸽子,饲养一只兔子一天需1元,饲养一只鸽子一天需0.5元,该小组每月有90元活动经费,他们能饲养多少只鸽子?多少只兔子?(每月按30天计算)由题中的条件很容易求出饲养一只兔子每月需:1×30=30(元);饲养一只鸽子每月需:0.5×30=15(元)。很多学生的解法(有的参考书中的解法也是如此)是:可饲养兔子:90÷30=3(只)或可饲养鸽子:90÷15=6(只)。笔者认为这一解法不合题意,理由是:从题中“生物小组同学饲养兔子和鸽子”,到所求的问题:他们能饲养多少只鸽子?多少…  相似文献   

10.
正读中学的时候开始知道毕淑敏的名字,只是那时的年岁并无法真正撷取散文之美,只爱啃一些大部头小说,也都是囫囵吞下,未曾汲取多少营养。渐离恣意轻狂的年少岁月后,反而突然开窍似的稍稍能读出一点散文的精义,方才将自己的阅读范围又拓宽一些。有时不得不作如此想,读书的品类难道真与年龄有关系?或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儿童好奇和喜欢探究?因为他们是向真的。他们渴望了解宇宙秩序,渴望走出混沌、困惑。为什么儿童喜欢听《卖火柴的小女孩》并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他们是向善的。他们希望世界和平,人人幸福、快乐。为什么儿童喜欢斑斓的色彩和随心所欲的涂鸦?因为他们是向美的。他们懂得美的自然法则,渴望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真、善、美构成儿童的生命,追求真、善、美体现了儿童的生活。然而成人往往小觑儿童,认为他们的举动大多属于“胡闹”“顽皮”,因此要将他们从“胡闹”“顽皮”的状态中驱赶出来,把他们推入所谓的理想状态,这其实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七、八合刊刊出了杨显志老师的《高中学生常识性知识的缺乏令人担忧》一文,面对高中生历史常识严重缺乏、错字别字满篇的令人心痛、忧虑的状况,杨老师不禁“天问”:今天,我们的学生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读了十二年书,竟然连这样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十二年啊,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过来的,读了多少书,积累了多少东西?为什么现在读书条件比过去好了,学生在知识特别是基本常识上却患了如此严重的贫血症和缺钙症?如果说对中学生常识性知识的缺乏的担忧以及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追问还仅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教师的教学导向,还不足以引人内…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每次面试,面试官一定会问那些问题?没想过这个问题?好吧,这就是你面试总是不成功,找不到好工作的关键. 其实.这些问题之所以永远流行,是因为它们背后的潜台词能让面试官不动声色地知道他们想知道的东丙.今年你又投了多少简历?跑了多少招聘会?回答了多少次这些经典问题?如果你还是懵懂不知这些问题背后的潜台词,好工作不会眷顾你的,一起来解开这些经典问题背后的达芬奇密码吧.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召开的青年教师成长座谈会上,我从教师们的谈话中察觉出,他们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很多问题感到困惑和无奈,尤其表现出不想写教学随笔和手记。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为什么青年教师如此漠视自身的学习与成长?为什么谈到读书反思,教师们就束手无策?为什么青年教师自认缺少问题意识?是教师在为懒惰寻找新的借口,还是果真如此?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寻找答案。我决定和每个教师分别谈话。在和一些教师的个别谈话中,我终于了解到:教师们说的是心里话,他们真的不知道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撰写教学随笔和手记。我陷入…  相似文献   

15.
您是否从未想过,睡觉这事多令人难堪?多少时间我们都用在睡眠上,多少宝贵的时光都被睡眠从创作、欣赏自然、读书和运动当中给夺走了!有一个问题使学者们很感兴趣:能不能减少睡  相似文献   

16.
处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有的同学能找到素材,写出很好的文章,而有的同学即使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他们还是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中国大诗人陆游也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补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大多数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宋代大学者朱熹有言:“读书百倍,其义自现。”诗圣杜甫也慷慨而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告诫青年:“读书须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想要学好语文,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海纳百川”般地吸纳课外的知识,这才能学得广,学得深,学得牢,才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虚怀若谷的心胸,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8.
(报载:一外商来某地洽谈合资办企业事,因接风酒宴过于奢靡而打了退堂鼓……)涣涣大国,欲说包含好困惑,亦美亦丑难取舍。肉林酒池都曾经有过,如此铺张究竟为什么?鉴古察今上下求索,莫非这就是“中国特色”?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的客.悠悠岁月,吃喝之风从头说,三令五申难刹车。口诛笔伐都曾经有过,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天转地转豪兴不减,一掷千金脸不变色,故事甚多,到处高奏祝酒歌,是福是祸共斟酌……《渴望》新唱@孟广祥  相似文献   

19.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问过自己受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学习各种科目?为什么要参加考试,和同学比得分高低?所谓的教育究竟含有什么意义?这实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们为什么要上学?我们送孩子上学,是为他们将来长大成人后能独立生活做准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明理识事。我们上学的首要目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这样离开学校后,我们才能继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