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农与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实行互助共济的一种具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它是为了解决传统农村合作医疗模式衰亡,农民因病致贫,返贫日趋严重为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实现卫生公平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是继大包干、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一种新探索。该制度试行3年来,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作者在对某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进行审计调查的基础上,浅谈对此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浅议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的一些具体做法,通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患病后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但与此同时,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查并提出建议,对促进整个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新,从运行来情况来看,有的公司盈利,而有的公司亏损.保险公司的参与是企业行为,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是无法持久的.笔者从投资的角度利用马科维茨的E-V(均值-方差)模型论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并认为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风险主要有新农合基金运作风险、管理费用支付风险和道德风险,建立商业医疗保险风险控制体系可以从建立针对农村的专业化管理和销售支持队伍、建立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200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北京实施,目前已覆盖了京郊所有农村.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考察了北京市怀柔、大兴、昌平、平谷等13个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机构、制度设计和运行状况,并与基层干部及农村群众进行了座谈.在此基础上,又在全市不同类型地区选择了四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帮助农民抵御大病医疗风险和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促进京郊农村社会和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取得了卓越的绩效,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政府责任缺失的现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保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愿性原则,导致家庭(个人)账户制度、保门诊、捆绑外出务工人员参保等制度设计引起诸多问题。文章认为,以各级政府出资为主,农民个人出资为辅,按县市统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具备了社会保险的本质特征。基于公平原则、制度保障目标和实际运行效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文章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资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调查,了解到该项工作的开展,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欢迎.但也存在宣传工作不深入、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保障功能不够健全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1)提高思想认识;(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功能;(4)改革农村卫生体制;(5)加强药品购销监管.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为部分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农民参合积极性还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适应工作需要;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成本大,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能力有限;医疗监管难度系数较大;立法滞后,政策不过硬;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等等。在今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与完善,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扩大筹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与外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加快相关立法,确保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政策的稳定性;加强新农合人力资源建设,重视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医改24问     
《中国职工教育》2009,(7):15-18
1.医疗保障究竟“保”什么?答: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由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三部分构成,其保障的人群和内容也不相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层次。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主要保障大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全面、客观地把握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才能有效落实和保障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三张网”.要想实现“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每个制度构建本身与制度之间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调查分析w市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现状、问题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制度全覆盖、筹资多渠道、保障分层次、政策可衔接、管理趋统一”的原则。构建“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五个经济发达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城市的农民参合率逐年上升甚至接近全民参合。合作医疗资金完全依靠本市财政以及农民个人的缴纳。同时,参合主体在参加医疗保障制度种类选择上具有较强灵活性。但是,也存在若干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较高参合率依赖于非正式制度如宣传的介入,从而增加了筹资成本;合作医疗资金筹集以及补偿缺乏科学测算。另外,村卫生室尚未纳入到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当中去。这些问题将影响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发展。有鉴于此,经济发达城市应当在坚持自愿性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向强制性过渡,尽快建立起与社会医疗保险相互衔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与使用精算模型,努力将农村卫生室纳入到合作医疗服务体系当中去,充分发挥村卫生室在疾病防治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之一,经过几十年运作与发展,它面临着严峻的困境,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新型的符合我国农村实际需要的医疗保障制度,为了切实反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方法以及农民的参保情况,本文就此在对江苏省兴化市大邹镇张文村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担负着保障农民健康的重任,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实施以来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政府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医疗保险覆盖面窄、保障不全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差,医疗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等.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给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对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分析,指出农村医疗保险在农村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改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奚海燕 《林区教学》2009,(6):108-109
介绍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情况,并以双城市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为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现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通过对黄山市新农合制度建立10年来的情况分析。梳理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新农合制度提出相应建议,力求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基层的实施现状,重点选取了益阳市安化县滔溪镇开展调查。在充分听取当地村民对新农合工作的意见、建议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