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专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我认为中专英语教学一定要搞好听说活动,而且要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但必须和“读、写、译”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我通常在中专英语教学中是以下述原则来指导听说活动的。 (1)以听说活动,归纳出英语语法项目。 (2)以听说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句型。 (3)以听说活动,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的来说,听说训练除了继续培养学生听说两方面的技能外,还必须落实在读、写、译上。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听听,说说,译译”的综合方法。至于听说活动要占多大比例,应以具体情况而定。怎样以听说活动来带动语法教学和课文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继续,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其中听说能力是基础,听说能力可以促进读写译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由于中学英语片面的应试教学,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象十分突出,学生普遍存在怕英语、厌英语的心理.为了根除这些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听说能力的提高,以达到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综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学习中,由于听和说两种技能训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多数学校把口语课和听力课合为听说课。就听和说两者关系看,听是会话的前提,是说的基础,在英语学习中列为“听、说、读、写、译”“五会”之首。各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也把听的要求和说的要求分别列出。本文就自己四年英语听说课教学所得,对基础阶段英语听力训练教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人类交际的工具。目前,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教与学”、“学与用”相脱节的问题。听说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要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加大听说教学在课堂组织形式中的比重,加强学生“听说”方面的由训练频率。  相似文献   

5.
耿利红 《考试周刊》2012,(27):92-92
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要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能力不是件易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这五项基本技能的兴趣,尤其是在听说教学中,更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听说课程中适当地引入英文电影,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要在课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听说能力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能力不同点在于它的双向互动的“交流”及特有的交际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听说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中重要能力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无论初中的学生,还是高中的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学生能力最弱的是“听”与“说”,特别是“说”的能力,学生的口语普遍只具备“能勉强开口,但错误很多的水平”,听说能力不足问题日见突出。那么,影响听说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一、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干扰语言学习者听说水平提高,特别是口语水平提高的心理因素包括个人心理因素(学习态度、人格因素、认知方式、焦虑感)和社会心理因素(学习目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及师资)等等。要在一个讲母语的环境中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英语教学理论的一般性规律和共识,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线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落实“以听说为主带动读写译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原则,以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9.
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必须通过扎实的“听说”实践活动实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是在学生低年级起始阶段,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挖掘一切有利于学生练听、练说的因素,在识字教学中练“听说”,在阅读教学中练“听说”,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练“听说”,把听说训练贯穿在每一节语文课之中.走好了“听说领先”这一步,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听说能力是人际沟通的重要途径,是语言在信息交换过程的基础.在离职英语教学中,听力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不仅是教师如何通过有限的学时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听力能力存在难度,也是因为英语听力考察的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水平.近些年,教育工作者不断引入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创新和探索,可以说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取得很多新成就,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都显著提高,但传统的“读写为主,听说为辅”的观念仍制约着听说能力的提升,在听力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语精读课教学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四会”并举,阶段侧重“四会”并举是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全面训练。阶段侧重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配合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精读课教学里,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目的,就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教学手段,在每节课上都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笔者根据阶段侧重的原则,即“一年级狠抓听说,但不忽视读写;二、三年级加强读写训练,但听说训练还要进行”的原则,采取了从听说开始,渐及读写的教学顺序。(一)听力训练1.全部用英语授课,包括讲解、提问、练习、测验、布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萌 《考试周刊》2011,(65):121-122
“听”和“说”是语言交流的基础。在我国的英话学习课堂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逐步凸显。但纵观大学英语听说能力教学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全面分析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障碍,对于改进大学英语听说能力教学的明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听和说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形式,因此,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这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能只偏重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应以听、说领先,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落实"以听说为主,带动读、写、译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原则,把听、说和读、写、译合而为一,带动学生英语全面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就要注重学生的听说练习“ “听”在语言技能中的量最重,“说” 的量是“听”的二分之一,听说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一种交际能 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本文简要 阐述了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分析如何才能更好地优化英 语听说课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交际中 ,口语即“听”与“说”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口语教学中加强输入 ,是提高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探索了在教学实践中 ,提高听说能力的一些方法 ,同时指出输入与输出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建构主义教学观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开展课外学习活动要遵循的三个原则,分析了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英语“说、写、译”水平的实施途径,对指导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提高英语“说、写、译”水平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研究听、说、读、写、译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期改善目前大学英语视听说与读写译课程教学分离的状况,帮助学生摆脱听说和读写能力不均衡发展的困境,同时也期望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定位与就业单位的需求以及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的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决定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听说领先的重要性。听说领先就是在课程讲授中把培养学生听说交际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但不是只培养听说交际能力,而是与此同时也要兼顾读写翻译等其他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学中实现听说领先的教学目标,需要把听说法、交际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本文论述了听说法、交际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三种教学方法的利弊,认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可以在教学中实现听说领先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应发展学生基础宽广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听、说、读、写并重,早已是语文教育者的共识。然而,在语文教师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应付涵盖面广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教师随着重视读、写测评的各级考试的指挥棒,避“轻”就“重”的教学“跛足”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怎样才能用好语文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更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一、增强优化教学意识,提高教改自觉性重视听说能力培养,并不意味着要让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拚抢课堂时间,舍此取彼,对此语文教师应有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训练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要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在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四种能力之中,听说能力的训练,是最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