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们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青少年学生通过道德教育具有了比较清晰的道德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道德动力,导致了很多青少年道德知识和行为“两张皮”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道德信仰的终极价值支撑。而没有道德信仰教育引领的道德教育,处处凸显了其价值上的无根性,这就致使道德知识与规范杂乱无序。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原因可能在于道德教育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信仰引导。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该做到道德知识传授与信仰引导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原因可能在于道德教育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而忽视了信仰引导。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该做到道德知识传授与信仰引导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能力是人们认识道德现象、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评判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它是人的本质能力,是顺利完成道德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条件。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养成,既不能企求单向的道德灌输,也不能寄希望于青少年自身的自然成长,而必须从道德教育理念、教育者与青少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变革。 一、确立以培养道德能力为中心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对青少年基本上是采取单一的道德灌输,即直接向他们传授道德知识、道德规  相似文献   

5.
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传授的不是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而高校道德教育中"主知观念"引导下的主知性道德教学虽有其自身合理性,但是大大缩小了道德教育的空间,简化了道德教育过程。这种价值取向下的道德教学以客观普遍化的知识割裂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高校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发挥育人效果,必须从道德教学观念上、内容目标上和方法上进行转换,价值取向转向"主德"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传授的不是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而高校道德教育中“主知观念”引导下的主知性道德教学虽有其自身合理性,但是大大缩小了道德教育的空间,简化了道德教育过程.这种价值取向下的道德教学以客观普遍化的知识割裂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高校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发挥育人效果,必须从道德教学观念上、内容目标上和方法上进行转换,价值取向转向“主德”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道德信仰是道德主体对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理想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大学生树立道德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大学生对道德的信奉虔诚度,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道德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致使高校部分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信仰,以弥补现有道德教育的不足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就是不同文明形态更替的过程。在不同文明形态的更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道德信仰危机现象。我们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毫不例外也出现了道德信仰危机现象。要消除这种现象,关键是进行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和如何进行道德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1.
道德信仰是个体对某种道德价值或理念的笃信不疑和身体力行,是道德发展的最高形态。缺失道德信仰会给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带来诸多危害。道德教育要以学生的道德信仰的培养为旨向,以促进道德教育实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对道德需要与道德发展的关系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儿童与青少年品德结构的任何一种特征(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来自于需要这种内部动力。与此同时,儿童与青少年的道德范畴的任何一种成分(善恶、义务、良心、荣誉、幸福、节操、正直等)也往往来自需要这种内部动力,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规范的任何一种成分也来自需要的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道德需要就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发挥主体积极的心理驱动器。所以我们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在个体的道德需要的基础上,以个人体的道德需要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动力和主要归因,道德教育才能取得效好的成效。1、道德教育要激发个体道德需要的产生我国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由此带来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也越显突出,同时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重视,加强和研究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青少年各种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出发,分析了造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各种原因,从而对信息技术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结合的趋势、条件以及对策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随着当前的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困境,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价值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儿童道德教育是个体道德成长的基石.在儿童道德教育已有的范式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个体道德叙事作为儿童道德教育的新范式,体现了对儿童生命价值与实践的尊重,其展开有静态表达和动态生成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成为各国一致关注的焦点命题。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炙手可热的德育建设并没有破解令人担忧的道德危机道德恐慌,青少年弱道德、不道德甚至道德败坏现象依然严重。在对症结的追问和反思中,道德教育的被现象是一个应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当前,德育领域存在四种被现象:远离生活和实践,被知识化的道德教育;行走在真实和迷惘之间,被悬置的道德教育;无法逾越的道德标杆,被至善的道德教育;忽视道德主体的生命存在,被教育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要理解,不要灌输——浅论价值和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就是价值教育 ,价值和知识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 ,尤其在获得方式上 :知识需反映 ,价值靠理解。传统道德教育以反映的教育理念而使得道德的形式和背景相分离 ,而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它的背景 ,背景需要理解 ,理解又要在生活中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公益广告在青少年德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应当得到重视。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新生途径。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伦理规范等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一种德育途径,与学校、家庭的道德教育一起,呵护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视域中,公益广告德育具有直觉感染,潜移默化;多方互动,激励认识;自觉导向,凝聚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切实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从道德目标、道德价值、道德内容、道德模式等方面把握目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高科技社会的到来和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转型,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产生。其中,道德责任扩散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青少年道德责任扩散现象令人堪忧。如何认识青少年道德责任扩散现象?是当下和谐社会构建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文章对青少年道德责任进行了调查,并予以教育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