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动笔墨不看稿革命老人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有一回,学生们向他求教看书的经验,他回答了七个字:“不动笔墨不看书”。举一反三,我想到,看书与看稿,似有许多相近处。借用徐老看书的七字诀,编辑看稿,能否将“书”字更为“稿”字? 如果说,“不动笔墨不看稿”是被编辑生活的实践证明了的一  相似文献   

2.
张彩红 《出版参考》2013,(16):29-30
鲁迅作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但以坚实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人可替代的崇高地位,而且投身编辑出版工作,将其当做文化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为之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无论是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还是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都离不开作者。"我们是作者的知音。了解作者才能帮助作者,懂得作品才能加工作品。作者是作品的创作者,我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14日至12月14日,宁夏图书馆流通部和会展与培训部共同举办的"用服务赢取满意,让阅读点亮梦想"——宁夏图书馆"馆员风采"摄影书法作品展在图书馆二楼大厅展出。宁夏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业余时间用镜头、笔墨和针线,创作了一幅幅美丽独特、积极向上的作品。此次共筛选摄影作品101幅、书法作品9幅、十字绣作品12件列展。这些  相似文献   

4.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游图册》,可能是董其昌现存有明确纪年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但因其与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山水图册》中的多幅作品近似,围绕二者真伪问题引发了一场"双胞案"讨论。就实际情形而论,"台北本"有十九开,共计三十六幅画作和两幅书法墨迹,"安徽本"仅有十六开,共十六幅画作。两本中的近似作品也仅有十二幅,并非如杨岩松所说有十五幅之多。"安徽本"中有四幅作品摹自董其昌晚年的一件山水图册。"台北本"共计三十余条题跋,所含带的历史信息远远大于"安徽本",尤其是第十九开《西兴暮雪》的创作背景,涉及万历辛卯(1591年)的"争国本"事件。借助两件山水图册近似现象的讨论,深入反思当前单纯以宏观的文人画概念和笼统的笔墨趣味等标准,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好董其昌作品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5.
罗江 《云南档案》2020,(4):30-30
其书法学清人一路,深厚雄健,自是不凡。此幅书法章法空灵,字瘦而厚,清超之气充满行间,诚不可多得。释文:青山历历树重重,寺在云深第几峰。比屋人家西崦下,夕阳长听讲时钟。款识:元人张庸题山水画卷诗一首此作品现藏于云南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6.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游图册》,可能是董其昌现存有明确纪年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但因其与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山水图册》中的多幅作品近似,围绕二者真伪问题引发了一场"双胞案"讨论。就实际情形而论,"台北本"有十九开,共计三十六幅画作和两幅书法墨迹,"安徽本"仅有十六开,共十六幅画作。两本中的近似作品也仅有十二幅,并非如杨岩松所说有十五幅之多。"安徽本"中有四幅作品摹自董其昌晚年的一件山水图册。"台北本"共计三十余条题跋,所含带的历史信息远远大于"安徽本",尤其是第十九开《西兴暮雪》的创作背景,涉及万历辛卯(1591年)的"争国本"事件。借助两件山水图册近似现象的讨论,深入反思当前单纯以宏观的文人画概念和笼统的笔墨趣味等标准,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好董其昌作品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7.
傅山书法     
《傅山书法全集》集艺术性与学术性于一体,收录了傅山先生从青年时期到晚年七十余万字、数千幅的书法墨迹作品,内容涉及经、史、诸子、道教、佛教、诗文、书法、绘画、音韵、训诂、金石、考据以及医学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门面简陋的书画店里,看到了林散之先生的一幅草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林先生的字,又一次让我心醉神迷,呆看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十几年前,第一次看到林先生的书法,是他为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写的一首诗。不懂书法的我却一眼就喜欢上了他的字,而今那种感觉又在心中苏醒,仿佛30岁仍孓然一身的人在茫茫的人海中邂逅他18岁时的初恋。林散之的字如林散之其人,潇洒儒雅,而又傲骨铮铮,气势逼人。他晚年的行草,已到了物我两忘,出神入化的境界了,让人叹服,也让人惭…  相似文献   

9.
一专多能时代,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有许多新入行的编辑肩负挑选图片的重任.新闻照片挑选原则十分重要. 最重要的是新闻点 无论是报纸新闻、还是电视新闻以及网络新闻,如果要挑选一幅可以"压住"版面的照片,需要很强的新闻性,哪怕照片非常有艺术性,但是如果和新闻主题不匹配,也必须坚决舍弃.  相似文献   

10.
走进他的学习室,只见有两张桌子,一张摆放着医学书籍,另一张摆着的则是笔墨纸砚。墙上挂满了他在各类医学报刊上发表过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不是报刊剪贴,也不是用微机打的,而是用毛笔写的,这一篇篇学术论文也是一幅幅好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国书法协会山东分会会员,齐鲁书画研究院客座教授,现为54960医院院长的刘俊枝,不仅有着“军营神医”的美誉,在书法艺术领域内所取得的成绩也早已令人刮目相看。早在1984年春天,在全省军地联办的书法展览会上,著名书法家魏启后先生给其作品以“笔成冢,墨成规,不及羲之及献之”的高…  相似文献   

11.
“黄明,你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啦!”近日的一个晚上,当一位朋友把这一喜讯通报给正在灯下笔歌墨舞的武警江苏总队政治部新闻电视工作站战士黄明时,他先是一愣,既而激动的泪水溢满了他那双因熬夜而变得红肿的双眼。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20世纪末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最后一次书法盛事。开展以来,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篆刻作品2.5万余件,经评委严格筛选,有1000件作品入选,50余件获奖,其中,全军和武警部队仅有11幅作品入选。作为部队一名战士,其作品能入选书展,黄明高兴、激动,情在理中。今年…  相似文献   

12.
徐迟先生是诗人、作家,也是编辑家.他的文学编辑生涯,在30年代就开始了.但他主要是以创作名世,老的说法,是编辑之名为文名所掩了.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60年的创作生涯,为我们的文坛奉献了近1000万字的作品,包括诗、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音乐评论、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传记等体裁.这些作品已编辑成《徐迟文集》12卷,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13.
邵明     
《采.写.编》2013,(3):I0003-I0003,F0003
邵明.字东方,山东东阿县人,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为人孝顺,彰显黄河土一样淳朴厚实。自幼喜好翰墨,三十多载临池笔耕墨耘,寒暑不辍。书法品相双全,正如杜甫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且在“书贵瘦硬方通神”中体现一个“瘦”的特点。他站到一个俊美的高度,其笔墨和章法不逾规,不飘忽,其作品也就有了完美的格调和诗意。他不过多地张扬自己,清醒地执着于自己的从艺道路,墨迹无功利的纷扰,笔墨天然,大相渐成。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次书法展览会上,我第一次看到刘明先生的作品。一件行书横披,王之焕《登鹤雀楼》诗,寥寥20字,写得奔放自如,全无一点迂拘之气。2001年,我接替市书协主席,想请他做顾问,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以中国书法发展源流为主线,聚焦呈现了中国书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18组作品,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等现代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让书者与观者在笔墨唱答之间相互致意,共赴一场“游目骋怀”的心灵之约,使书法这门落笔无声、发于心诉于眼的艺术迸发出更加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集安,有吉林省“小江南”之美称,它是上千年前古高丽族部落十九代王朝定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这片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土地上,许多有志青年为之耕耘,在书法篆刻艺术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姜荣华便是其中一位值得介绍的青年书法篆刻家。荣华自幼喜爱书法篆刻艺术。从小学开始就没淫于涂抹之中,但他真正涉足于书法篆刻艺术之河却是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他认为:书法是纯粹的艺术。其玄妙的艺术境界陶人情操并令人激动不已。那一幅幅线的轨迹,乃书家心灵的低语,并非作者故作姿态的“天真”。他先习“二王”,后临…  相似文献   

17.
当读者打开报纸,一幅内涵深邃、笔墨清新的美术作品映入眼帘,使他获得了美的享受;一张寓意深刻的漫画,使他在笑中得到教益;一帧醒目引人的刊头、题图以及精美的插图,使他增加阅读新闻报道的兴趣。这就是美术在报纸上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李群 《新闻传播》2005,(7):51-51
作为当今艺术样式的书法,如何在先人的艺术模式上继承、发展,是当今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特别在当代,怎样才能真正地展示出这一传统文化样式的艺术特征和精神内涵来,人们就不能不涉及书法创作上的一个问题,这就是书法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因此,一幅书法作品不仅要写出艺术特性来,同时,在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上也能表现出来一定的文化韵味。当人们在一起谈论书法作品的好与差的标准时。人们往往首先提到的是这幅作品的文化内涵。只有那些既有艺术格调,又有一定文化韵味的书法作品才能让人们认可,在这样的作品上能让人们从中品味出一些东西来,比如作品的书卷气、作品的韵味、作品的品格等等。但就艺术美来讲,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但要看运笔的功力、气韵的外在之美,同时还要看这件作品的内涵之美。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它的审美观念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向纯武 《新闻界》2003,(5):45-46
毛泽东早年创办并主编过报纸,从此便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为报纸撰著发刊词,写作消息、述评、社论、时评、调查报告、编者按语等大量新闻作品,审阅和修改大量稿件,而且还经常为报纸题字、题词和书写报头,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毛泽东是中国报头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他书写的报头数量之众多,书写风格之独特,蕴涵内容之丰富,以及对书法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均堪称巨擘和楷模。毛泽东为报纸书写报头始于陕北时期。早在保安时,毛泽东即为复刊不久的《红色中华》书写报头,该报从1936年12月8日第314期起,改用了毛泽东书写的报头,以…  相似文献   

20.
在5月初军事博物馆举行的“首都文化艺术博览会”上,著名军旅书法家毛广淞应邀展出的书法作品,以它清新、遒劲、传神之魅力,吸引驻足了大批观众,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展出首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国权参观并特意为毛广淞书法展签名祝贺。此次展出了毛广淞的20余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精选于他行、草、楷、隶、篆等不同笔法的创作作品,幅幅作品创作精巧、运笔潇洒传神,给人以浓郁的艺术享受。使艺术爱好者和收茂家不胜喜爱,流连忘返,称赞他的书法“潇洒、独特、传神”。5天时间,数千观众拥挤书展,请他签名留念。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