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在整理《中国早期集邮组织与会刊》文稿时,查阅《中国集邮史》(上卷)71页和《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增订本)55页,均记为:“北平邮票交换会”。并记该会1926年3月19日成立,发起人是环球邮票社店主施秉章,会刊《北平邮票交换会会志》,1926年9月创刊,出版第二期后停刊。而在《中国集邮百科全书》497页,“施秉章”条目中写道:1926年在其筹组下,成立了北京第一个集邮组织北京邮票交换会,出版过两期中英合刊的《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在《集邮博览》1996年第8期29页,刘肇宁  相似文献   

2.
赖茂功 《上海集邮》2007,(10):17-18
时年23岁的施秉章有无可能参与北洋政府管辖的北京邮政总局的邮票设计工作,集邮界历来颇有疑议。为此,笔者据多年研究所得,将施秉章参与邮票设计始末考证如下,以正史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邮票的产生,人们开始集邮。随着所发行的邮票种类的激增,已经没有一个人能够收集齐全世界的邮票了。即使想收集齐近几年的邮票也相当困难,因此专题集邮自然应运而生,成了当今集邮的主流。专题的选择是因人而异的,国旗邮票以其漂亮和奇特的图案吸引了众多的集邮者。当我在中学时期刚接触到外国邮票时,就被一些非洲国家发  相似文献   

4.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人们在议论或批评国家 邮政的邮票发行政策时,常常提到 "集邮邮票"一词。不少人不知道这个 称谓"何时冒出";也有人考证它最早 出自1989年的邮政内部文件。"集邮 邮票"成为人们讨论集邮兴衰时关注 的焦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集邮是一项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集邮组织,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都是民间社团,只有通过自己的工作和服务,增强集邮的兴趣,才能吸引集邮者自愿加入,不断发展壮大。生肖集邮是以收集、鉴赏、研究生肖邮票及相关邮品的集邮方式。生肖邮票出现60年,我国发行生肖邮票已30年,时间虽不长,但生肖集邮发展很快。1997年6月14日由13人发起的生肖集邮研究会在江苏省苏州市成  相似文献   

7.
集邮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恰情益智,旅游使人走进邮票的世界,在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中得到美的享受。邮票可以宣传旅游,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也可以使集邮活动得到推广。集邮与旅游可以互相促进,两者结合,可实现“双赢”。如何才能促进集邮与旅游联姻呢?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不少人对集邮有一个误解,认为集邮可以赚钱,可以升值,可以发财致富,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集邮内涵的深远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集邮,顾名思义,主要是收集邮一票。邮票是什么?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邮资的凭证:既然收集的对象是国家的名片,则邮票必有其丰富的内容、广泛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其文化内涵是无与伦比的,是其他任何收藏品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9.
五六十年代,人们大都知道邮票是寄信所需的。那时,集邮的人很少,集邮公司也还未成立;邮票分为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和普通邮票。其中,纪念、特种邮票色彩多、面积大;普通邮票面积小,色彩也较单调。因此,人们上邮局买邮票都希望能买到面积大、色彩漂亮的。许多人对集邮的兴趣就是从收集信封上剪下的漂亮邮票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立体集邮”乃我新创的一个名词。何谓“立体集邮”?是相对于邮票——邮册——邮集的“平面集邮”而言。何谓“平面集邮”?邮折上、邮册里的邮票、邮品,不论你怎么摆放,都是平面的、二维的;邯集贴页上的邮票、邮品,不论你如何展出,也是平面的、二维的。常规的集邮,不论是传统集邮的方式,还是专题集邮的方式,不论是搜集、整理,还是欣赏、研究,基本上是静态的“平面集邮”,只有少数集邮类别如极限集邮、原地集邮和某些需要实地考查邮路邮史的例外。“立体集邮”就是让邮票立起来,让集邮者走近邮票、走进邮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披露了目前已知的解放前河北境内唯一的一个早期群众集邮组织——保定同仁邮票研究会的史实,并简述了同仁邮票研究会会长、保定早期邮人王承立的集邮经历. 保定同仁邮票研究会成立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其成员以保定的基督教公理会教会学校——同仁中学救工和学生中的集邮者为主组成,故名同仁邮票研究会几近湮没的保定同仁邮票研究会史料的发掘整理,填补了河北无早期集邮组织的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集邮文化论坛会上,一位集邮者宣读自己论文开场白讲道:“好多人问我,什么是集邮?”我回答说:“什么都不是就是集邮。”猛听到这种高论有点茫然,但细琢磨还真有点意思。先说什么是邮票。邮票出现已160多年,新中国成立发行邮票也半个多世纪,对于何谓邮票,竟成为目前集邮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据争论未解的话题。这些不论从狭义理论上的探讨,还是从广义实践中考查,邮票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笔者曾多次介绍过欧美国家的邮票发行部门、集邮组织或集邮报刊开展的集邮调查。这些调查涉及到集邮者的情况、购买邮票的情况、对已发行邮票的评价、对邮票题材的选择等,它们成为这些国家制订或补充修改邮票发行政策的科学依据,成为集邮组织有的放矢、更好地为集邮者服务的利器,成为集邮报刊调整版面设置、进一步满足集邮者需求的导引。  相似文献   

14.
集邮乐无穷     
我小时候就喜欢攒邮票,把漂亮的邮票从信封上剪下来,泡上水,再拿出来放在玻璃板上晾干,然后收藏起来。那时收集邮票不像现在需到邮局预订才能收集。起初我不懂集邮,与人来往通信也不多,因此,没有攒多少邮票。参加工作和成家后,更少有时间涉猎集邮。  相似文献   

15.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邮票的,您集邮吗?我是1971年从铁道部调到邮电部邮票设计室以后才接触邮票的,以前多年参与各种形式的美术工作,我不集邮。20世纪80年代,邮票发行局明令从事邮票设计的工作人员不允许集邮。我没有养成集邮的爱好,不过因为工作  相似文献   

16.
邮票上有关集邮的内容日渐增多,足以单独构成一个专题。这里介绍反映集邮工具的邮票。 最常见的集邮工具是邮票镊子、放大镜和集邮簿,而在邮票上出现机会最多的出是它们。塞浦路斯1984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集邮词典中只有普通邮票、纪特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等专有名词,不知何时,冒出来一个“集邮邮票”,同时派生出配套的“通信邮票”(发信邮票、寄信邮票)。特定的名词必有特定的含义,由此还引发了许多纠纷,引起了一些官司。“集邮邮票”特指集邮者手中持有的仍然可以使用的纪特邮票,“通信邮票”特指当地邮局卖出的  相似文献   

18.
笔者集邮数十载,是最佳邮票评选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一向认为最佳邮票评选是我国邮坛的一件盛事,通过这项活动的,对提高我国邮票的设计印制水平和提高广大集邮爱好者的艺术鉴赏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它的人逐渐减少了,主观上有主办单位指导思想和组织工作上的问题,客观上受集邮大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上海黄浦区集邮协会于7月13—15日在苏州西山举行基层秘书长邮识研讨暨《黄浦集邮》工作会议。与会40多人,市邮协邵林、张乐民等应邀出席并讲话。"集邮旅游"活动,是黄浦邮协的一大创造,20年来坚持不懈。这次邮识研讨着重对苏州园林邮票,以及邮票上的苏州事物进行交流。叶清良、陈金洋谈及苏州四大园林邮票设计者  相似文献   

20.
邵林 《上海集邮》2000,(9):41-42
集邮者在进行传统集邮的同时,往往会对邮票上的图案发生兴趣。比如,专门收集中国邮票的集邮家马任全,他也曾收集过一些外国邮票,因为他的生肖属马,所以特别留意画面上有马的各国邮票,口久自然形成一部马邮票的专集;王纪泽和张包平之是一对因集邮而相识、相爱的伉俪,他们除了专集红印花邮票外.还专门收集夫妇双人像邮票。这是与传统集邮不同的另一种方式,不以邮票的发行国家(地区)、年代、票种为界限,也不追求每套邮票必须“全”,而是只以邮票画面反映的内容或邮票发行目的(简单地说,是指邮票纪念或宣传的事物,一般为邮票的票题)作为取舍的依据,这类集邮方式称为“专题集邮”,最初的专题集邮又称“图别集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