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荷载集度与剪力、弯矩之间的导数关系,找出了绘制内力图的规律,应用此规律画剪力图和弯矩图不必列内力方程,只需依据梁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剪力图及弯矩图的图形特征计算出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即能简便、快捷地画出内力图。  相似文献   

2.
剪力图和弯矩图是工程力学中材料力学部分基本计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准确确定梁危险截面的重要手段。综合法绘制剪力图弯矩图与其它方法相比,快速准确,易被学生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打靶法求梁变形的数值解》一文,叙述了打靶法解线性微分方程的原理及各种载荷情况下梁弯矩方程的通式,并给出了打靶法求解等截面梁变形的算例及计算机程序.但在工程实际中,还经常遇到变截面梁的求解问题.对于变截面梁,由于截面对其中性轴的惯性矩是截面位置坐标的函数,因而给求解带来不便.特别是阶梯形变截面梁,由于载荷及截面对中性轴惯性矩的变化,梁的弯矩及惯矩须分段列出,这给求解梁的变形带来更大的麻烦.本文在《打靶法求梁变形的数值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计算渐变截面梁和阶梯形变截面梁的变形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用打靶法无论求解等截面梁、渐变截面梁,还是求解阶梯形变截面梁的变形,皆可获得高精度的数值解.由此可见,线性微分方程的打靶法,对于求梁的变形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结构力学中。用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作内力图的顺序。是先作弯矩图、后作剪力图、再作轴力图。弯矩图是根据杆端弯矩和已知荷载分布情况叠加而成,但剪力图和轴力图是先通过繁琐的平衡条件求出杆端内力值,再由内力值与已知荷载分布情况叠加而成。分布荷栽、剪力、弯矩微分关系是:剪力图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相应截面上的分布栽荷集度;弯矩图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等于该点相应截面上的剪力:弯矩对截面位置坐标X的二阶导数等于梁在该截面的分布载荷集度。实践证明,利用作图规律和分布荷栽、剪力、弯矩微分关系能快速绘出连续粱和刚架的剪力图。不用或少用平衡方程。避免解题麻烦,能获得事半功倍效果。由此也能培养学生全面观察问题、深刻分析问题、果断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积分法绘制架的剪力图、弯矩图的方法,这种方法对绘制复杂载荷梁的剪力图、弯矩图是比较简便的。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正应力公式V=M计算梁的正应力时要综合考虑梁的材料性质--即塑性还是脆性,一些脆性材料它们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不一样;梁的截面形状-有些截面它们的中性轴到截面受拉、夺的两边缘距离不相等;梁的最大弯矩值的符号-在梁的全长范围内,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的绝对值不相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实例分别介绍了用面积法和图解法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房屋建筑中,梁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截面将承受弯矩M和剪力V的作用,由于弯矩M的作用,构件可能沿某个正截面(即垂直于梁轴的各个截面)发生损坏,故需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即根据荷载作用计算截面的弯矩M来确定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A_s.而教材中所讨论的公式法和表格法都有使用不便之处,本文仅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所介绍的直接计算法.一、教材中的公式法和表格法根据适筋梁破坏阶段的应力图,对其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分布经等效代换,可得单筋矩形截面的等效矩形应力图.  相似文献   

9.
总结出梁发生平面弯曲时,用截面法计算梁中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巧绘梁的剪力与弯矩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的内力作为梁的设计和检验的基本数据,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梁的内力图绘制是力学课程的重点.本文依照荷载与内力的微分关系,区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绘制梁的剪力和弯矩图,是一种新的快速绘制内力图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作用于梁上的横向分布力集度与剪力、弯矩的微分关系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几种荷载作用下剪力图、弯矩图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就能不写内力方程而根据外力直接画出相应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相似文献   

12.
The ultimate bending moment and maximal shear stress of a bulk carrier with two structural forms (single hull and double hull/ are calculated separately by using the combined moment which is determined by stochastic process. Then the assessment of reliability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y introducing the double-hull structure, the shear stress of side can be decreased to half of that of the primary structure( 50.7% i. but the effect on longitudinal strength is not obvious. Finall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uble-side skin widths on ultimate bending moment and the maximal shear stress are investigated, followed by proposals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double-side skin width.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结构力学》中一则习题的"怪异"结果,并利用弯矩、剪力、分布力和分布力偶之间的微分关系证明了其怪异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快速、准确地绘制内力图是机械专业类学生的基本功,只有很好地掌握它的规律,并能熟练地应用,才能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根据梁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内力图的形状及规律,总结出了画梁内力图的口诀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利用杆端弯矩、杆端剪力、杆端轴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绘制内力图。这种方法不仅使用于静定结构的梁与刚架,而且也使用于超静定结构的梁与刚架,在超静定结构中它的优点更为突出,因此在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公路桥梁采集的16个月动态称重(weigh in motion,WIM)数据,计算了随机车流激励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动态位移响应时程以及梁肋的跨中弯矩值和支点剪力值。结果表明:桥址车辆存在显著的超载行为,随机车流作用下梁肋跨中弯矩是规范计算值的1.00~1.38倍,支点剪力是规范计算值的1.71~1.94倍,需要特别关注。研究结果可以为该桥后续的健康监测和车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为其他重载交通路段的荷载模型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建筑力学中的弯矩图绘制使许多人感到不易掌握,对于弯矩叠加法的应用更是迷惘,本文对弯矩叠加法作了进一步详细的阐述,使人们从整体上对弯矩叠加法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工程实例为背景,通过使用大型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10.0,建立模型,并根据规范要求,采用模态分析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对某商场框架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得到了该结构桁架部分的自振频率、弯矩、剪力、轴力、结构位移分布等参数,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该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为方便、正确的求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推导出一个对于不超过三次的任意弯矩图的图乘法的简便计算公式。不需要计算弯矩图的面积和图形的形心坐标,不需要对复杂弯矩图分解成简单图进行叠加运算,只根据杆段弯矩图端部纵标和杆段上分布荷载值,直接套用公式△=∑L/6EI[a(2c h1 d) b(2d h2 c)],即可求出结构的位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