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月亮和星星是童话世界里最美丽、最神奇的自然景物。面对浩瀚无垠的星空,孩子们可以展开无限的幻想,并对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在星空下,美丽的传说、奇妙的神话、妈妈的催眠歌也伴着月光娓娓流出……月亮和星星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孩子们的童年不能没有星星和月亮。《小小的船》是一首以月亮和星星为主题的歌曲,旨在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从小立志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便长大后去探索宇宙、星空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提到培养环保意识,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如何去关注江河湖泊的污染、城市浑浊的空气、土地的沙漠化、食物中毒以及如何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等等。然而,要在孩子心中根植环保意识,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其周围事物。只有引导他们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喜爱我们的大自然。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从本质上说应该是基于对孩子刚刚萌芽的自然观的一种良性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将有助于孩子及早建立一种和谐、美好、向上的自然观。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原本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和老师应因势利导、及时耐心地培养孩子们的这种本性,用自己对大自然的热情去感染、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认识事物、热爱自然的原动力。孩子们对周围事物原本是毫无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意图《我爱秋天》是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与周围的环境中去认识秋季的特征,体验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诗一般的旋律,不断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把美丽的秋天留在手指间和心窝里。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让孩子们亲自去寻找秋天、认识秋天、观察秋天、感受秋天、表现秋天,从而培养孩子们搜集、整理、发布信息的能力,培养儿童向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这一方面发展,并鼓励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展开调查、研究等活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观…  相似文献   

4.
收获     
大家都知道孩子是热爱大自然的,可我们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把孩子们关在活动室里。 这天要组织一次认识一串红和鸡冠花的常识活动。是像以往那样把花搬进活动室里,还是将幼儿带出去?“带出去吧。”第一次这样做心中虽然没有底,可我还是想试试。  相似文献   

5.
创造环境感觉美,激发情感欣赏美,声情并茂抒发美,积极参与创造美。教师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音乐中的美感和个人情感的体验。通过对音乐真善美的追求与认识,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6.
陈桂君 《音乐世界》2010,(24):104-107
电视剧《我的女朋友是九尾孤》让更多观众认识了这位男二号诺珉宇。他虽然是一名演员.但是他也热爱着音乐。虽然是万人眼中的明星.但是他会去帮助非洲生活贫困的孩子们。用他的爱给更多人带来温暖!  相似文献   

7.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语言、音乐、表演融为一体;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孩子们在演唱中广泛接触音乐,能使孩子们不断了解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在少儿声乐艺术中,有诸多的演唱技巧需要孩子理解和掌握.只有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使孩子们真正了解声乐,喜欢声乐,从而热爱声乐.  相似文献   

8.
幼教拾贝     
从小培养爱祖国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孩子们来说,祖国这个概念是从一粒米或一片麦田中、从母亲的歌声和故事中开始产生的。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当他们对语言、对形象、对他人内心世界特别敏感的时候,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师带孩子们到田野、到森林、到河边、到邻村去游览,要让孩子们在认识大自然的同时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孩子们对美丽的大自然感到惊  相似文献   

9.
什么样的音乐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音乐教学才是理想的教学?这是每个音乐教育者长期思考着的问题。令我们困惑不解的是:有的孩子们热爱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热爱唱歌却厌烦音乐老师。这是多么可笑而具讽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电影《音乐之声》改编自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在国内是一部耳熟能详的经典影片。最近我再一次观看这部影片,男女主角对孩子们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发了我的思考。玛丽亚是修道院里的一位见习修女,经院长嬷嬷推荐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里,给他七个孩子做家庭教师。玛丽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修女,她热爱大自然,歌唱生活,积极向上,在修道院里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种子的生长     
一、感受生命从种子开始美妙的大自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总是充满着神奇魅力,每当孩子们在课文中学习植物的花、植物的叶、植物的茎的时候,孩子们总渴望到校园和野外去观察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渴望到大自然中感知认识生命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现代城市的“都市化”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此话也许言过其实,但也并非危言耸听。当我们从现代化的快节奏中,从栉次鳞比的摩天高楼中偶一回首,便会惊异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人们留给孩子的绿地太少了,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了。与大自然的隔绝,已使孩子们在人工雕琢斧凿的五彩世界中,越来越缺乏“营养”。人是大自然的产物,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童心尤其需要回  相似文献   

13.
“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是我们教育孩子常说的一句话,然而我们发现,孩子们接触自然更多的是通过图片、光盘等方式。新《纲要》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他们熟悉的、身边的事物,而有些内容是必须让学生了解,  相似文献   

14.
〔提示与教学建议〕这首歌曲可以对孩子们进行热爱党的教育。歌词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由红太阳的明亮,联想到共产党的温暖,从而,使孩子们加深对党的热爱。教唱时,教师应先启发孩子们理解:大自然不能没有太阳,人们离不开太阳。然后,因势利导进行范唱。唱时要把太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初冬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更是一个处处都蕴含着教育契机的季节。在这个时期,大自然发生着奇妙的变化,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们喜欢和大自然亲密对话,喜欢在大自然中发现、探索、操作,为此,跟孩子们共同体验“初冬”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农村幼教     
农村幼教让大自然赋予孩子灵感文/杨文武音乐活动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一项教育活动,但由于音乐本身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如果不给孩子们提供或创设特定意境,并采用相应的方式,无论你怎样教他们去认真地倾听节奏、旋律,教育效果都往往难尽如人意。在一次音乐教育活动前,...  相似文献   

17.
唐颖颖老师的这堂课是在孩子们喜迎“丰收节”的日子里上的。这堂课不单是说话课,而且是把观察、想象、说话融合在情境中,其目的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以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丰收果实的喜爱和珍惜。  相似文献   

18.
教学思路:本节课重点抓住以听为主,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创编展开活动。引发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他们才是音乐课的主人。(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感受:感受歌曲活泼、优美的情绪,能初步演唱歌曲。激发孩子们对羊群、大自然及劳动的热爱之情。表现:培养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剪羊毛”的乐趣,使其自然而然地体会掌握歌中速度标记“慢”与“快”。创编:培养学生在发声练习中联系实际生活大胆创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节奏、自由表现。教学重点、难…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经过艰苦的脑力劳动而创作的,充满着作者的希望、信念和理想。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不同民族歌 (乐 )曲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从所表达的主题来看,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歌曲,例如《彩色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有歌唱大自然、表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歌 (乐 )曲,例如《走向大自然》、《春江花月夜》等;还有歌唱珍惜中学时光的《中学时代》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思想健康、词曲优…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是打开孩子们亲近自然、体验生命的一扇大门,通过开放式的生命体验活动——亲历种养、体验,调查研究,开阔视野,把学习变成发展的动态的过程,还原为鲜活的生命的流动,从而让学生从丰盈的生命体验中产生尊重、热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把孩子们解放出来,把美好的假期和童年还给孩子,使大自然的"百草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