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校特色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就会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1986年,北京一师附小针对孩子课业负担过重、在校生活单调,以及师生关系紧张这些突出矛盾,大胆地提出了快乐教育,到如今已整整21年了。一师附小经过多年的努力,始终坚持快乐教育实验的研究,从而形成自己学校的卓越领域。 我们不敢说它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但它在一个领域里是卓越的,给整个的教育带来了活力。  相似文献   

2.
看到北京一师附小的“快乐教育”品牌介绍,我的脑海中自然地出现这样一个命题:文化是学校品牌建设的灵魂。于是,以此为题,写一篇读后感,算是点评或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3.
快乐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学刊》1998,(4):29-32
快乐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快乐教育是我们北京一师附小的办学特色。它起步于80年代中期,10多年来,在此项探索中留下了全校师生艰辛、欢乐的足迹,结出了宝贵的实践成果。这些成果既为快乐教育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实践依据,也为快乐教育的发展和推...  相似文献   

4.
一、快乐教育的回顾与理性思考 (一)快乐教育提出与发展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小学教育中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校园生活单调、师生关系紧张的“三苦”现象。1986年,为了改变现状,北京一师附小从“愉快教学”单项改革做起.逐步扩展到全校的整体改革.并确立了鲜明的主题——实施快乐教育。  相似文献   

5.
60年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办了上海一师附小,“一切为了孩子”的“活教育”思想奠定了一师附小的办学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开始了近30年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6.
北京一师附小从1986年开始实施快乐教育改革实验。通过十几年的实践,他们认为,快乐教育是以儿童愉快发展为本的教育。“儿童愉快发展”中的“愉快”,是多种类、多层次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学生发展的情感动力,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快乐教育的特色具体体现是:乐于读书,勤奋为乐;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锻炼,健体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每句话的第一个“乐”字,强调学生要情趣盎然地、自觉自愿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每句话的最后一个“乐”字,是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在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获得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十几年的快乐教育的实践中,北京一师附小力求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效应,从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因素考虑,构建了快乐教育的教育体系。它包含五个要素:愉快合作的课堂教学,多彩自主的教育活动,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统一协调的社区教育。“九五”期间该校还初步构建了“小学快乐教育的教学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愉快发展、教师的自主发展、学校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特色课题:愉快教育 研究宗旨: 让每个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美好的心灵,智慧的才干,健壮的体魄。 “愉快教育”是上海一师附小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教学特色。“愉快教育”是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突破口。一师附小以此着手,运用系统论中整体性原则,使教育中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协调的结构。一师附小,力图使  相似文献   

8.
(2012年4月)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2005年5月13日~14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上海一师附小召开了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从那时至今已近七年。七年来,我会在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下,在广大会员、理事共同努力下,坚持  相似文献   

9.
北京一师附小自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研究至今已有23年的时间了。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及教育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学校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教师思想的解放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在认真分析学校、教师发展状况以后,我们确立了“以快乐教师培养快乐学生”“以教师乐教善教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的学校发展思路,持续开展了“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核心,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重点”的教育实践,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成才的沃土”。  相似文献   

10.
学校无小事,点点滴滴都是教育.快乐教育就是从点点滴滴中寻找突破.北京一师附小在这条路上探索了22载,形成了自己快乐教育的"三乐"特色: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乐教善教之乐以及学生的乐学会学之乐.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改革已有三十个年头,而愉快教育也已经随之走过了近三十年。在这期间,愉快教育经历了从理论的提出到实践的提升,从默默无闻到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实施。今天,在上海二期课改的背景下,上海一师附小赋予愉快教育新的内涵——喜欢学习,有效学习,充分发展。上海一师附小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地赋予愉快教育新的内涵,发展多元化教学,开设“选择性”校本课程,是因为这所学校始终不忘教育之本——一切为了儿童。  相似文献   

12.
一、静安教育:“让教育激发人的生命活力” 静安的学校留给我们的印象不是视觉上的冲击,而是思想上的洗礼。我们所见学校办学规模都不大,就连静安区最大的小学——上海一师附小,校园占地面积也才21亩,但学校的功能室一应俱全。教室门口、走廊尽头、花坛庭院,处处彰显育人的意蕴。漫步校园,草木森森,一切都像自然生长,没有雕琢的痕迹,扑面而来的是一师附小秉承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和富有个性特色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3.
张丽生 《考试周刊》2014,(19):159-159
<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应该是快乐教育的最初构想。快乐教育的倡导者、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头流出的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是用一种愉悦的环境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改革已有三十个年头,而愉快教育也已经随之走过了近三十年。在这期间,愉快教育经历了从理论的提出到实践的提升,从默默无闻到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实施。今天,在上海二期课改的背景下,上海一师附小赋予愉快教育新的内涵——喜欢学习,有效学习,充分发展。上海一师附小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地赋予愉快教育新的内涵,发展多元化教学,开设选择性校本课程,是因为这所学校始终不忘教育之本——一切为了儿童。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12,(3):30
愉快教育的前十年:1978年,时任上海一师附小校长的倪谷音,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带领一批有责任感的教师,用改革的意识反思教育走过的路,全面总结了学校的育人工作,努力研究和探索儿童成长的规律,并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基  相似文献   

16.
李军 《辅导员》2014,(14):83-84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建校于1957年,从1986年开始进行“快乐教育”的实践研究。28年来,学校本着“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这一宗旨,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需求,整体把握教材,合理选择学习方式。近几年,一师附小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一直进行着“四段式”教学方式实践。这种学习方式让教师更多地成为了“引导者”与“帮助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自己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自己动手实践,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思起来、问起来、辩起来、动起来,在快乐的学习中增知启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一师附小始终坚持发展愉快教育,坚持秉承陈鹤琴先生的“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理念,坚持“教学生五年,为他们想五十年,为国家、为民族想五百年”的办学思想,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坚定地实践。在这拾级而上的攀登过程中,摆在上海一师附小同仁面前的是两个重大的命题:第一,就是如何将早已积淀的“愉快教育”,发展为自己的独特的、与时俱进的学校文化?第二,通过什么途径将"愉快教育"从内在特质进行升华与拓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精神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种精神孕育另一种精神的过程。伴着学生快乐成长,是我十多年来班主任工作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一起阅读     
书名:大自然教养法——最好的教育都是免费的作者:陈俊红,刘思彤出版单位:花山文艺出版社这是一个编辑母亲的10年育儿手记——在孩子快乐的时光里完成教育的使命。本书为亲子共读书,一部分是妈妈的育儿经验,另一部分是孩子的创意作品。满满童心的妈妈,站在孩子的立场在大自然中引导教育孩子,传授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无穷妙趣,还培养了孩子快乐的性格、完美的品德。值得所以父母学习借鉴。让孩子在最快乐的时光里完成学习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功利教育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也让孩子远离了自然,教育具有功利性,但功利性不是目的,培养孩子健康身心、终身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基于此,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推行主体教育、摆脱功利教育,实践审美教育,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美好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