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甘宁边区的民众教育是在抗战的大背景和分散的农村环境中进行的,揭开了边区民众破除封建迷信,崇尚科学的新篇章。通过概述抗战时期边区民众教育的发展情况,揭示了边区发动民众,催化民众思想观念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边区党委机关报《边区群众报》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大众化、广泛的群众性而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动员组织民众的重要载体。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进行前线抗战与后方补给,《边区群众报》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要进行了生产动员、支前动员、学习动员三方面民众动员工作。《边区群众报》的民众动员工作,提升了边区人民的生产热情、加深了边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激发了边区人民的学习热情,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动员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进步的基石。提高民众文化素养是社会建设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以抗战需要和提高边区人民素质为原则,大力发展边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文军 《天中学刊》2007,22(3):92-95
北宋的西北边区处于宋夏边防要冲,民族成分复杂,对北宋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宋政府根据形势需要,灵活务实地颁布了一系列民事经济法令来调整边区蕃汉民众的经济生活。这些法令的实施,促进了蕃汉民众之间的经济交流,对西北边区的安宁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和红军初到江西边区时,迎接他们的不是深重压迫下久蓄的革命情怀,更多的是看待“外乡人”的冷漠与被动迟缓的革命脚步,普通民众革命激情的迸发是边区后来的场景。在这一心理变迁的过程中,边区社会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是不可或缺的。边区普通民众对革命由犹豫观望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不仅仅是大家习熟的以土地革命为表征的物质利益的整合,更是边区社会教育成功开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25-127
彻底开展民主运动,高度发扬民众参政热情,建立坚固的民主政治基础以充分发挥民众抗战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是保证抗战最后胜利与完成建国事业的主要条件。为健全民主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健全与改进边区村政权成为边区民主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抗战前,晋察冀边区的村政权,主要掌握在以地主、士绅为主的少数人手中,主要职责是完成官府交给的催征钱粮、征收摊款等任务。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村政权进行了改造,在边区大规模的开展村选运动,废除封建的以户为基础的闾邻制度,普遍建立村民代表会和村公所。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大幅提高,民众的参政热情高涨,为取得抗战的胜利积蓄了力量。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时期和富有成效时期。切实的惠民政策使民众在情感上接受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条件。延安时期灵活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整体上有所提高,边区民众支持革命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边区社会安定团结又生机勃勃。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已经成为全国的模范区和中国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以权益的重新配置为核心思想,大力推行民主政治建设,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使边区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边区的巩固和抗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民生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通过整治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为边区人民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是一项重要内容。边区政府深刻认识到匪患、二流子、不良社会风习对边区社会和民众生活的影响,因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整肃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移风易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边区政府基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安全执政理念的社会建设的民生性质。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是边区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针对极端落后的卫生现状,边区政府成立后,克服一切困难,因陋就简办医院、推广卫生行政、创办医药合作社、发展医药事业,在落后贫瘠的边区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培养了大批医务骨干人才,开展群众卫生运动,以提高边区民众的健康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民生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选举制度法律原则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举制度法律原则体现了选举制度的精神实质,我国借鉴当代西方选举制度法律原则,逐步形成了五大法律原则,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平等性法律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法律原则、秘密投票法律原则、等额和差额相结合。以差额选举为主的法律原则。这些法律原则目前在我国选举制度和实践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分析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重要性及近年来党内选举制度改革试点路径及其成果,指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真正推行竞争性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坚持党管干部是坚持党的领导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把党管干部等同于委任制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党管干部不应拒斥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主张,同时更是新时期实践党的执政新理念的现实要求。党管干部与民主选举不是完全对立、互不相容的,民主选举既能保持党对整个干部选任过程的有效控制,又能使公众的选择权得到实现,因此,民主选举是实现党管干部方式科学化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核心,村委会选举总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收益。从村民的角度来分析,其收益是大于付出的成本的。因此,通过村委会选举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进一步发掘村委会选举对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村民选举权利的真正落实,体现在权利的有效救济机制上。通过分析我国村民选举权的现状与当前我国村民选举权法律救济机制之不足,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的选举状况直接反映该国的民主程度,直接选举要比间接选举更加民主。因此,中国在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进程中,应当相应的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首先分析了当前有关直接选举的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阐述了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的理论基础,再次论述了当前在我国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的有利条件,最后提出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着非法行政干预、村民民主素质不高、选举走形式、对“村官”缺乏监督、选举过程中的一些违法行为难以处理、选举的竞争性不强和选举保障制度欠缺等问题。应从转变观念,依法履行“乡政”职责;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及选举制度的创新等方面着手,逐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层党支部的选举从组推直选到"两票制"(两推一选)和"一推一测一选"的发展,体现了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也大大增强.三种选举方式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有益探索,是民主选举的一个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9.
宜州市四年一届的村委、社区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于2005年8月5日结束,此次的换届选举除了矮山、太平等18个村委、乡镇社区采取直接选举外,城区10个社区仍然采取间接选举方式。为推进该市政治民主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城区社区换届选举能采取直接选举方式,以便更充分体现社区建设的本质——居民自治,本文作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选举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中公民控制政府最为有效的方式,是现代国家中公民以选民的资格表明自己对国家公共权力的基本立场的行为,它以制度化的方式实现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文章试从选举制度与利益机制的联系、选举法中的不足与完善的建议、选区划分和扩大直接选举等方面来探讨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