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化解高职教育发展的生态风险,优化其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内部、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必须针对现存问题,综合施治.具体包括:强化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适度发展,提升生态承栽张力;彰显特色,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协调发展,实现教育的均衡推进.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生态学原理,高等学校处在一个系统中,其内部又构成一个生态系统.高等学校系统内外的动态平衡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生态大学可能成为21世纪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建设生态大学要充分考虑学校与外部环境、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律、社会、生态等因素均能导致农地流转纠纷的产生;农地流转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对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地有序、稳妥流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仍有亟待完善之处.农地流转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原则、功能与外部环境优化,能将农地流转纠纷纳入法治轨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及新型农村经营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学生态论 生态是有机体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存在、发展与外部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生态论是借用生态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语文教育、 语文学习的实践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理论。语文教学生态论认为,人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在学习主体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生态是指语文学习是动态生成的,它的各个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学习生态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语文学习过程中各个要素不断发生变化、相互产生作用.改革语文教学就是要激活这些促进学习发展的作用,抑制那些妨碍学习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语文教学生态论生态是有机体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存在、发展与外部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生态论是借用生态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7,(3):34-37
20世纪末期,台湾地区把生态农业和家庭农场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安徽是农业大省,推行生态强省战略,走生态家庭农场之路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发展生态家庭农场方面,应借鉴台湾地区先进的经验,从生态理念的宣传、发展规划的制订、出台认证的标准和程序、构建良好外部环境、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等方面推动生态家庭农场的发展,早日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国有小企业改革无论在思想认识上,实际操作中,还是外部环境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指出只有走出认识误区,规范产权交易行为,进行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生态生产力认识的深入,生态动力系统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日益显现。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区域循环经济生态动力系统是一个由环境因素、动力主体和动力要素通过输入、作用过程、输出以及反馈环节构成的,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复杂系统,能够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系统不断完善其生产、消费和分解流通功能,并最终使其获得自我维持和自我强化的自组织能力。从运行角度,生态动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利益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表现为区域主体对这种三种压力的反应、权衡与控制。应当按照"生态压力-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模式构建生态动力系统,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走上由相互隔离到逐渐融合的良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生态生产力认识的深入,生态动力系统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日益显现。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区域循环经济生态动力系统是一个由环境因素、动力主体和动力要素通过输入、作用过程、输出以及反馈环节构成的,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复杂系统,能够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系统不断完善其生产、消费和分解流通功能,并最终使其获得自我维持和自我强化的自组织能力。从运行角度,生态动力来源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利益压力和市场竞争压力,表现为区域主体对这种三种压力的反应、权衡与控制。应当按照“生态压力一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模式构建生态动力系统,从而推动“社会.经济一环境”系统走上由相互隔离到逐渐融合的良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人类学视角对贵州安顺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进行解析,认为他们的村落选址、村落建筑设计、水利工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习俗是他们对生态环境文化适应的成果,是他们用文化手段适应外部环境的文化选择。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类学视角对贵州安顺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进行解析,认为他们的村落选址、村落建筑设计、水利工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习俗是他们对生态环境文化适应的成果,是他们用文化手段适应外部环境的文化选择。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祖国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的重大问题。为推进新世纪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笔者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群体投资机制、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环境优化机制、构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补偿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市行政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生态环境时有遭致破坏;二是生态环境灾害时有发生;三是环境保护力度不够。因此,我们需从确立新的自然生态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与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等三个方面,具体建设桂林市的行政生态环境。为此,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行政改革:一是建立和健全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行政组织机构;二是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行政运行机制;三是建设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行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生态环境是孕育教育时代特征的重要土壤,教育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规范生态环境是教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育自然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是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教育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演进是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社会基础,而教育规范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完善是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正在于现代化的教育生态环境的确立和改善。借助教育学、历史学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经验,展开对艺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纵向的演化规律的探索和横向的结构模式的研究。这种探索、研究对于促进中国艺术设计和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由"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逐步转向"生态取向",然而,目前,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阻隔、师范教育制度阻隔、教师培养方式与教师个体生存方式钳制等,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生态失调、教师群体生态失序、教师生态系统失衡等,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为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回归到应然的专业发展生境中,营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构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才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7.
生态安全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主要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生态安全的本质可以认为是围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之间和谐统一。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问题、公共政策和公众素质。加强生态安全研究有诸多价值和意义: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概念起到补充和完善作用;有利于树立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及国民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源区,影响着全国的生态安全。我们通过对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分析,从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实施西部生态建设工程的视角,提出了必须建立相应西部生态建设中的价值补偿及评价机制,必须要按资源使用者付费原则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新的生态效益价值补偿机制,使我国的生态建设与保护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国家长久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生态文化,需要根据我国农村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现实状况,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建设合理有效的发展动力机制。当前,重点要发展好农村生态物质文化、农村生态制度文化和农村生态精神文化,同时还应整合来自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各种力量,构建并运用好导向机制、驱动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发展手段,形成对农村生态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许多生态因子的影响与限制。高校辅导员发展的现实生态环境表现为:高校辅导员正在被边缘化,整体生态环境缺乏平衡,生态位受到挤压,且多种生态因子有成为限制因子的趋势。构建高校辅导员的和谐生态环境,应积极关注高校辅导员发展的生态环境,确立整体生态环境观,营造凸显人文关怀的制度生态环境,改善高校辅导员"边际人"群体的物质生态环境,并为其创设健康、豁达的心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