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是古希腊悲剧艺术的美学概括。本文从悲剧情节的取材、情节与悲剧人物的关系、情节结构原则和表现技巧等方面,对其作了系统论述;对于悲剧取材大家族的苦难,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突转、发现与悬念等问题,作了新的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有影戏之说,戏与影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探讨戏曲唱段与电影悲剧之间的这种关系,首先要洞悉电影内外人物的命运悲剧,假以戏曲唱段的参与,可以从性别置换和性别认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潜藏于命运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人物的性格悲剧,常常表现为同性之恋与异性之爱的纠葛。电影中的戏曲唱段与电影中人物悲剧的形成之间有着内在的结构和纹理,本文试着通过对戏与戏、影与影、影与戏的探讨,发现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造成这些悲剧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崇高和优美是美学理论中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美学范畴。然而在对悲剧与前二者关系的研究中 ,相当多的中国当代美学家有着重悲剧崇高 ,轻悲剧优美的倾向。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美学的角度 ,将悲剧崇高与悲剧优美进行多方比较 ,进而指出应该对悲剧优美的研究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从伦理角度看,哈代<还乡>中主要人物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物处理家庭伦理关系时对伦理原则的违背所导致的矛盾.姚伯太太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违背了代际伦理原则,束缚了儿子克林与侄女朵荪的自由意志,不仅导致了她与克林之间的亲情悲剧,而且对克林的婚姻悲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使朵荪成为一桩悲剧婚姻的无辜受害者.游苔莎与韦狄在处理各自的家庭关系时则置婚恋伦理于不顾,双双招致了殒命之灾,从而导致了各自夫妻关系的解体,给两个家庭造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5.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关于悲剧的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美学的进程。他对悲剧的定义是与他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与其悲剧理论的关系,既可看出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思想内涵,又可看出一般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特定作品与作者整体思想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王琦瑶的悲剧蕴含了作者对宿命与命运关系的思考。小说中多次出现关于王琦瑶人生悲剧的预兆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旨在向读者暗示王琦瑶的命运早已被宿命决定。王琦瑶的悲剧折射了作者对当代上海都市怀旧文化的批判。为此,小说有意安排了王琦瑶与老克腊的爱情悲剧以及死于非命的情节。  相似文献   

7.
许引泉 《文教资料》2012,(33):110-112
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她的悲剧命运令无数人扼腕叹息。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因素有很多,普遍认为这样的悲剧命运是由外在的社会因素及其个人的性格因素共同造成。本文对苔丝性格的矛盾性及其与悲剧命运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自白派"诗人的代表之一,美国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出版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其中《老爹》可以说是她的的代表作。书中试图对普拉斯的生活经历进行研究并以此分析《老爹》这首诗中叙述者与其父亲的悲剧关系以及这种悲剧关系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代戏剧<榆树下的欲望>,<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和<动物园的故事>是三部表现小人物的生活悲剧,其悲剧性有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三部剧作分别围绕悲剧人物展开了悲剧与命运,悲剧与面具以及悲剧与抗争的三重关系.悲剧人物无法摆脱孤独的宿命,是自我的不可抗拒和战胜,更是社会力量对人性的扭曲和倾轧.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7,(4):56-62
日神与酒神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二者持续不断地斗争和间歇性的同盟与和解导致了悲剧的诞生。酒神精神在悲剧的诞生、死亡与重生过程中占据主导性。酒神是悲剧舞台的永恒主角,它戴着日神的面具说话。日神是酒神永恒生命意志的个体化显现。日神与酒神构成了一种二元性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关系体现了个体性与普遍性、明晰与混沌的对立,并最终指向有限的死亡悲剧与永恒的生命意志。  相似文献   

11.
《雷雨》以其特有的戏剧话语,叙述了一幕撼人心魄的人间悲剧,其悲剧意蕴的表达与舒张显现于独特的艺术架构之中,突破了传统矛盾关系中的二元对立定式,从“三角式”人物关系中彰显了更为深沉的悲剧底蕴。  相似文献   

12.
鲁贵是曹禺悲剧《雷雨》中一个"二丑"似的喜剧人物,他的喜剧行为影响了其他人物的悲剧命运,推动着悲剧冲突向着更加悲剧化的方向发展。曹禺对鲁贵喜剧形象的塑造,由于把握了典型的人际关系,把握了渗透于这种关系之中的悲与喜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大大加深了《雷雨》的悲剧底蕴,强化了《雷雨》的悲剧特色,显示了曹禺戏剧艺术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3.
《黄雀记》作为苏童最新的长篇力作,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高度体现了他的宿命论思想.通过对种种偶然与巧合事件的描述和对意象的多重隐喻诉说人物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危险的三角关系是导致人物宿命悲剧的重要因素.悲剧的宿命意识笼罩整部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人文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是欧洲近代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巨作中的经典。悲剧客体的庄严、悲剧感受中的庄严、悲剧审美客体关系的庄严反映了莎士比亚的悲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命运观与古希腊悲剧的审美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悲剧与命运的关系成为历代美学家研究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向.命运观在古希腊悲剧中不是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而是作为审美因素表现出来的.完整性和必然性是古希腊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关注个人的命运及其在历史境遇中的生存,是古希腊悲剧一以贯之的精神.古希腊悲剧以命运幻象表现人类生存之谜,显示了人类对自身生存之谜永远探求的精神以及这种探求行为孤立无援的伟大.  相似文献   

16.
常小静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5):53-56,65
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长篇小说《马语者》中充溢着极为浓郁的悲剧气氛,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是通过文本中多重层面的悲剧来表现的,如身份悲剧、社会文化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等等。并且,这种悲剧意识和当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作家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思考。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也对这些悲剧的救赎之道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灵肉关系的生动揭示和深度探究赋予了一些教士形象永恒的意义。他们的人生悲剧并非源于一般意义上的善与恶、对与错的冲突,而是黑格尔所认为的最具悲剧特质的善与善、对与对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从晴雯的出身、性格、在贾府所处的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来看,晴雯的悲剧命运是必然的。晴雯的悲剧,乃是“共同犯罪”的结果,如王国维所说,乃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晴雯的悲剧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悲剧性”,揭示了人生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臧宗福 《现代语文》2009,(10):130-131
路遥的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是一出悲剧。悲剧的发生与其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关系,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高加林和刘巧珍爱情悲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进一步思索。  相似文献   

20.
臧宗福 《现代语文》2009,(8):130-131
路遥的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是一出悲剧。悲剧的发生与其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选择有主要关系,也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高加林和刘巧珍爱情悲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进一步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