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菲 《新闻世界》2014,(9):207-208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向我们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它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的异同。它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呼吁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去拼死抵抗技术垄断,并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相似文献   

2.
朱倩云 《新闻世界》2013,(7):281-282
【摘要】本文就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提到的“技术垄断”概念以及技术垄断的文化困局进行阐述,对波兹曼基于“技术垄断”的媒介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尼尔·波斯曼著,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尼尔·波斯曼作为北美传播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以及《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著作。这三本书都一以贯之地呈现出波斯曼对技术的谨慎、担忧和批判的态度。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他对技术垄断所形成的社会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凤栖 《新闻世界》2012,(1):136-137
被认为是媒介环境学第二代精神领袖的尼尔·波兹曼,现存世的著作有25种,1982年出版的《童年的消逝》、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以及1993年出版的《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他媒介批评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现代科技已经融入了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科技产品的赞叹和恐惧却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学界乃至社会大众一种普遍的心理矛盾。知名的媒介环境学派学者波斯曼在其著述《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中也曾表示:技术和人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人类社会有可能将进入一个技术垄断文化的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的无影无形,人们将面临失去驾驭技术能力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企业建设中存在着技术垄断,图书馆内部也存在着技术垄断问题。笔者所关注的技术垄断主要是指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有关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技巧、关键技术和图书馆重要权利的垄断,并提出打破技术垄断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思琪 《新闻世界》2013,(8):308-309
在阅读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及其其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系统介绍美国传播学者波兹曼的媒介技术批判论,并在介绍时结合现今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8.
童年的消逝,[美]尼尔·波兹曼著,吴燕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美]尼尔·波兹曼著,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相似文献   

9.
文艺演出好看,文化报道不好写,尤其是对文化领域的时弊揭露更显稀贵.在这种情形之下,通讯<"文化包工头"垄断舞台剧制作>无论从选题角度、事实材料,还是报道深度来看,都可算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揭露性文化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尼尔·渡兹曼技术垄断的批判思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技术是现代传媒的一个重要属性,媒介技术一方面形塑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现代传媒帝国的霸权.尼尔·波斯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技术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他一直努力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人类文化带来的希望和灾难.  相似文献   

12.
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是一部著名的反乌托邦的批判小说,描绘了一个被高科技垄断且高度极权的未来社会.赫胥黎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被技术裹挟的新世界,人们在虚假的快乐中成为技术的奴隶,充满了对现实社会技术滥用的讽刺和批判.技术垄断时代使人们在媒介接触中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群体依赖与自我迷失,如果我们不能在技术所带来的舒适和娱乐中保持清醒,不能对其无限扩张趋势加以遏制的话,赫胥黎描绘的美丽新世界势必将会成为现实.我们必须重新倡导人文主义传统,注重公民教育的反思与回归,特别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戴安娜·克兰借助经济学的有关寡头垄断理论,针对美国战后40多年媒体文化和录制文化,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寡头垄断模式。她认为,在这种模式下的文化工业一般受到少数几家大公司的支配,他们控制了大部分文化产品市场进行寡头垄断经营。在美国,三大电视网络公司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全国广播公司(NBS)从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就支配了美国的电视工业。到1998年,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电视网已经拥有了美国22家电视台,覆盖到美国42%的受众群体。而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以后,就拥有2200万  相似文献   

14.
在《技术垄断》一书中,媒介环境学派学者尼尔·波兹曼提出了"技术垄断",认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技术垄断文化"的时代,由此带来了信息的失控、泛滥、委琐化、泡沫化,唯科学主义盛行和文化流失。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中国社会也已出现"技术垄断"倾向,在这种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探索新的路径。本文从尼尔·波兹曼的技术垄断思想出发,落脚于技术垄断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垄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和伴生物。所谓垄断,是指垄断主体对市场以及行业、区域的经济运行过程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或者可以排他的能力,并通过这种控制或排他性而获得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垄断按其发生的原因和方式,可分为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或政策垄断)。对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而言,主要是前一方面的垄断。而对像我国这种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刚开始不久的国家来说,大量存在的则是后一种垄断,即行政垄断。图书市场的垄断与建立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目标背道而驰,已经成为制约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一…  相似文献   

16.
陈润 《报林求索》2012,(8):154-154
<正>20世纪初,当美国已着手为公平竞争分解大公司时,清王朝却以国家资本扩张而打压民企。由此,两者之间的实力与思想差距一目了然。近日,银联与VISA这两大银行卡机构多年的恩怨纠葛,终于在世贸组织的裁决下暂时平息:银联被指存在垄断行为,损害某些美国企业利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两巨头谁对谁错、垄断的利弊等话题的争论,再度热火朝天。一百多年来,这个"垄断之问"曾无数次在中外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耳畔回响,早在20世纪初,当满清和美国两国政府面对同样的困境时,各自选择截然不同的道路,而结局竟是天差地别,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17.
施勇勤 《出版科学》2012,20(2):18-21
从媒介融合视角分析数字技术推动下数字出版发展的产业扩散和产业集聚的两种趋势,分析媒介融合带来的产业转型和文化变迁;分析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文化逻辑,并进而分析数字出版产业带来的文化和规制的矛盾性;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指出垄断作用力和竞争作用力达到均衡——"制衡"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支点,垄断与竞争并存是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业垄断行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出版业政府经营是建立在市场失灵的基础之上的.以此为基础由政府适当的垄断也是必要的.但依此来为中国出版业垄断行为的合理性做解释却是错误的,因为中国现在所谓的政府经营更主要是基于行政力量和原有经济模式而形成的.它实行的是绝对的行政性的垄断专营,这既不符合市场化精神,也不适应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新闻媒介产业性质的确定,竞争,构成了当前中国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而自1996年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以来,集团化又成为近年新闻媒介竞争中的一大特点。可以预期的是:在今后数年内,以突出规模效益为目标的新闻集团的组建与发展必呈蓬勃之势;集团化的垄断竞争也将逐步取代自由竞争成为中国新闻媒介竞争的主流。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就必然产生垄断。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是市场作用的必然结果,我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新华社是国家的通讯社,过去几年就是垄断新闻。”我认为这是一种极为荒谬的论调,因为这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对社会主义的通讯社进行恶毒的污蔑。什么叫垄断?我们都知道,垄断这个概念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到垂死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的产物,它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按照“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解释:垄断就是把一个或几个生产部门的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集中在自己手里的资本家,为了规定高昂的商品价格和获取高额利润而进行的勾结或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