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望夫石传说是一则古老的民间文学作品,产生于中国,流传到越南。在其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由于文化生态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异,但其核心母题没有变,而是同一文学主题的不同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2.
舜象传说与两兄弟型故事比较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象传说是尧舜禅让传说中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流传史。由于传说中舜与家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与两兄弟型故事极相似 ,所以本文把舜象传说与两兄弟型故事进行比较 ,试图从另一个侧面认识这一传说的产生、流变及性质 ,并从民族民间文学的角度 ,说明禅让故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3.
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着"讨饭骨头圣旨口"的罗隐秀才传说,从石城县的传说在地化调查中可见,各地民间传说相似性、稳定性的表现主要有二:一是创编思维的相似性,只要社会条件、叙事目的、思维逻辑三者相似,虽说是各自创编,但故事的结构思路是相似的;二是接受心理的相似性,故事传播中,相似的生活逻辑导致流传地民众毫无障碍地接受了这些故事,并使之在地化为本地传说。民间传说的变异性也有二种表现:一是记忆偏差导致的传说变异,大凡故事中核心设置相似的人物传说,尤其容易发生情节互渗,共享一些由该设置而派生的情节类型;二是判断偏差导致的传说变异,主观意愿和情感偏向,会影响到传播者的判断偏差。  相似文献   

4.
支格阿鲁是广泛流传于云贵川桂等广大彝族地区的被神话了的英雄人物,无论在民间的口头传说中,还是在经籍史料中都有广泛提及。支格阿鲁的故事不仅在经籍史料中有着差异,而且在不同地域的文字记载和故事传说也有差异。支格阿鲁在史料中积极进取、不畏强敌的大无畏精神和在传说故事中不惧妖魔、身体力行、不畏权威的自强精神,形成了支格阿鲁自尊自强、仗义执行、乐于奉献、无私无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的传说中,狐的形象被赋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成为了一个人格化、神化的存在,在众多狐的传说中,流传广泛最打动人心的应该是有关狐妻的传说。日本传说中狐妻的形象既受到中国古代传说的影响,同时又具有日本文化的特色,本文就在日本广为人知的狐妻传说及其由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与中国古代狐的传说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日本狐妻传说中所特有的形象特征和"别子主题"。  相似文献   

6.
《赛特阿育》是彝文古籍,成书于明末清初,由汉族民间故事"董永传说"演化而来。讲述赛特阿育"卖身葬母","娶仙女"和"得志"等的故事。"赛特阿育的故事"是彝汉文化涵化的重要体现,《赛特阿育》成书的重要原因是黔西北"改土归流"后地方秩序的调适与重建。并因彝汉文化共同的"孝道"主题,使得"赛特阿育的故事"在黔西北彝区得以长久流传。  相似文献   

7.
包公传说的"神判"情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公传说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民间断案传说的代表,其中许多经典情节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传说中的"神判"情节的进行分类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该情节在传说流传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展现了促使情节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8.
圣哲老子的故里河南鹿邑至今流传着老子得道的传说。该传说反映了鹿邑民间在农耕文化背景下对风调雨顺的企盼和源自上古且至今仍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圣人崇拜观念,以及对上古以来神话精神中厚生爱民的意识和德性观念的继承和保存。同时,该故事传说的情节表现出对于刘晨、阮肇等由于遇仙而得道成仙故事的模仿。小故事,大道理,其文化价值、思想性和现实意义都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同学们在上学之前,爸爸妈妈给你们讲过哪些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你还记得吗?在作文中,你引用过传说故事去充实你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10.
蛇郎故事是一则被民众口头传诵上千年的优美童话故事,它流传甚广,在亚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故事圈,在其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和文化生态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异,但其核心母题没有变。通过中国与缅甸蛇郎故事的比较研究,探寻两国对同一母题故事的各自文化表达以及不同文化的共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乌江自刎”故事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传说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各种有关“乌江自刎”的俗文学作品的考察,可以清楚地了解“乌江自刎”故事发展的脉络。而对“乌江自刎”这一环节的了解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项羽的故事传说。  相似文献   

12.
支嘎阿鲁是彝族神话、史诗、传说、故事中普遍讲述的英雄、毕摩、大臣、君王,他在彝族中是公认度最高的一个传奇人物,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变异和发展过程,在彝族潜意识中成为一个至高无上的形象,通过当代的整合与融会,逐渐上升为共祖,并且不断上升为共神,成为彝族这个"想像的共同体"的维系的纽带和信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支嘎阿鲁是彝族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有关他的神话、传说和典故,广泛流传于云、贵、川、桂四省彝族地区,自古以来他都是彝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对于支嘎阿鲁这样一位对彝族人民影响深远的英雄人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发展演化的视角,对流传民间和古籍记载的有关他的传说故事进行梳理和剖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支嘎阿鲁身份的多重性以及从他身上折射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的传说中,狐的形象被赋予了很多神秘的色彩,成为了一个人格化、神化的存在,在众多狐的传说中,流传广泛最打动人心的应该是有关狐妻的传说。日本传说中狐妻的形象既受到中国古代传说的影响,同时又具有日本文化的特色,本文就在日本广为人知的狐妻传说及其由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与中国古代狐的传说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日本狐妻传说中所特有的形象特征和“别子主题”。  相似文献   

15.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不断演绎着,并被赋予着新的情感.苏童的新长篇小说<碧奴>是根据中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作家改变过去自己笔下女性形象的颓废色彩,塑造了一个善良、忠贞的女主人公碧奴形象.古典传说故事也可以成为中国当代小说一种新的创作资源.  相似文献   

16.
孟姜女的故事一直是我国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民间传说故事,千百年来,孟姜女的名字始终受到人民的崇敬。这个古老的传说故事,可溯源于春秋时代,正式形成于唐代,从雏胚到定型,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故事的演变过程,是民间传说的艺术典型化的过程。传说一般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基础,经过长期集中、丰富的典型化过程而逐渐定型的。因此往往先是新闻传说,以真人真事为主,后来常常把历史上与传说中相似的事件,都融合在一起。因此故事由简到繁,情节也从非常单一到日益丰富曲折。人物性格也从比较概括到更趋鲜明突出,幻想成分和传奇色彩也逐渐增加,使美者更美,勇者更勇,悲者更悲。所以孟姜女故事的流传过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21,(1):96-101
美国越南裔作家阮清越的小说《同情者》以越南战争为背景,从一个"双面"间谍的视角呈现了殖民历史、越南战争与身份诉求之间的复杂关系。法国的殖民侵略与文化渗透冲击了越南文化与越南身份的纯粹性,对个体身份带来了排斥与边缘化。越南战争结束后,大批越南人以难民身份逃难到美国,导致越南人集体身份的放逐。从个体到集体,越南人的身份诉求在历史与战争的影响下变得异常坎坷。这体现了阮清越对越南历史的反思、对越南战争的探问以及对美国越南身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蛇郎故事作为中国流传广泛、数量丰富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式有蛇始祖型与蛇郎和两姐妹型两种。尽管这两种形式情节很不相同,却都是建立在尊崇蛇的文化心态之上,而这一心态源于古越人的蛇图腾崇拜,历经千年未能磨灭。蛇郎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异:一方面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蛇郎故事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流传的过程中渲染了不同的地方色彩。另外,蛇郎和两姐妹故事同现实人生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可以运用过渡性仪式来进一步探讨该型故事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云南、四川省的部分地区。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  相似文献   

20.
李春燕 《天中学刊》2012,27(3):28-31
关盼盼燕子楼故事始于中唐,历经宋元明清传唱不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景观。纵观这一故事的文本流传演变,可以发现燕子意象贯穿始终,构成了燕子楼故事的文化灵魂——盼盼际遇是情节主体,徐州燕子楼是物质承载,而"燕子楼"典故则是其诗化形式,燕子楼故事的三种形态都蕴含了燕子意象。从燕子意象生成、发展的角度揭示燕子楼故事的文化意蕴,可以深化对这一故事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