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评价理论作为框架,以2022北京冬奥会的中英新闻语篇为语料,从评价理论的态度、介入和级差三方面对新闻语篇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语篇中评价理论的应用方式,探索2022北京冬奥会新闻语篇中所体现的大众态度和立场及其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用预设为语篇信息流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语用理据,在语篇中被广泛运用.作者从认知层面通过分析语用预设的特征“动态性”、“主观性”和“主动性”,讨论了语用预设在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作者基于“事件域认知模型”的理论框架,重点剖析了语用预设激活的三个层级、三个层级的运转方式和其对语篇意义的影响,并将其形象化地用图式表达出来,以期对语篇意义的构建作出正确分析.  相似文献   

3.
评价理论由J.R.Martin创立,关注语篇中可协商的各种态度,涉及情感的强度和价值溯源、说服读者的方法。评价作为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于态度意义。要实现语篇中态度的传达,先要“自下而上”判断态度再现的“忠实”性;同时要通过“自上而下”审视评价基调的角度来看原文与译文文本类型是否一致,以及在语域层面上是否做到了“忠实”。  相似文献   

4.
克罗齐认为,形象与情感是艺术的两个重要因素,艺术既不单纯是形象,也不单纯是情感,也不能说是二者的总合,而是形象和情感的先验综合的统一,即“形象—情感”的审美表现.根据“形象—情感”理论,克罗齐认为,艺术与所有其他精神生产形式相比较,具有非逻辑性、纯粹形象性、具体情感性和非实用性等特征,虽然艺术不同于其他精神活动,但却受其他范畴的制约,同时也制约其他范畴.克罗齐提出“形象—情感”理论,一方面更加突出了艺术的表现本质,另一方面不同程度地对其早期艺术不可传达和不可分类观念作了有益的修正.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对普通话和上海方言变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人们对某一语言或方言的看法不仅反映了该语言变体的社会地位和该社群成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内某社群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我国地域辽阔,方言繁多,各种语言变体的社会心理形象也不相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域文化的特点更加突出,东南沿海城市逐渐形成的经济优势使其语言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有所改变.及时对这些社会心理形象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描述,会有助于我们对于语言和社会的认识.本文报告了笔者于1994年上半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采用“变语配对”的方法调查和分析一组大学生对普通话和上海方言变语的评价,并根据调查结果尝试性地探讨变语所代表社群成员的人格形象,以及被试社群的语言态度和价值观念.“变语配对”(matched guise)是美国心理学家兰伯特(W.E.Lambert)发明的一种测量语言态度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由一名擅长双语的说话人分别用两种语言变体(变语)朗读一篇文章,录下音来,然后把录音放给被试听,请他们对说话人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的发展,高校网络媒体上的英文语篇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高校英文网站上的教授英文简介是高校向世界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高校国际交流的主要平台。评价理论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探讨语篇中评价资源以揭示语篇人际意义实现手段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为了研究中美高校英文网站教授简介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分布,作者自建语料库,并在评价理论框架下对评价资源在态度、判断、级差三个子系统中的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梁春红 《文教资料》2011,(36):19-21
《孔子家语》中记录的颜回,崇礼重德,尊师行“仁”,善于自化融会知识以“足发”.还有他含民本倾向的政治思想,“不迁怒”、“不贰过”的好学精神,贫而不忧的处世态度都使其在后世树立了高大形象。《孔子家语》与《论语》和《庄子》中记录的颜回形象有所互补或差异,对这些互补或差异性进行简要的比较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颜回形象及其对后世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评论理论是出现时间不久的新理论,主要关注作者是怎样在语篇布局构思方面来表述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还包括对这种态度的内在含义,以及一些作者在他所形成的文章中所谈及的内容的观点,其中夹杂的可能是这篇文章读者的态度.这篇论文是根据语篇中的评价词汇层,经过不断的实验的验证来检验评价理论对于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的能动的作用.从实验出现的结构分析,评论理论的实验组的成绩与对照组的成绩有很明显的差异,我们还发现,这种理论在效果在对议论文的阅读理解方面的作用最为明显和突出.  相似文献   

9.
一、考点分析 多年以来,语文高考《考试大纲》里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有两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与《教学大纲》要求相一致。大纲要求,学生应该“对阅读材料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吴组缃的小说以忠实严肃的创作态度,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动乱和农民的贫困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吴组缃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罪人”形象,但作者以现实主义精神通过对这些“罪人”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的罪恶与黑暗;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在艺术上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美丑必露”而“心存泾渭”,同时也大胆灵活地运用了象征主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课程标准》从全面培养学生语素养的理念出发,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了首位,也就是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即人性。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学科的人思想教育的内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语课,既有歌颂祖国美丽山川风物的诗,也有赞颂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篇章;既有阐明事理的政论,又有说明科学真谛的佳作。它们从不同角度歌颂了真、善、美,揭露了假、恶、丑。这就要求语教师在语教学中,要充分借助语教材,抓住语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美的艺术,美的形象、美的胜境,对学生进行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2.
话语标记语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非常广泛,且和说话人的心理因素联系紧密,这就预示着对其语用功能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在关联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小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话语标记语well的分析,作者得出如下结论:well可用作面子威胁缓和语;结构分割语;自我修正标记语;信息延缓标记语;情感态度标记语.根据其语用功能的不同,某些类别还有进一步的细化分类.  相似文献   

13.
陈敏 《文教资料》2008,(29):43-46
元语篇是作者组织语篇、吸引读者、表示对命题内容和对读者的态度的显性语言手段.本文首先对元语篇的概念、类型、特点进行了阐述,然后从作者身份的三个层次探讨了元语篇构建作者身份的功能.分析表明元语篇在构建真实自我、作者自我和语篇自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三个自我在语篇中的角色和功能,构建起多重、动态、复杂的作者身份.  相似文献   

14.
徐军强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36-37,50
《绿》一文,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独具匠心的构思,创造了一种严谨、自然的结构方式。同时,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形象来描述,组织成一幅美丽、生动、感人的风景图画,造成一个新鲜优美的散文意境。从而歌唱出充满青春活力的“绿”的赞歌。“绿”的成功创作,是跟作者崇高的思想基础、严肃的写作态度和高深的艺术造诣等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5.
评价理论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系统功能语法所倡导的三大语言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的延伸理论.这一理论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组成,文章尝试运用评价理论作为分析研究的工具,对奥巴马和麦凯恩的总统竞选的第一场辩论进行描述,比较和分析,以探求演讲者是如何构建他们的新一届领导人形象以及如何通过语言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出发,结合心理语言学有关理论,并参照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及作者对该领域的理解,分别对交互武听力教学中的动机、态度、自信心、焦虑等情感因素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在教学中处理和利用这些因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出发,结合心理语言学有关理论,并参照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及作者对该领域的理解,分别对交互武听力教学中的动机、态度、自信心、焦虑等情感因素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在教学中处理和利用这些因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璐  陈炽 《文教资料》2010,(10):42-45
本文以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中的态度系统为基础.以傅莹和陈冲在西方媒体上的两篇撰文为语篇分析素材.分析作者运用的态度资源及其交际的效果。通过语篇分析。探讨了评论性语篇中各个语步所使用的评价资源。并初步总结出了评价者在社论语篇中所搭建的韵律模式。发现了评论性语篇中的人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于社会事件的态度评价上。通过情感、判断、鉴别三种手段来共同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狂人」不狂《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的发表体现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在作品中,作者运用写实与象征交织的艺术手法,塑造了狂人这一形象。从表面上看狂人是一个患“迫害狂”的狂人,他“语颇错杂无伦次”,有着“被迫害妄想”的明显症状。当街上人们见了狂人在交头接耳议论,狂人认为要吃他;街上一个女人骂儿子说:“我要咬你几口才出  相似文献   

20.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和林语堂的《吾国吾民》分别塑造了中国恭谦有礼的良民形象和圆熟诗意的哲人形象,这可以从中国的文化品格、中国人的性格两方面来加以比较各自所塑造的总体中国形象,并从中看出作者的不同态度;可以说,自塑形象是“自我”与“他者”的有效对接,所以造成不同形象的深层原因既是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及价值取向的不同,又是异国读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的不同,但对“自我”与“他者”的超越又使得这两个自塑形象具有共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