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这不是我自身的教学故事,却在闲谈话语中打动了我,启发了我,改变了我对学生的态度,也引发了我对教学空间的再思考. 一位教师面批刚入一年级的一位学生的数学作业,发现所有题的结果写上了,又用橡皮擦掉了,当然结果有对有错.老师认为是学生在捣乱,当面批评了他几句就过去了.再后来,老师发现这个学生时有类似情况出现:错了擦掉、对了也擦掉,做一次作业擦得本子都破了,很难发现一次完整的作业.老师认为里面不是"捣乱"这么简单的问题,于是一次作业后老师心平气和问他:为什么对的、错的都要擦掉.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许多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采用"我手写我口"的教学理念。在作文教学设计时,往往先让学生根据话题、图片的提示进行说话训练,然后再让学生把所说写下来。我校一位老师在讲完课文《陶罐和铁罐》之后,想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再续编一个小故事,老师在编好开头之后,学生兴趣盎然地将故事编得非常精彩,然后老师就让学生将编的小故事写出来。结果发现,只有十多位学生写得非常棒,有自己的创新,可是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写,  相似文献   

3.
一箭双雕     
我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总认为下课铃打响,大多数小学生都想出去玩,从不对数学板书再看一眼,更谈不上抄数学板书。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位老师听见下课铃后,在学生起立的瞬间,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让学生起立再看一眼板书,使本节课的精华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几节公开课,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在某个教学环节里让学生来代替老师主导课堂。对此,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学生代替老师不仅仅是在某个教学环节里,而是完完整整地上一节课,会出现什么样有趣的情景呢?为此,我组织了一次与众不同的教学活动,并将主题定为"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学构想是让学生代替老师来上一节课,也就是让一位学生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去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并且由该同学来亲自实施。  相似文献   

5.
田小华 《师道》2009,(12):9-10
王老师与我同事十几年,在我眼里,他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对学生爱得真挚,对教育爱得真诚。可那天他对一位学生的处理,使我在旁观静思中突然发现,王老师,我,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可能已经偏离了法理的轨道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6.
老师的陷阱     
偶然读到一个名师的教学案例,感觉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里似的,不吐不快。某次公开课前,老师端着一杯矿泉水,从孩子身边慢慢走过,边走边问:“请大家集中注意力闻闻,有什么香味吗?”于是一个学生说我闻到香味了。老师再走了一圈,并说:“大家再仔细闻一闻,告诉我你闻到了吗?”闻到的学生多起来了。老师又走了一圈,让每一位学生都仔细闻杯中的水。这次,除了一位学生以外,其他学生都说闻到了。这个案例的结尾当然是老师大力表扬了那个什么也没有闻到的学生,并且在他的鼻尖吻了一下。我没有身临其境,但是案例里描述说,现场听课的老师掌声雷动。如果…  相似文献   

7.
给失望寻因     
一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不远处站着一位我的学生。当我走近时,内心期待着那位学生叫上一声“老师好!”结果,那位学生见我走近,  相似文献   

8.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经历过学生时代,都有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经历。即使现在自己已为人师,但还是会常常想起自己的课堂体验。会想到某位老师的课上得好,很喜欢听;某位老师的课上得不怎么样,不愿意去听。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想应该和教学行为有关。正如一项研究所发现的那样,教师使学生对课堂发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采取多样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好心与好脸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后进的学生先后遇到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应有的惩罚:罚抄作业、罚跑步、罚捡纸……这位学生用逃学、旷课等方式对抗老师,并发誓要报复这位老师。后来班级换了另外一位老师。对于他的错误,这位老师并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细心地发现他的优点,表扬他、鼓励他。在尊重与鼓励下,这位学生慢慢地转变了。在考入重点中学时,他发誓要报答这位老师。两位老师都是好心,同样希望自己的学生好,为什么换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我想大概是因为第一位老师虽然给了学生好心,但没有给学生好脸;另一位老师不…  相似文献   

10.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传统意义上说,老师教,学生学,师道尊严是天经地义的.但近来发生在教学上的几个小插曲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为了加强作文教学,我在任教的两个班级电脑上给学生准备了一份《高考作文素材120篇》,因此,在每节课开始时都要请一位学生上台演讲其中的两则故事,然后再作简短的分析与点评.  相似文献   

11.
正视学生     
那是一堂再普通不过的课。我让学生将采集来的土壤放在铁盖子中加热,几分钟后效果出现了,我马上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令我满意:“老师,我发现了土壤被加热后上面有一些烟飘出来。”“老师,那不是烟,那是土壤里的水变成的水蒸气!”“老师,我发现了空气中有一些焦臭味。”“老师,还有……”按照学生们的回答,已经可以顺势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批改学生作业,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常规的工作。以往,我在批改学生作业上花去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但发现实际效果不佳:1.有些学生在平时作业中做错了的英语题,考试时这类题还是答错,而这些错误又都是在平时作业中我用红笔一一给批改过的。显然,学生们对作业的批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看了老师的批改也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2.还有一些学生手里有教学参考书,每次围的作业照教参书上的答案一抄了事。有的还不敢完全照抄,怕老师发现,就抄一点,自己再编一点,结果弄得很“夹生”。3.少数学生对作业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正>先看一个教学案例:一位老师教《老王》,上课一开始,这位老师在学生读了一分钟的课文后,就提了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是:"同学们请想想《老王》这篇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思想?"这个问题提出后,满怀期望等待学生回答的老师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想而知,接下去的教学几乎就成了老师唱独角戏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哪里?下课后,我带着这个问题去执教老师那里找答案。执教老师给我看了她的教案。我发现她执教《老王》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初,我开始在佳华学校担任语文老师,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与我在国内35年的教学经历相比,这7年多的海外汉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回顾在海外的教学,我尤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汉语教学所研究的共性。在海外——汉语文化的沙漠地带,兴趣培养尤其重要。我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对老师的感情有关。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爱上哪位老师的课,就对哪门课有兴趣。有一个学生在题为“我的一位加拿大老师”的作文中写道:Mrs. Mcalay是我的英文老师,她个子不高,可是她的那种内在气质却能征服我们的心。每当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15.
王高堤 《考试周刊》2014,(33):43-43
正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我曾做过一次测试:在语文学习中,你感到最难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最难?57位学生中有46位感到最难的是写作文(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感到难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此,很多作文课都是老师指导完以后,学生咬着笔杆愣神,有的学生甚至轻轻唠叨:"我最怕写作文了。"是的,不但学生怕写作文,就连有些老师也怕上作文课,抱怨学生写不出好文章。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诸向阳 《教师博览》2006,(12):45-45
我们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请学生回答,第一位学生回答错了,马上请第二位;第二位也回答错了,立刻请第三位……直到回答对了为止。老师为了追求正确答案,有时要请到十几位学生回答。一旦有学生回答正确,老师立即予以肯定并长嘘一口气:总算完成任务了。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试想,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再给回答错误的学生一次机会呢?让学生再想想,再想想……一教学《听》一课,请李明读课文。当他读到:“大妈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一句时,读得结结巴巴,很不连贯。这时,几…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老师的话对学生来说,简直像《圣经》一样。可我对这话,却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悲哀……一我的教学生涯已有30个春秋了,粉笔灰几乎染白了我的头发。如果现在有人让我谈教学体会的话,我只能说,要当好一个老师,真是越来越难了。  相似文献   

18.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传统意义上说,老师教,学生学,师道尊严是天经地义的。但近来发生在教学上的几个小插曲却让我陷入了沉思。为了加强作文教学,我在任教的两个班级电脑上给学生准备了一份《高考作文素材120篇》,因此,在每节课开始时都要请一位学生上台演讲其中的两则故事,然后再作简短的分析与点评。如此一来,每次演讲之前,学生都要拖动鼠标,寻找逐渐增大的数字序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职校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在职校生将来的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如今职校生普遍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甚至面对作文题心生畏惧。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写作兴趣,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每位学生能顺利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是让每一位职校基层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笔者作为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近年来在写作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途径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布置作文时,我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联  相似文献   

20.
朱珺 《小学生》2012,(9):39-40
最近,我们学校低年级老师开展了一轮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毫无例外地将写字教学排斥在外。整节课四十分钟,学生几乎没有动一次笔。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学生课堂写字时间为什么被挤掉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课堂上的写字时间被无休止的提问、分析、讲解霸占了。分析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1.我们老师往往对讲读课文非常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