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完《鲁班学艺》这本书, 我深深地被鲁班那种勤奋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这本书讲述鲁班告别父母, 千里迢迢, 历尽艰辛在终南山  相似文献   

2.
《鲁班学艺》叙述我国古代著名工匠鲁班历尽千辛万苦拜师学艺的故事。文章不算长,读后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眼前仿佛晃动着鲁班学艺时的身影。学习知识,学习技术要坚韧不拔,刻苦钻  相似文献   

3.
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师:浏阳县城南学校易雪英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师首先介绍《鲁班学艺》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的一个神话故事。板书“鲁班学艺”后,用小黑板出示阅读这篇课文的要求: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鲁班一个什么故事,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几个部分。2、拼读生字,记住字形,查字典了解词义;读后互相检查。3、在弄不明白的地方划上记号,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4.
《鲁班学艺》是一篇民间故事体裁的独立阅读课文,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注意故事情节,缺乏体味文章思想意义的习惯。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重在帮助学生理出自己的学习思路,用正确的思想理解课文,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第一,学生阅读课文,总是急于想知道故事结果。针对这种心理状态,我提出如下三方面的自学要求促其思考:1、《鲁班学艺》讲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它有几个部分组成?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内容?2、鲁班为什么要去终南山学艺?老师傅希望鲁班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你是怎样体会的?3、老师傅是怎样传授技艺的?他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来教鲁班学艺?这三方面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达到,而是希望融于整个自学过程之中。大多数学生喜爱读民间故事,掌握故事情节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篇课文篇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些思想的片断,未成为系统的教案,只是想为拟订教案提供一些探索的路子。 (一) 《鲁班学艺》(语文第十册30课)是一篇记叙春秋时期有名的能工巧匠鲁班拜师学艺的民间故事。它是在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经广泛流传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此不同于课本中其他的故事。它具有单纯而生  相似文献   

6.
《鲁班学艺》(六年制十二册)是一篇阅读课文。让学生懂得鲁班学艺的决心,耐心、细心、专心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阅读理解呢?我设计了以下几道趣味填字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入理解课文。例:“他拜别了爹妈,骑上马直奔西方,越过一座座山冈,趟过一条条溪流,一连跑了三十天,……”这一句表现了鲁班拜师学艺的[决]心。1. “他左数四百九十九条,右数四百九十九条,选中正中间那条小道,打马跑上山去。”共九百九十九条  相似文献   

7.
《鲁班学艺》(五年制语文第十册第30课、六年制第十二册最后一课)是一篇独立阅读和阅读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把课文分为七段(详见《教学参考书》),我们认为这种分法太零散,不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思路和故事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不便于指导教师和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鲁班学艺》是一篇民间故事,故事性很强,分段时必须注意故事的整体性,必须注意故事情节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8.
教学《鲁班学艺》(第十二册第22课)这篇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认识鲁班学艺的成功,是由于他决心大,学习刻苦,尊敬师傅,牢记师傅的教导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一、根据课后问题,读懂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这篇课文虽然较长,但是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十分清楚。文章是按“上山途中—→坐等师傅—→考试过关—→勤学苦练—→学艺成功—→师傅满意—→别师下山”的发展顺序描述的。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第一题中的几个问题,自学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就很容易了。  相似文献   

9.
《鲁班学艺》是一篇民间故事,它以神奇诱人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记叙了鲁班拜师学艺的过程。鲁班之所以能成为后世木工的祖师,与他决心大,目的明确,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求学密切相关。而这又是全文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以师傅的“笑”和“点头”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收到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鲁班学艺》是五年制第十册和六年制第十二册最后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以神奇的故事情节和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反映了鲁班勤奋刻苦、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和为民造福、不谋私利、勇于创造的高尚品德,深受学生欢迎。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的好教材。这篇文章我是这样教的:(一)初读课文,理顺思路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阅读后,教师帮助学生理出“上山→拜师→学艺→下山”的线索,并确定文章的重点部分——“拜师、学艺”.(二)精读重点部分,认识人物形象默读“拜师”这部分,讨论:师傅问了鲁班几个问题?为什么要问这三个问题?鲁班是怎么回答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边讨论边归纳出第一个问题是考查他对木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个问题是考查他  相似文献   

11.
《鲁班学艺》给我们的启示江苏于永正,赵志翔鲁班学艺的故事脍炙人口;鲁班的师傅传艺的方法更是耐人寻味。鲁班的师傅是怎样教鲁班的呢?他先让鲁班拾掇五百年没使用的工具──斧子、刨子、凿于,把它们磨光,磨快,磨出刃。鲁班整整磨了七天七夜。磨得脖子酸了,两手起...  相似文献   

12.
《鲁班学艺》是篇民间故事。作者寓情于事,寓理于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鲁班学艺的经过。字里行间道出了鲁班学艺的艰辛和对鲁班尊师重道、刻苦学艺这种美德的敬仰赞颂之情。教师通过本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鲁班学艺的成功,是他决心大,毅力强,吃苦耐劳,尊敬师长,牢记师傅教诲的结果。明白只有刻苦认真,虚心好学,孜孜不倦,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的道理,从而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教将近20年.一路走来,少不了坎坷。每当泄气、倦怠、失去信心的时候,总会想起梅兰芳学艺的故事。梅兰芳年轻的时候拜师学戏,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绝收留。但天资的欠缺并没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奋。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跟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知道,夸张就是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表达某种强烈情感的一种辞格。它包括扩大夸张,如“离天只有三尺三”;缩小夸张,如“五岭透迤腾细浪”;超前夸张,如“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可是,人们很少知道还有一种特殊的夸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夸饰》是刘勰论修辞手法的一篇重要文章。后世论者多把夸饰当成夸张来论述。但是,夸饰绝不能直接等同于现代修辞学意义上的夸张。二者之间的微妙差别直接决定着刘勰对这种修辞手法的概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从词源辨析入手,在古今对比中具体论述刘勰的夸饰观,并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发展的历史得出本文的结论:夸饰比夸张具有更强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的通俗小说《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会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其文学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的特点。在《红楼梦》中“的”字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通过分类法具体分析副词、形容词、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词等的后附成分“的”字的使用情况,探求汉语常用虚词“的”的变化发展情况。研究归纳《红楼梦》中“的”字的应用情况,对于现代汉语语法关于“的”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领略体会曹雪芹通俗精炼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7.
鲁班经》“椶焦亭”词义不明,无法确定建筑形制。 释读该条目内“四柱落地”“上三超四”等重要术语发现,“椶焦亭”命名与举折法有关,其形制为双层、重檐、四角攒尖,亭顶举折比例为三分之一。 “举折”有“陠”“峻”“陠峭”等异称,显示出不同角度的构词理据,其中“峻峭”即是“椶焦”的正确词形,“椶”是“峻”的义符改换及形近讹变,讹变链条为“峻→梭→■→椶”,“焦”是“峭”的音近假借或音讹致误。 “峻峭”既表示该建筑系使用举折法修造而成,又形容其屋顶曲面折线坡度陡峭。  相似文献   

18.
《群鸟学艺》一文要使学生弄懂“只有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把本领真正学到手”这个道理。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上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让“耐心”这一重点词语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会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论语》为主要研究文本,通过“孝的地位意义”、“行孝之法”和“孝的教化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孔子的“孝道”。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终生情笃于艺境的追求”。他对“艺境”的追求既表现于理论文字,也体现在创作实践上。本文通过对《流云》小诗几个意象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宗先生“艺境”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考察。作者认为,宗先生整个美学都是他艺术实践与艺术人生的结晶,是具有持久的魅力的秘密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