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何谓诗歌“理趣”呢?简言之,就是诗歌说理而有趣,即既饱含哲理,又富于形象,它是诗歌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抒情手段表达精警的哲理而形成的美学特征。中国的诗歌传统素来崇尚“吟咏性情”,叙事、写景、咏物等等总是与抒情融为一体。然而,诗歌传统是一个积淀着诗歌创作整体经验的多层次结构性系统,“吟咏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闻一多诗歌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学界的认识一直较为模糊。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闻一多诗作后认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可概括为文化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赞扬传统文化,挽救传统文化。闻一多诗歌的这种特质,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对挽救民族危难,发展中国文化的深刻思考,时至今日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命主题是闻一多诗歌诸多主题之一,闻诗中的生命主题反映了他对于生存环境的认识和对于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他的这些认识和思考没有停留于为其遭逢而喟叹悲伤,而是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并归结为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与探求。因此其生命主题之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而深邃的生命世界,而且展示了这个生命世界复杂而又纯净、平凡而又高尚的矛盾交错中显示出的人性美和人格美。  相似文献   

4.
在闻一多诗歌研究中存在着“阐释过度”的现象。从“重评文学史”的角度考察闻一多,其诗歌实践中存在的局限在于缺乏独立的价值建树、意象庸俗且晦涩、理论与创作脱节等。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其总体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浓重的祖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厚传统而不薄现代、亲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精神;“用人民的形式,咕出人民的愤怒”,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 ,其总体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 :浓重的祖国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 ;厚传统而不薄现代、亲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精神 ;“用人民的形式 ,喊出人民的愤怒” ,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是中国新诗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诗人,新诗理论的勇敢探索者和积极实践者。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在我国新诗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为奔涌的新诗潮冲出了一条新的航道。一个真正称得起诗人的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要能唱出与众不同的美妙旋律。闻诗有自己异常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有自己独特的繁丽纵横的意境、谨严凝重的气度;有自己独有的引人深思的忧郁和愤激;有自己特别的优美而动人的情趣;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依恋是支撑其艺术生命力的精神源泉。这种痴迷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表现出了一种复杂的心理倾向。在他的诗作中,从追寻到幻灭的恋旧情结和死亡意识的不同彰显可以看出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激烈交锋,隐含着他心灵深处的冲突与分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音乐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单从形式的角度论述诗歌的音乐美是偏颇、低层次的.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特征,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诗歌的音乐美并不完全表现在形式、声音的组合效果上,还取决于声和情的和谐、声情并茂上.只有声情和谐、声情并茂,才是诗歌音乐美的最高境界,诗歌的音乐美才算是最完善的.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诸方面论述了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0.
流沙河是一位非常讲究诗歌形式美的诗人。本文论述了构成流沙河诗歌形式美的三种形态──整齐对称美、抑扬顿挫美和音韵回环美,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及在当代诗坛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绘画美,他所说的这种绘画美主要是西方画中的色彩,是指诗人对色彩的高度敏感,这种色彩的把握,突破了一般绘画意义的视觉效果的局限,而被人格的精神和情感,成为诗人的感情与意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13.
闻一多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感情的真挚性、复合性、意象设置的独特性及富有张力的语言构成了闻一多爱国主义诗歌的特征。闻一多提倡格律诗有表达独特感受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思想分析、轻形式鉴赏的问题。中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也多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设题,这种"指挥棒"的效应更加使得师生对诗歌的形式美视而不见。古典诗歌特殊的形式特征迥异于西方及现当代诗歌。我们有必要引导启发学生领悟诗歌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5.
学校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有关目标,利用闻一多人文资源优势,加大地域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校本课科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是一个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其诗歌意象也有一个从自然意象向人文意象转变的过程,这标志着他的意象内质从传统走向现代。闻一多在诗歌意象上导出了一条连接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朝着世界诗歌潮流行进的现代化道路。闻一多的诗歌意象和风格转型给我们带来的对新诗建设的启示是用意象重修今天的诗歌轨道,开拓明天的诗歌之路。论文还联系当前的诗坛状况,对诗歌意象的本质作出阐说,以此确定闻一多在新诗史上的影响和定位。  相似文献   

17.
任何格式的诗歌,都有一定的外在形体,都有相应的章节结构、句行排列。诗人在创作中,对此也必然有自己的美学追求。然而,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闻一多慧眼独具,通过对诗歌本质特征的具体分析,最先从诗美的角度对诗歌外在形体的审美特征进行理论概括,提出了新诗应当具有“建筑美”的要求。这是对诗歌形式理论的一个富有创新意义的开拓。闻一多诗歌的建筑美,是以“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为规范”的.这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因为,“中国艺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追求,其指向在于:浓重的祖国情结和沉郁的民族意识;厚传统而不薄现代、本土而不疏异域的开放性的文化品格;“用人民的形式,喊出人民的愤怒”,使“行义”与“文采”充分人民化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先生在《红烛·忆菊》中写道:“我想起你同我的家乡,我们的庄严灿烂的祖国。我的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诗人的天赋就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他满怀着对“如花的祖国”的爱,呕心沥血地歌颂“咱们的中国。”他一生都在追求美,早年搞新诗是为了美,晚年努力于民主运动更是为了美。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实践和热血,描写了执着于美的轨迹。 北京师范大学王富仁教授评闻一多短暂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新诗杰出的引领者、新月派的领袖──闻一多三十年代基本上中止了诗歌创作,这对于闻一多的一生、对于整个新诗史都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本人试图从诗歌写作与现实生存的理想表达之关系、三十年代闻一多的生存境况、学者生涯对闻一多的意味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次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